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骨碎补
《中华本草》:大叶骨碎补
拼音注音
Dà Yè Gǔ Suì Bǔ
来源
药材基源:为骨碎补科植物大叶骨碎补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vallia divaricata Bl.[D.formosana Hayata;D.orientalis C.Chr.]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一般4-8月挖取,去净泥土,除去附叶,鲜用或晒干,或蒸熟后晒干,或再用火燎去毛茸。
原形态
植株高50-150cm。根茎粗壮,横生,连同叶柄基部密被亮棕色、披针形鳞片,边缘有微齿。叶近生;无毛,叶柄长30-50cm,向上光滑;叶片三角形,长、宽各约60-80cm,先端渐尖并为羽裂,先端以下四回羽状或五回羽裂;羽片有长柄,基部1对最大,长20-30cm,宽12-18cm,中部羽片逐渐变小;小羽片有短柄;末回裂片常2裂成不等长的尖齿。孢子囊群多数,生于上部分叉小脉的基部,沿末回裂片每齿上各有1个;囊群盖盅形,先端截形,有金黄色光泽。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600-700m的沟谷林中树干或岩石上。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形状
1.性状鉴别 根茎圆柱形,通常扭曲,长4-15cm,直径约1cm。表面红棕色至棕褐色,具明显的纵沟纹和圆形突起的叶基痕,并有残留的黄棕色鳞片。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略平坦,红棕色,有多数黄色点状分体中柱,排列成环,中心2个较大。气微,味涩。[br]2.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表皮为1列扁平细胞,外被角质层,鳞片着生于表皮的凹陷处。基本组织薄壁细胞的胞壁呈波状弯曲。维管束周韧型,14-20个散列成环,中心的2个较大,呈新月形;每个维管束的外周有内皮层,由1列细胞组成;导管多角形。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化学成分
根茎中含三萜成分:骨碎补酸(davallic acid),24-去甲羊齿-4(23),9(11)-二烯(24-norferna-4(23),9(11)-diene],何帕-21-烯(hop-21-ene),何帕-22(29)-烯[hop-22(29)-ene],新何帕-12-烯(neohop-12-ene);黄烷-3-醇糖甙及原矢车菊素糖甙成分:左旋-表儿茶精-3-O-β-D-吡喃阿洛糖甙(epicate-chin-3-O-β-D-allopyranoside),左旋儿茶精-3-O-β-D-吡喃阿洛糖甙(catechin-3-O-β-D-allopy ranoside),左旋表儿茶精-3-O-β-D-(2"-O-香草酰)吡喃阿洛糖甙(epicatechin-3-O-β-D-(2"-O-vanillyl)allopyranoside],左旋一表儿茶精-3-O-β-D-(3"-O-香草酰)吡喃阿洛糖甙[epicatechin-3-O-β-D-(3"-O-vanillyl)allopyranoside],原矢车菊素β-2,3"-O-D-β-吡喃阿洛糖甙(procyanidin β-2,3"-O-β-D-allopyranoside),表阿福儿茶精-(4β→8)-表儿茶精-3-O-β-D-吡喃阿洛糖甙[epiafzelechin-(4β→8)-epicatechin-3-O-β-D-allopyranoside],表儿茶精-(4β→8)-表儿茶精(4β→8)-儿茶精-3-O-β-D-吡喃阿洛糖甙[epicatechin-(4β→8)-epicatechin-(4β→8)-catechin 3-O-β-D-allopyranoside],原矢车菊素(procyanidin),原矢车菊素三聚物(trimeric procyanidin);4β-羧甲基-(-)-表儿茶精(4β-carboxymethyl-(-)-epicatechin]及其钾、钠盐;4β-羧甲基-(-)-表儿茶精甲酯[4β-carboxymethyl-(-)-epicatechin methylester],表儿茶精-(4β→8)-4β-羧甲基表儿茶精[epicatechin-(4β→8)-4β-carboxymethylepicatechin]及其钾、钠盐,表儿茶精-(4β→6)-表儿茶精-(4β→8)-表儿茶精-(4β→6)-表儿茶精[epicatechin-(4β→6)-epicatechin(4β→8)-epicatechin-(4β→6)-epicatechin];叶子中含有左旋-表儿茶精-3-O-β-D-吡喃阿洛糖甙,左旋-表儿茶精-3-O-β-D-(2"-反式-桂皮酰基)-吡喃阿洛糖甙(epicatechin-3-O-β-D-(2"-trans-cinnamoyl)-allopyranoside〕和左旋-表儿茶精-3-O-β-D-(3"-反式-桂皮酰基)-吡喃阿洛糖甙(epicatechin-3-O-β-D-(3"-trans-cinnamoyl)-allopyranoside]。
性味
苦;温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补肾壮骨;祛风止痛。主跌打损伤;肾虚腰痛;风湿骨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大还魂草
- 大箭
- 大地柏枝
- 断线蕨
- 大叶风沙藤
- 断节参
- 大头陈
- 大百解薯
- 大叶拿身草
- 大叶凤尾
- 定木香
- 大膜盖蕨
- 大叶矶松
- 大独脚金
- 大豆黄卷
- 大伸筋
- 大叶紫珠
- 大叶黄杨根
- 大叶千里光
- 冻绿叶
- 地仙桃
- 地膜香
- 大头艾纳香
- 大剑叶木
- 大花柳叶菜
- 大叶铁包金
- 大雪上一枝蒿
- 大叶接骨藤
- 大叶苣荬菜
- 大麦秸
- 披散糖荠
- 鹿肾
- 盐蛇
- 煨姜
- 麻牛膝
- 石珠
- 强威生草
- 白线薯
- 栗叶
- 鼻烟
- 白石榴根
- 牛筋
- 橄榄核
- 蜀五加
- 水藿香
- 盾叶薯蓣
- 马桑叶
- 厚叶旋蒴苣苔
- 鸭舌鱼鳖
- 山大黄(华北大黄)
- 金精石
- 山里红
- 麻柳果
- 灯油藤子
- 鳗鲡
- 白苏子油
- 蕙实
- 山核桃皮
- 落新妇根
- 野木鱼
- 水团花
- 散血丹
- 石楠
- 东北卫矛
- 东北延胡索
- 东北溲疏
- 东风菜根
- 倒根蓼
- 吊吊果
- 赤芍
- 地瓜果
- 地笋
- 地花生
- 地贵草
- 鸐雉
- 秤杆草
- 臭李子
- 柳叶鬼针草
- 东风螺
- 单花鸢尾子
- 地梗鼠尾
- 东当归
- 冬里麻
- 冻绿刺
- 东莨菪
- 东菊
- 地枇杷
- 赪桐
- 地羊鹊
- 地膏药
- 丁香
- 东紫堇
- 东风螺壳
- 冬青皮
- 地灵根
- 牛奶树子
- 大麦
- 构菌
- 巴戟天
- 连香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