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鱼
《中华本草》:鲢鱼
拼音注音
Lián Yú
别名
白脚鲢、鲢子、白鲢、洋胖子、白叶
英文名
Silver carp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鲢鱼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pophthal michthys molitrix(Cuvier.et Valenciennes.)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捞,捕得后,除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
原形态
鲢鱼,体侧扁而稍高,腹部狭窄,腹棱自胸鳍直达肛门。头大,约为体长的1/4。吻短,钝圆,口宽。眼小,位于头侧中轴之下。咽头齿1行,草履状而扁平。鳃耙特化,愈合成一半月形海绵状过滤器。体被小圆鳞。侧线鳞108-120,广弧形下臀鳍3,12-13,中等长,起点在背鳍基部后下方。胸鳍7,8,起点距胸鳍比距臀鳍为近,长不达肛门。尾鳍深叉状。腹腔大,腹膜黑色。鳔2室,前室长而膨大,后室末端小而呈锥形。体背侧面暗灰色,下侧银白色,各鳍淡灰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喜生活于水的上层。常栖息于江河、湖泊及其附属水体中肥育。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资源分布:主要心肝浮游生物为食。分布于我国长江、珠江、黄河、黑龙江等水域。
形状
性状鉴别,本品体长约60cm,体侧扁,呈纺锤形,鳞细小,背部及头的上部灰绿色,体侧和腹面银白色。背鳍和尾鳍与背面同色。其他各鳞色浅,并稍带黄色。尾深叉状。鳃耙愈合为一半月形海绵状过滤器。
化学成分
全鱼每500g中可食部分260g,其中水分176g,蛋白质55.8g,脂肪14.4g,灰分3.6g,钙84mg,铁3.6mg。含多种氨基酸,牛碘酸(taurine),黄嘌呤(xanthine),ADP,ATP,肌苷(inosine),肌苷酸(inosine acid),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鸡油菌黄质(canthaxanthin),异玉蜀黍黄质(isozeaxanthin),叶黄素(lutein),薄公英黄质(taraxanthin)。含二甲胺(dimethylamine),甲基胺(methylamine),异丁基胺(isobutylamine),乙基胺(ethylamine),二乙胺(diethylamine),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核黄素(riboflavin),硫胺素(thiamin),烟酸(niacin),胆甾醇(cholesterol),三酰甘油(triglyceride),磷脂(phospholipid)。
性味
味甘;性温
归经
脾;胃经
功能主治
温中益气;利水。主久病体虚;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100-250g。
注意
患痘疹、疟疾、痢疾、目疾及疮疡者慎服。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鲢鱼
拼音注音
Lián Yú
别名
鲸鱼、白鱮(《埤雅》),白脚鲢(《医林纂要》)。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鲤科动物鲢鱼的肉。
原形态
体侧扁,呈纺锤形,腹部狭窄,从胸部至肛门之间,有发达的腹棱。体长一般约60厘米。体各部比例随个体大小而不同,变异范围很大,眼间距每随个体的增长而相对地增大;头长和眼径随个体的增长而相对地减小。头大,约为身长的1/4。吻短,钝而圆;口很宽。眼小,位于头侧正中轴的下方。下咽齿1行,平扁,成杓形。鳃耙彼此联合成为多孔的膜质片,有螺旋形的鳃上器。鳞细小,侧线鳞108~120。背鳍Ⅲ7,无硬刺,起点在腹鳍之后。臀鳍Ⅲ12~13。尾鳍叉状。背面及头的上部灰绿色,体侧和腹面银白色。背鳍和尾鳍与背面同色。其它各鳍色浅,并稍带黄色。
生活于江河、湖泊的中、上层水域。性活泼,能跃出水面,主要食藻类和植物的碎屑,亦食极少数的浮游动物。产卵期4~7月。冬季在河床或湖泊较深处越冬。
生境分布
长江、黑龙江、珠江、西江诸流域均有分布。是我国养殖鱼类之一。
性味
①《纲目》:"甘,温,无毒。"
②《东医宝鉴》:"性平,无毒。"
归经
《本草求真》:"入脾、肺。"
功能主治
①《纲目》:"温中益气。"
②《随息居饮食谱》:"暖胃,补气,泽肤。"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楝花
- 酸藤木
- 马缨花
- 疏松卷柏
- 黄背草
- 黄石脂
- 云南野当归
- 牛耳草
- 罗汉松根皮
- 五指山参
- 冷蕨子草
- 红丹参
- 渐尖叶独活
- 猴樟果
- 冰草白穗
- 水塔花叶
- 关白附
- 高脚落山箕根
- 黄背草苗
- 石蕊
- 蜇虫
- 裂果卫矛
- 赤甲红
- 阿育魏实
- 落花生
- 蚍子草
- 蜂窝草
- 血见愁
- 贴骨散
- 小年药
- 蒲桃种子
- 土八角
- 芒消
- 枫香脂
- 鸡嗉子根
- 虎牙
- 蔓荆子
- 漆大姑根
- 决明子
- 八股绳
- 倒触伞
- 黄海葵
- 驴蹄
- 松木皮
- 牛舌草
- 红丝线
- 午时茶
- 隔山香
- 大叶花椒
- 大叶花椒茎叶
- 大团囊虫草
- 大块瓦
- 大人血七
- 大叶楠
- 多花胡枝子
- 多足蕨
- 大乌泡
- 大叶狼豆柴叶
- 大夜关门
- 大串连果
- 大叶云实
- 大唇香科科
- 多花野牡丹
- 大五爪金龙
- 多茎野豌豆
- 番红花
- 大剑叶木
- 大叶接骨藤
- 大叶白纸扇
- 大叶铁包金
- 大叶凤尾
- 大叶拿身草
- 大叶苣荬菜
- 大叶醉鱼草
- 大叶千里光
- 大叶矶松
- 大叶紫珠
- 大叶黄杨根
- 华东瓶蕨
- 大叶紫苏
- 大叶骨碎补
- 大地柏枝
- 大红袍
- 大叶樟
- 大叶藻
- 大冷水麻
- 大发表
- 大叶仙茅
- 大叶凤仙花
- 大叶狼豆柴
- 大叶金花草
- 大叶钩藤根
- 多裂委陵菜
- 大乌泡根
- 大千生
- 大叶楠根
- 大叶贯众
- 大叶骨牌草
- 大叶鸡菊花
- 大夜关门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