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仙草
《中华本草》:鹿仙草
拼音注音
Lù Xiān Cǎo
别名
不上莲、通天蜡烛、石上莲、山菠萝
来源
药材基源:为蛇菰科植物疏花蛇菰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lanophora laxiflora Hems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草本,高10-20cm。全株鲜红色至暗红色,有时转紫红色;根茎分枝,近球形,长1-3cm,直径1-2.5cm,表面密被粗糙小斑点和淡黄白色星芒状皮孔。花茎高5-10cm;鳞苞片椭圆状长圆形,先端钝,互生,8-14枚,长2-2.5cm,宽1-1.5cm,基部几全包着花茎。花雌雄异株(序);雄花序圆柱状,长3-18cm,顶端渐尖,雄花近辐射对称,花被裂片通常5,近圆形,长2-3mm,顶端尖或稍钝圆;聚药雄蕊近圆盘状,中部呈脐状突起,花药5,小药室10,无梗或近无梗;雌花序卵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向顶端渐尖,长2-6cm;子房卵圆形,具细长的花柱和短子房柄,聚生于附属体的基部附近;附属体棍棒状或倒圆锥尖状,先端截平或先端中部稍隆起,中部以下骤狭呈针尖状,长约lmm。花期9-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60-1700m的密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药理作用
小鼠接种实体型肝癌H22后,次日开始灌服鹿仙草氯仿提取物500mg/(kg·d),连续7~10日,有显着的抗肝癌作用。小鼠分别灌服该提取物0.5g/kg, 1g/kg和2g/kg,未见中毒表现及死亡。鹿仙草氯仿提取物500mg/kg给犬灌服,对其血压、心率和呼吸均未见明显改变。
性味
苦;性凉
功能主治
益肾养阴;清热止血。主肾虚腰痛;虚劳出血;痔疮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敷。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鹿仙草
别名
蛇菇
来源
蛇菰科蛇菰属植物筒鞘蛇菰Balanophora involucrata Hook. f. 的全草。秋季采,洗净晒干。
性味
苦、涩,温。
功能主治
壮阳补肾,健脾理气,止血。用于阳痿,神经功能症,慢性肝炎,胃痛,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
用法用量
3~5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龙船花茎叶
- 龙须参
- 多茎野豌豆
- 黑面叶
- 鹩哥舌
- 母猪藤根
- 龙珠根
- 龙牙楤木叶
- 鼬瓣花
- 龙虱
- 龙血树
- 扁豆叶
- 鹿衔草
- 龙头节肢蕨
- 叶象花
- 马桑树皮
- 对叶榕
- 龙眼根
- 鹿茸草
- 龙须菜
- 野席草根
- 黎罗根
- 龙眼壳
- 鹿血
- 鹿髓
- 龙眼梳
- 龙脑香子
- 鹿梨
- 龙珠果
- 龙须藤
- 月见草油
- 白马阴茎
- 鹿药
- 鼺鼠
- 鹿梨根皮
- 龙胆
- 鹿肉
- 岩酸
- 鹿耳韭
- 鹿胆
- 龙州线蕨
- 紫荆皮
- 鹿蹄肉
- 龙常草
- 龙胆草
- 龙胡子
- 鼋膏
- 鹿角
- 龙脑膏香
- 黎豆
- 龙棕
- 龙角草
- 盘羊睾丸
- 小叶石楠
- 龙骨风
- 鹿尾
- 莱菔子
- 鹿齿
- 鹿角霜
- 鹿草
- 淡菜
- 胖血藤
- 蝈蝈
- 鹿耳翎根
- 硬骨凌霄
- 秋葡萄茎
- 鹿角草
- 鸬鹚翅羽
- 全光菊
- 鹿角菜
- 缬草
- 龙须眼子菜
- 鼠牙半支
- 尖子木
- 香排草
- 云南野砂仁
- 紫薇
- 厚叶贯众
- 一把伞
- 通花根
- 滇南寄生
- 鳢鱼
- 过路惊
- 小麦麸
- 一匹草
- 紫苏梗
- 黍米
- 苦楝皮
- 小茄
- 血余
- 人面子根皮
- 礁膜
- 钓杆柴
- 大枣
- 跌打老
- 穇子
- 鹅
- 芋头花
- 冰球子
- 牛筋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