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瓣花
《*辞典》:蜡瓣花
拼音注音
Là Bàn Huā
别名
连核梅、连合子(《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出处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
为金缕梅科植物中华蜡瓣花的根皮。全年可采。
原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小枝有柔毛。叶卵形或倒卵形,长5~9厘米,宽3~6厘米,顶端短尖或稍钝,基部斜心形,边缘有锐锯齿,下面有星状毛;具叶柄。总状花序长3~5厘米,下垂,先叶开放,各花基部有1大形卵状苞片;花梗极短;萼筒有星状毛,萼齿5,无毛;花瓣5,黄色,匙形,长5~6毫米;雄蕊5,退化雄蕊2深裂;子房2室,每室生1下垂胚珠,花柱2。蒴果卵圆形,宽7~8毫米,有毛,两瓣开裂。
生境分布
生于湿润、肥沃的山坡阔叶林内。分布广东、广西、贵州、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安徽等地。
化学成分
Corylopsis属的叶含槲皮甙。
功能主治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风蛇落肚症。"
复方
治恶寒发热,热度不很高,呕逆心跳,烦乱昏迷(俗称风蛇落肚症):干燥蜡瓣花根皮三两,仙鹤草、坚漆柴(金缕梅科檵木)根或叶各四至五钱,灯芯草、早竹叶各三至四钱,老姜三片,水煎,早晚饭前各服-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沙地柏
- 姜黄草
- 落花生
- 刺芫荽
- 人参
- 桃耳七
- 橙子
- 四照花
- 银鲛
- 杜鹃
- 三七草
- 大芒萁
- 落地小金钱
- 水红木根
- 地梗鼠尾
- 款冬花
- 醉马草
- 云南小阴地蕨
- 鸡掌七
- 硬皮马勃
- 四季春
- 菱茎
- 蝲蛄石
- 五星蒿
- 蒲种壳
- 大毛红花
- 虾子花
- 狼毒
- 丁香
- 小果倒地铃
- 土牡蛎
- 刺三甲
- 太白丽参
- 山桂花
- 山棘豆
- 阔叶箬竹
- 山扁豆
- 玉蜀黍根
- 仙鹤草
- 大叶拿身草
- 西藏马先蒿
- 匙叶五加
- 井底泥
- 扶桑
- 万年柏
- 蓖麻
- 人尿
- 狼喉靥
- 金不换
- 蟑螂
- 海蜇
- 柠檬桉果
- 黄花母根
- 火焰子
- 马钱子
- 扁蕾
- 鱼胶
- 山地豆
- 金花树
- 大刺儿菜
- 千里马
- 山胡椒叶
- 罗甸沟瓣
- 滴滴花
- 云南蕊木
- 葎草根
- 胡麻花
- 鲫鱼
- 鸮
- 海鹞鱼齿
- 辣椒
- 虫豆柴
- 橙黄玉凤花
- 福寿草
- 剪刀草
- 黄背草苗
- 石筋草
- 锥栗果壳
- 鲂鱼
- 水毛射
- 地不容
- 苏铁蕨
- 独脚蟾蜍
- 黑山蔗
- 水藁本
- 香叶根
- 大扁竹兰
- 鼻血雷
- 鼠曲草
- 叶下珠
- 浙贝母
- 树葱
- 独脚金
- 白花坚荚树
- 狭叶山胡椒
- 剪夏罗根
- 单花鸢尾
- 柏根白皮
- 火焰草
- 碗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