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厣草
《中华本草》:螺厣草
拼音注音
Luó Yǎn Cǎo
别名
镜面草、蟢儿草、地连钱、石龙、石茶、抱树莲、抱石莲、山豆丬草、血草、石耳坠、痞子药、石瓜子、瓜子草、瓜子莲、金指甲、风不动、金茶匙、铁指甲、飞龙鳞、猫龙草、铺地阴桃、石南瓜、靠背金钱
英文名
Littleleaf Lemmaphyllum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本草拾遗》:螺厣草,藤生石上。似螺厣,微带赤色,背有少毛。
来源
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伏石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mmaphyllum microphullum Presl[Drymoglossum microphyllum(Presl)C.Chr.]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附生小型植株。根茎纤细,长而横生,淡绿色,疏被淡褐色、钻形鳞片,基部近圆形,粗筛孔状,全缘。叶远生,二型;营养叶的叶柄极短,长2-3mm;叶片卵圆形或近圆形,长1-1.5cm,宽8-12mm,先端圆,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全缘;孢子叶的叶柄长约1cm;叶片缩狭呈舌状或狭披针形,长2.5-3.5cm,宽2-3mm,干后边缘反卷;叶脉不明显,小脉连结成网状,内藏小脉单一而呈棒状;叶肉质,光滑或疏被褐购、卵形鳞片。孢子囊群线形,位于中脉与叶边之间,幼时有盾状隔丝覆盖。
栽培
均是野生。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附生于林中树干或岩石上。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形状
药物以干净、味辛苦、凉者为佳。
化学成分
伏石蕨全草中含有三萜化合物:α-芒柄花二烯(α-onoceradiene),β-芒柄花二烯(β-onoceradiene),7,14-芒柄花二烯(onocera-7,14-diene),7,13-芒柄花二烯(onocera-7,13-diene),7,14(27)-芒柄花二烯[onocera-7,14(27)-diene],8,14(27)-芒柄花二烯[onocera-8,14(27)-diene],α-水龙骨萜四烯(α-polypodatetraene);还含有甾体化合物:蕨甾酮(pterosterone),蜕皮甾酮(ecdysterone)和伏石蕨甾酮(lemmasterone)。
性味
辛;凉;微苦
炮制
去除泥土及杂质。
归经
肺;肝;胃经
功能主治
清肺止咳;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肺热咳嗽;肺痈;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咽喉肿痛;腮腺炎;痢疾;瘰疬;痈疮肿毒;皮肤湿痒;风火牙痛;风湿骨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8g,鲜品60-12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或绞汗滴耳。
注意
寒凝者慎用。
复方
①治吐血,衄血:镜面草水洗,擂酒服。(《朱氏集验医方》)②治肺痈吐脓:螺原草二两,冰糖半两。加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③治肺热咳血:螺躇草四两,猪肺四两。加水适量,煎成一碗,分两次服。(《福建民间草药》)④治小便后出鲜血数点而不疼屈口是一月,饮酒则甚:镜面草汁一器,入少蜜,水进二服。(《陈日华经验方》)⑤治痞块:石真坠一两,婉猪大肠服食。(《贵州民间药物》)⑥治小儿头疮:镜面草日干为末,和轻粉、麻油敷之。(《杨氏家藏方》)⑦治手指肿毒及捐恶疮,消毒止痛:镜面草捣烂敷之。(《寿域神方》)⑧治蛇缠恶疮:镜面草,入盐粹烂敷之。(《纲目》)⑨治创伤出血:螺康草茎心,捣匀后外敷。(《福建民间草药》)⑩治风湿疼痛:石耳坠一两,煎酒服。(《贵外旧间药物》)(11)治牙齿虫痛:镜面草,不拘多少,以水缸下泥捣成营,入香油二、三点,研匀,贴于病处腮上。(《蔑坤生意》)(12)治风火牙痛t螺降草茎心五钱。酌冲开水熄服。(《福建民间草药》)(13)解鼠莽毒:镜面草自然汁、渭油备一杯,和服,即下毒三、五次,以肉粥补之,不可迟。(《医说》)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主痈肿,风疹,脚气肿。捣敷之,亦煮汤洗肿处。2.《纲目》:治小便出血,吐血,顺血,龋齿痛。3.《王安卿采药志》:治肺火结成脓血痈疽。4.《福建民间草药》:清肺疗咳,退热止血。5.《贵州民间药物》:理气,除风湿,消痞块。治痞块,风湿疼痛,密伤咳嗽。6.《湖南药物志》:治温热病、痢疾、心气痛、月经不调等证。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螺厣草
拼音注音
Luó Yǎn Cǎo
别名
镜面草(《杨氏家藏方》),蟢儿草、地连钱(《纲目拾遗》),抱树莲(《中国蕨类植物图谱》),抱石莲(《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山豆丬草、血草(《福建民间草药》),石耳坠、痞子药(《贵州民间药物》),石瓜子、瓜子草、瓜子莲(《湖南药物志》),金指甲、风不动、金茶匙(《闽东本草》)。
出处
《本草拾遗》
来源
