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五味子
《中华本草》:绿叶五味子
拼音注音
Lǜ Yè Wǔ Wèi Zǐ
别名
内风消、小血藤、过山风、自钻、风沙藤
来源
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绿叶五味子的藤茎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isandra viridisA.C.Smith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切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落叶藤本。除幼叶下面被短柔毛外,其余无毛。幼枝紫褐色,圆柱形,有细棱,老枝灰褐色,呈片状剥落。叶互生,纸质;叶柄长1-4cm;叶片卵状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稀披针形,通常最宽处在中部以下,长4-16cm,宽2.5-8m,先端渐尖,基部钝或楔形,边缘有锯齿或波状疏齿,近基部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网脉两面明显。花卑性,雌雄异株,花黄色,黄绿色或带粉红色,花被6-7;雄蕊10-20,着生于倒卵形或近球形的花托上;雌蕊群椭圆形,心皮15-20,花柱不明显。聚合果长4-5cm,有小浆果15-20。种子1-2,肾状椭圆形,种皮具瘤点。花期4-6月,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250-1200m的林中、山坡路旁及山沟溪边。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性味
辛;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活血;行气止痛。主风湿骨痛;胃痛;疝气痛;月经不调;荨麻疹;带状疱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绞汁搽。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岩凤尾蕨
- 豆叶七
- 铜锤草根
- 黄蜀葵
- 十八症
- 西红柿
- 虎尾草
- 护耳草
- 黄蜀葵茎
- 蒙自木蓝
- 米麦麨
- 马鞭石斛
- 木棉花
- 海蜇
- 韶子
- 橄榄根
- 歪头菜
- 石脑油
- 地乌
- 泡囊草
- 大羽铁角蕨
- 风藤草根
- 宽瓣红景天
- 大狗尾草
- 狼油
- 酸水草
- 蝉蜕
- 尖顶地星
- 鸐雉
- 牛齿
- 山大刀
- 鹿筋
- 白芥
- 野山楂
- 老虎耳根
- 竹卷心
- 锯齿王
- 红背桂
- 还阳草
- 芨芨草花
- 黄草乌
- 草胡椒
- 乌蛇卵
- 木瓜
- 野素馨
- 一枝黄花
- 小黄构
- 风箱树花
- 小驴蹄草
- 乌桕
- 白地紫菀
- 土燕窝泥
- 细叶小羽藓
- 石蟾蜍
- 蒟蒻
- 刺槐
- 显脉罗伞
- 大驳骨
- 煅石膏
- 木香花
- 鸡子黄
- 药用倒提壶
- 川牛膝
- 油渣果根
- 穿山龙
- 珠果黄紫堇
- 梧桐根
- 升麻
- 柃木
- 黑皮青木香
- 牛藤
- 镰片假毛蕨
- 走茎丹参
- 褐粘褶菌
- 杉皮
- 红旱莲
- 薯良
- 厓花子
- 苦绳
- 条叶垂头菊
- 肉连环
- 八宝镇心丹
- 车桑仔
- 留兰香
- 孔雀尾
- 枇杷核
- 露蜂房
- 枇杷木白皮
- 白草
- 细叶卷柏
- 狭叶垂头菊
- 王瓜
- 大青叶
- 珊瑚草花
- 芦荟根
- 光叶海桐根
- 对叉疔药
- 羊七莲
- 金丝桃果
- 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