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五味子
《中华本草》:绿叶五味子
拼音注音
Lǜ Yè Wǔ Wèi Zǐ
别名
内风消、小血藤、过山风、自钻、风沙藤
来源
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绿叶五味子的藤茎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isandra viridisA.C.Smith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切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落叶藤本。除幼叶下面被短柔毛外,其余无毛。幼枝紫褐色,圆柱形,有细棱,老枝灰褐色,呈片状剥落。叶互生,纸质;叶柄长1-4cm;叶片卵状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稀披针形,通常最宽处在中部以下,长4-16cm,宽2.5-8m,先端渐尖,基部钝或楔形,边缘有锯齿或波状疏齿,近基部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网脉两面明显。花卑性,雌雄异株,花黄色,黄绿色或带粉红色,花被6-7;雄蕊10-20,着生于倒卵形或近球形的花托上;雌蕊群椭圆形,心皮15-20,花柱不明显。聚合果长4-5cm,有小浆果15-20。种子1-2,肾状椭圆形,种皮具瘤点。花期4-6月,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250-1200m的林中、山坡路旁及山沟溪边。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性味
辛;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活血;行气止痛。主风湿骨痛;胃痛;疝气痛;月经不调;荨麻疹;带状疱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绞汁搽。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柳叶剑蕨
- 柳叶斑鸠菊
- 柳花
- 栗壳牛肝菌
- 栗花灯心草
- 栗子
- 绿南星
- 六蛾戏珠
- 两头尖
- 两面刺
- 临时救
- 罗布麻
- 卵叶水芹
- 两栖蓼
- 橹罟子
- 灵芝
- 丽子藤
- 凉薯
- 栗寄生
- 棱子芹
- 篱笆竹
- 六棱麻
- 兰花参
- 李子
- 留师蜜
- 了哥王根
- 凉伞盖珍珠
- 灵猫骨
- 兰屿肉豆蔻
- 冷水丹叶
- 老枪谷叶
- 柃寄生
- 柳树寄生
- 了哥利
- 岭南杜鹃
- 柳叶蒿
- 梨果榕
- 梨枝
- 灵寿茨
- 狼把草根
- 丽江山慈菇
- 兰石草果
- 卵叶贝母兰
- 栗叶
- 六叶龙胆
- 罗伞草
- 罗布麻叶
- 罗星草
- 柳叶菜根
- 棱枝槲寄生
- 炉甘果
- 瘤孢地菇
- 离根香
- 两色瓦韦
- 篱栏网
- 丽春花果实
- 丽江独活
- 绿包藤
- 罗汉果根
- 羚羊肉
- 凉山虫草
- 卤碱
- 接筋草
- 川楝子
- 帘子藤
- 林荫千里光
- 亮叶桦皮
- 卵叶橐吾
- 柳兰叶风毛菊
- 两色鳞毛蕨
- 两面针
- 冷饭果叶
- 庐山楼梯草
- 柳叶藓
- 柳叶鬼针草
- 漏斗苣苔
- 綟木
- 凉粉草
- 瘤毛獐牙菜
- 络石藤
- 丽江黄芩
- 罗甸沟瓣
- 狼牙委陵菜
- 罗汉果叶
- 卵叶蜘蛛抱蛋
- 冷地卫矛
- 冷水丹
- 烂泥蒿
- 丽江青木香
- 冷毒草
- 棱萼母草
- 灵芝草
- 凌霄花
- 老白花
- 梨果仙人掌
- 庐山香科科
- 柳叶菜
- 卵叶寄生
- 柳杉
- 柳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