为水龙骨科植物伏石蕨的全草或带根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态
多年生附生草本。根状茎细长,绿色,匍匐;鳞片疏生,黄褐色,透明,卵状披针形,基部圆形,不规则分叉,上部细长,全缘。叶柄基部有节,密被鳞片;叶疏生,异形;营养叶近无柄或有短柄,圆形或椭圆形,全缘,长1.5~2.5厘米,宽1~1.5厘米;孢子叶细长,舌形或线形,长3~4厘米,宽2~3毫米;叶脉不明显,网状,网脉不到叶边。孢子囊群多连合呈线形,位于中脉与叶缘之间,略近中脉,被多数盾状、有柄的鳞片,不具子囊群盖。孢子近肾形,透明平滑。
生境分布
生于树上或潮湿的岩石上。分布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湖北、湖南等地。
化学成分
全草含蕨甾醇、蜕皮松、蜕皮甾酮、伏石蕨甾酮。
性味
辛,凉。
①《纲目》:"味辛。"
②《王安卿采药志》:"性凉。"
③《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苫,寒。"
功能主治
清肺止咳,凉血解毒。治肺痈,咳血,吐血,衄血,尿血,痈肿,疥癞,跌打损伤,风火牙痛。
①《本草拾遗》:"主痈肿,风疹,脚气肿。捣敷之,亦煮汤洗肿处。"
②《纲目》:"治小便出血,吐血,衄血,龋齿痛。"
③《王安卿采药志》:"治肺火结成脓血痈疽。"
④《福建民间草药》:"清肺疗咳,退热止血。"
⑤《贵州民间药物》:"理气,除风湿,消痞块。治痞块,风湿疼痛,痨伤咳嗽。"
⑥《湖南药物志》:"治温热病、痢疾、心气痛、月经不调等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钱(鲜者2~4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吐血,衄血:镜面草水洗,擂酒服。(《朱氏集验医方》)
②治肺痈吐脓:螺厣草二两,冰糖半两。加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肺热咳血:螺厣草四两,猪肺四两。加水适量,煎成一碗,分两次服。(《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小便后出鲜血数点而不疼,如是一月,饮酒则甚:镜面草汁一器,入少蜜,水进二服。(《陈日华经验方》)
⑤治痞块:石耳坠一两,炖猪大肠服食。(《贵州民间药物》)
⑥治小儿头疮:镜面草日干为末,和轻粉、麻曲敷之。(《杨氏家藏方》)
⑦治手指肿毒及指恶疮,消毒止痛:镜面草捣烂敷之。(《寿域神方》)
⑧治蛇缠恶疮:镜面草,入盐杵烂敷之。(《纲目》)
⑨治创伤出血:螺厣草茎心,捣匀后外敷。(《福建民间草药》)
⑩治风湿疼痛:石耳坠一两,煎酒服。(《贵州民间药物》)
⑾治牙齿虫痛:镜面草,不拘多少,以水缸下泥捣成膏,入香油二、三点,研匀,贴于痛处腮上。(《乾坤生意》)
⑿治风火牙痛:螺厣草茎心五钱。酌冲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⒀解鼠莽毒:镜面草自然汁、清油各一杯。和服,即下毒三、五次,以内粥补之,不可迟。(《医说》)
摘录
《*辞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螺厣草
拼音注音
Luó Yǎn Cǎo
别名
飞龙鳞、石耳垂、石瓜子、瓜子莲、猫龙草、镜面草
来源
蕨类水龙骨科伏石蕨属植物伏石蕨Lemmaphyllum microphyllum Presl,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
甘、微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润肺止咳。用于肺热咳嗽,肺脓肿,肺结核咯血,咽喉肿痛,腮腺炎,痢疾,淋巴结结核,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外用治疔疮肿毒,皮肤湿痒,中耳炎。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或绞汁滴耳。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毛木树皮
- 毛杨梅皮
- 毛草龙
- 毛果算盘子
- 毛瓣绿绒蒿
- 毛蕨根
- 毛葡萄根皮
- 毛轴铁角蕨
- 毛花洋地黄
- 毛叶小寒药
- 毛蓼
- 满山红
- 蓝花石参
- 毛脉南蛇藤
- 毛大丁草
- 蓝靛
- 毛苦瓜
- 毛茄
- 裂叶心翼果
- 毛杨梅根皮
- 毛黄连
- 路路通
- 蝲蛄石
- 毛蜂子
- 毛嘴签
- 毛木通
- 毛薯
- 毛千屈菜
- 毛翠雀花
- 螺蛳
- 毛葡萄叶
- 毛桐
- 毛节兔唇花
- 毛蒌
- 没药
- 蝼蛄
- 毛叶石楠根
- 毛梾枝叶
- 毛叶兔耳风
- 五倍子
- 毛排钱草
- 毛茛
- 毛叶柿叶
- 螺旋藻
- 毛柄锦香草
- 侧耳
- 裂果卫矛
- 满山白
- 裂叶崖角藤
- 蓼大青叶
- 毛青杠
- 毛蕊花
- 白杨树根皮
- 蓝锭果
- 毛叶轮环藤
- 绿衣枳壳
- 蓝萼香茶菜
- 蘽根
- 毛花槭
- 没食子
- 柴胡
- 毛叶巴豆树
- 穇穗莎草
- 蓝桉
- 裂叶堇菜
- 裸茎金腰子
- 毛勾儿茶
- 蓼螺
- 龟版
- 木耳
- 毛莲蒿
- 蓝花棘豆
- 满天飞
- 毛连菜
- 毛脉柳叶菜
- 叶下红
- 毛茎马兰
- 毛轴碎米蕨
- 毛贯众
- 翅柄蓼
- 藜实
- 毛柄短肠蕨
- 串珠耳叶苔
- 猪肉
- 藜芦
- 毛荚决明
- 毛叶石楠
- 蛎菜
- 串铃草
- 毛足铁线蕨
- 蓝花茶
- 毛叶三条筋
- 蓝花葱
- 蝼蛄虾
- 蜡梅花
- 毛大丁草根
- 毛连
- 毛枝崖爬藤
- 毛稔根
- 裂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