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五味子
《中华本草》:绿叶五味子
拼音注音
Lǜ Yè Wǔ Wèi Zǐ
别名
内风消、小血藤、过山风、自钻、风沙藤
来源
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绿叶五味子的藤茎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isandra viridisA.C.Smith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切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落叶藤本。除幼叶下面被短柔毛外,其余无毛。幼枝紫褐色,圆柱形,有细棱,老枝灰褐色,呈片状剥落。叶互生,纸质;叶柄长1-4cm;叶片卵状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稀披针形,通常最宽处在中部以下,长4-16cm,宽2.5-8m,先端渐尖,基部钝或楔形,边缘有锯齿或波状疏齿,近基部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网脉两面明显。花卑性,雌雄异株,花黄色,黄绿色或带粉红色,花被6-7;雄蕊10-20,着生于倒卵形或近球形的花托上;雌蕊群椭圆形,心皮15-20,花柱不明显。聚合果长4-5cm,有小浆果15-20。种子1-2,肾状椭圆形,种皮具瘤点。花期4-6月,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250-1200m的林中、山坡路旁及山沟溪边。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性味
辛;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活血;行气止痛。主风湿骨痛;胃痛;疝气痛;月经不调;荨麻疹;带状疱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绞汁搽。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刺芋
- 黄细辛
- 粗糠柴
- 黄开口
- 薄荷
- 川桂皮
- 梅叶
- 香木菌桂
- 小米柴
- 阴香叶
- 土藁本
- 蚂蚁花根
- 土良姜
- 千日红
- 清明菜
- 大阳关
- 粗黄草
- 土红苓
- 大一箭球
- 老虎须
- 天麻茎叶
- 珍珠菜
- 慈乌
- 五色梅花
- 小红人
- 虾须豆
- 蝉翼藤
- 全叶马兰
- 广西莪术
- 楸叶
- 马尿烧
- 莺
- 猫儿眼睛
- 梓木
- 洋蓍草
- 西南菝葜
- 紫背草根
- 草金杉
- 菰米
- 丛毛榕
- 天名精
- 小通草
- 大剑叶木
- 番薯藤
- 白背枫
- 眼镜蛇
- 硫化铅
- 锡
- 土附子
- 桑耳
- 红丝线
- 枳椇木汁
- 棉花藤
- 厚皮香
- 川桐皮
- 太白丽参
- 土连翘
- 天葵子
- 天仙藤
- 九头青
- 星毛蕨
- 莲衣
- 关木通
- 土箭芪
- 荞麦秸
- 橡实壳
- 茜草茎
- 毛青杠
- 血水草
- 葎草
- 鬼点灯
- 刺鸭脚木
- 天目木兰
- 天生草
- 慈竹气笋
- 藜实
- 臭节草
- 大火草根
- 天牛
- 天雄
- 白降丹
- 樟树果
- 灵寿茨
- 大风子油
- 木芙蓉叶
- 塌菜
- 臭油果
- 白鱼尾果
- 尿泡草
- 催吐白薇
- 母菊
- 茵陈蒿
- 锦鸡
- 假香附
- 干檀香
- 黄明胶
- 黄瓦韦
- 毛勾儿茶
- 木姜花
- 土鳖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