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胆
《中华本草》:鹿胆
拼音注音
Lù Dǎn
英文名
Deer gallbladder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肝管末端的膨大部分。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ervus nippon Temminck2.Cervus.elaphus Linnaeus采收和储藏:杀鹿后,收取肝管一概而论端膨大部分,阴干或鲜用。
原形态
1.梅花鹿,体长约1.5m左右,体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显,耳大直立,颈细长。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足迹腺,主蹄狭小,侧蹄小。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长全时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与眉叉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梅花鹿冬毛检疫站棕色,白色斑点不显。鼻面及颊部毛短,毛尖沙黄色。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上侧同体色,内侧色稍淡。夏毛薄,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着,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有黑色的背中线。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较体色为浅。2.马鹿,体形较大,体长2m,体重超过200kg。肩高约1m,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圆锥形。颈长约占体长1/3,颈下被毛较长。四肢长,两侧蹄较长,能触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几与主干成直角,主十稍向后略向内弯,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冬毛灰褐色。嘴、下颌深棕色,颊棕色,额部棕黑色。耳外黄褐、耳内白色。颈部与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线。四肢外侧棕色,内侧较浅。臀部有黄赭色斑。夏毛较短,没有绒毛,呈赤褐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2.栖于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2.分布于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等地。
化学成分
含胆酸(cholic acid),脱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
性味
味甘;性寒
归经
心;肝经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主痈疽疮毒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涂敷。
各家论述
《纲目》:消散肿毒。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鹿胆
拼音注音
Lù Dǎn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肝管末端的膨大部分。
性味
《纲目》:"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
《纲目》:"消散肿毒。"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拐枣七
- 牛王肺筋草
- 紫背天葵草根
- 丁香根
- 红头草
- 长刺卫矛
- 牡蛎肉
- 大桫椤
- 鸦椿卫矛
- 黄稔根
- 缩砂蜜
- 沙糖根
- 玉米须
- 鲤鱼目
- 叶天天花
- 银鱼
- 清香桂
- 油鱼
- 西藏土连翘
- 半边旗
- 珍珠风
- 小棕包
- 野荔枝果
- 镰羽贯众
- 柚树寄生
- 葱白
- 建砂仁
- 酸石榴
- 三叶枫
- 木香花
- 薜荔汁
- 千屈菜
- 金钟花
- 泥胡菜
- 高粱七
- 两面青
- 小雪人参
- 血当归
- 榆树
- 蟾酥
- 芥子
- 杜鹃花根
- 毛茄
- 柄果槲寄生
- 荜茇
- 豺皮樟
- 樗白皮
- 丁锅树叶
- 断板龟
- 对叶林
- 肝风草
- 狗脚草根
- 光叶闭鞘姜
- 海仙人掌
- 杭州荠薴
- 豪猪千
- 九节茶
- 假地豆
- 尖顶羊肚菜
- 茎花来江藤
- 苦蘵
- 牡荆根
- 木槿子
- 楠木
- 七叶子
- 山菠萝根
- 软枣子
- 山大刀根
- 山藤藤秧
- 神曲
- 莳萝子
- 水茴香藻
- 盐胆水
- 问题特
- 乌桕叶
- 蟅虫
- 小白棉
- 云南重楼
- 欧活血丹
- 铁扫帚
- 山小橘
- 黄花紫丹参
- 白猪鼻孔
- 崇澍蕨
- 二郎剑
- 石草鞋
- 樟梨子
- 小旋花
- 天门冬
- 刺齿凤尾蕨
- 阳桃根
- 玉兰花
- 野西瓜苗
- 牛奶浆根
- 辣椒茎
- 兔耳子草
- 紫茉莉
- 兴安升麻
- 鸡嗉子
- 白地紫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