丢了棒
《中华本草》:丢了棒
拼音注音
Diū Le Bànɡ
别名
追风根、赶风债、赶风柴、刁了棒、大叶大青。
英文名
Twig and leaf of Common Claoxylon
出处
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白桐树的根、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aoxylon indicum (Reinw.ex Bl.)Hassk.[Erythrochilus indicus Reinw.ex Bl.;Claoxylon polot(Burm.f.)Merr.]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白桐树 灌木或乔木,高3-9m。小枝密被白色短柔毛或绒毛,有明显皮孔。叶互生;叶柄长5-14cm,顶端有2枚不明显的小腺体;叶片纸质,阔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9-20cm,宽5-13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圆形或略偏斜,边缘通常有不规则的齿缺,绿色,幼叶两面沿脉被疏柔毛后来脱落,老时近无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序枝及花柄密被茸毛;花小,单性异株,绿白色,无花瓣;雄花序极柔弱,长10-30cm;雄花数朵聚生而疏离;花萼3-4裂,裂片长圆形,长约2mm,外被锈色短柔毛,镊合状;雄蕊18-25,花粉囊上端分离;花盘腺体片状,被毛;无退化雌蕊;雌花序长5-8cm;花萼3裂,裂片三角形,外面密被柔毛;子房密被灰白色短柔毛,2-3室,花柱3,离生。蒴果三角状扁球形,熟时3裂,直径约8mm,红色,密被茸毛。花期5-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地山坡疏林或密林中,或旷野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单叶互生,叶柄长5-14cm,柄的顶端有2腺体;叶片宽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10-20cm,宽5-12cm,先端钝或短尾尖,基部圆或宽楔形,边缘不规则的齿缺;两面沿脉被柔毛,干后渐脱落。气微,味辛,微苦。
性味
味苦;辛;微温;小毒
归经
脾;肾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散瘀止痛。主风湿痹痛;跌打肿痛;脚气水肿;烧、烫伤及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浸酒,9-18g,鲜品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研粉撒,或捣敷。
注意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体弱、孕妇忌用。
各家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祛风湿脚痛,酒顶,用叶七片擂酒服。敷跌打,消肿痛。其根浸酒更妙。2.《本草求原》:治一切风湿酒风。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除湿,散瘀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外伤瘀痛,脚气水肿。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丢了棒
拼音注音
Diū Le Bànɡ
别名
刁了棒、咸鱼头、追风棍、大叶大青
来源
大戟科白桐树属植物白桐树Claoxylon polot (Burm.) Merr.[C. indicum (Reinew. ex Blume) Hassk.],以根及叶入药。秋季采,洗净晒干。叶可鲜用。
性味
辛、微苦,平。有毒。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根: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跌打肿痛,脚气水肿。叶:外用治烧烫伤。
用法用量
根3~5钱。叶外用适量,煎水洗、湿敷或研粉撒患处或鲜叶捣烂外敷。
注意
孕妇忌服。
备注
(1)广西玉林地区以远志科[b]蝉翼藤[/b]Securidaca inappendiculata Hassk.的根皮作[b]丢了棒[/b]入药。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丢了棒
拼音注音
Diū Le Bànɡ
别名
追风棍、赶风债(《生草药性备要》),赶风柴(《本草求原》),咸鱼头(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
《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白桐树的根、叶。秋季采收。
原形态
灌木或乔木,高3~9米。幼枝被柔毛。叶互生,阔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10~20厘米,宽6~13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圆形或略偏斜,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叶柄长5~14厘米,顶端有2枚腺体。总状花序腋生,被茸毛,雄花序长10~30厘米,雌花序5~8厘米;花绿白色,雄花数朵聚生而疏离,萼片3~4裂,长圆形,外被短柔毛;雄蕊20~25;雌花的萼片3裂,三角形,外面密被柔毛;子房密被柔毛,花柱3,离生。蒴果球形,径约8毫米,被柔毛,熟时3裂,红色。花朔5~8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旷野灌木丛中或疏林下。分布云南、广西、广东等地。
性味
苦辛,微温,有小毒。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甘,性平。"
②《本草求原》:"苦辛,微温。"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淡,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散瘀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外伤瘀痛。
①《生草药性备要》:"祛风湿脚痛,酒顶,用叶七片擂酒服。敷跌打,消肿痛。其根浸酒更妙。"
②《本草求原》:"治一切风湿酒风。"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法风除湿,散瘀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外伤瘀痛,脚气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钱(鲜品0.5~1两);或浸酒。
注意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体弱、孕妇忌用。"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角蒿
- 柽乳
- 细葛缕子
- 虎尾草
- 山李子
- 含羞草
- 止泻木
- 止咳草
- 猕猴梨叶
- 六轴子
- 凤尾搜山虎
- 红花小独蒜
- 水马桑
- 山白果
- 川鄂山茱萸
- 莲状绢毛菊
- 熊油
- 南方荚蒾
- 花叶九节木
- 柳叶绣球菊
- 桤木枝梢
- 梨
- 山慈姑
- 蹋菜
- 海马
- 埃蕾
- 列当
- 柠条子
- 水芹
- 倒挂牛
- 瑞香
- 红麸杨根
- 云南双盾木
- 石耳
- 香胶木叶
- 空桶参
- 铁
- 鮧鱼鳔
- 四照花
- 红陈艾
- 罗裙带根
- 长尾复叶耳蕨
- 李
- 浮尸草
- 大红袍
- 威灵仙叶
- 木防己
- 蟛蜞菊
- 大狗尾草
- 牛背鹭
- 竹(鼠留)子油
- 蛇疙瘩
- 止泻木皮
- 丝瓜根
- 岩莴苣
- 葛藟汁
- 车前
- 大花剪秋罗
- 缩砂蜜
- 虾蟆皮
- 长管香茶菜
- 毛茄
- 铁丝灵仙
- 树五加
- 茱卷皮
- 马陆
- 凫肉
- 毛叶木通
- 木芙蓉
- 黄缅桂果
- 鸡蛋果
- 宜昌荚蒾叶
- 车桑仔
- 大理菊
- 龙须眼子菜
- 天脚板果
- 补血薯
- 乌棒子
- 红豆七
- 大叶子
- 葛枣
- 小构树汁
- 野京豆
- 蝮蛇皮
- 乌口树
- 梧桐
- 齿瓣石豆兰
- 胡黄连
- 苦绳
- 乌榄树皮
- 大黄蜂子
- 篱栏网
- 石壁莲
- 红升丹
- 荜茇根
- 雀翘
- 回心草
- 乌榄核
- 小九节铃
- 酸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