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金
《中华本草》:遍地金
拼音注音
Biàn Dì Jīn
别名
小化血、小化药、蚂蚁草、小黄花香、田基黄、痧子草、青鱼胆、肝炎草、地耳草、对叶草、千锤散、大田基黄、蚁药、苍蝇草、毒蛇草。
英文名
Herb of Elodea-like St.John's wort
出处
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藤黄科植物遍地金、挺茎遍地金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Hypericum wightianum Wall.ex Wight et Arn.[H.delavayi R.eller]2.Hypericum elodeoides Choisy[H.napaulense Choisy]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1.遍地金 一年生草本,高13-35cm。根茎短而横生,有多数黄棕色纤维状须根。茎披散或直立,圆柱形,无毛。单叶对生;无柄;叶小,宽椭圆形,长1-2.5cm,宽5-15mm,先端圆钝,基部抱茎,边缘常有具柄的黑腺毛,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散布透明的腺点。二歧聚伞状花序顶生,较密;花小,黄色;萼片5,边缘具腺齿,并有黑色腺点散生;花瓣5,边缘及上部有黑色腺点;雄蕊多数,合生成3束;子房上位,3室,花柱3,分离。蒴果近球形,具褐色的泡。花期4-5月,果期9月。2.挺茎遍地金 一年生草本,高20-30cm。须根纤细,黄褐色。茎立,圆柱形,无腺点,少分枝或不分枝,微红或绿色。单叶交互对生;无柄;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先端浑圆,基部略呈心形,抱茎,有长柔毛,全缘,上面绿色,边缘疏生黑色腺点,全面散布多数透明松脂状腺点。二歧聚伞状花序顶生;萼片5,边缘有小刺齿,齿端有黑色腺体,具粗毛;花瓣5,黄色,上部边缘有黑色腺 点,有时尚有黑腺条;雄蕊多数,3束;子房上位,花柱3,内藏或略伸出,长为子房的1.4-7倍。蒴果近圆锥形,成熟时褐色,外面密布腺纹,室间开裂。种子多数,细小,棕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田野或路旁草丛中。2.生于向阳的山坡或路旁。资源分布:1.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2.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
挺茎遍地金的地上部分含挥发油。
性味
寒;苦;涩
归经
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泻。主小儿白口疮;小儿肺炎;口腔炎;乳痛;黄水疮;毒蛇咬伤;腹泻;久痢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洗净捣烂敷患处。
复方
①治日久水泻,久痢赤白:遍地金,引用乌梅一个,沙糖少许,同煎服。(《滇 南本草》) ②治毒蛇咬伤:遍地金捣细加红糖包敷伤口,同时煎水内服。(《云南中草药》)
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性寒,味苦涩。2.《云南中草药》:收敛止泻,解毒。治久痢,久泻。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遍地金
拼音注音
Biàn Dì Jīn
别名
小疳药、雀舌草、痧子草、青鱼胆、肝炎草、蚂蚁草
来源
金丝桃科遍地金Hypericum elodeoides Choisy,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云南、广西。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通经活血。主治口腔炎,小儿白口疮,小儿肺炎,小儿消化不良,乳腺炎,腹泻久痢,痛经。外用治黄水疮,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1~3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遍地金
拼音注音
Biàn Dì Jīn
别名
锅巴草(《云南中医验方》),蚂蚁草(《云南中草药》)。
出处
《滇南本草》
来源
为藤黄科植物遍地金的全株。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根呈须状,黄棕色。茎直立,红色或绿色,圆柱形。叶对生,无柄,卵形或椭圆形;长1~2厘米,宽约0.5~1厘米,先端浑圆,全缘,基部略作心形,微抱茎,具腺状长毛。聚伞花序顶生;萼片5~6,卵状披针形,绿色,先端尖,边缘具红色长腺体;花瓣5~6,黄色,椭圆状卵形,顶端锐;雄蕊多数,基部合成3束,长短不等,花丝黄色,花药椭圆形,黄色;雌蕊1,子房上位,卵圆形,3室,秃净,花柱3。蒴果近圆锥形,长约3毫米,室间开裂。种子多数,棕色,细小。
生境分布
分布云南。
性味
《滇南本草》:"性寒,味苦涩。"
功能主治
①《滇南本草》:"有收涩之功。"
②《云南中草药》:"收敛止泻,解毒。治久痢,久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日久水泻,久痢赤白:遍地金,引用乌梅一个,沙糖少许,同煎服。(《滇南本草》)
②治毒蛇咬伤:遍地金捣细加红糖包敷伤口,同时煎水内服。(《云南中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桑椹酒
- 鸡内金
- 三点金草
- 山白果
- 柞蚕蛹
- 三尖杉
- 球衣藻
- 东方乌毛蕨叶
- 白乳菇
- 丁锅树叶
- 苦蘵果实
- 苏木蓝
- 双参
- 紫草茸
- 羽裂盾蕨
- 盾叶薯蓣
- 管仲
- 三叶茶
- 鸡眼草
- 小伸筋草
- 瑞香根
- 鲮鲤
- 过山青
- 岩莴苣
- 矮脚苦蒿
- 调经草
- 桂皮紫萁
- 水栀根
- 柚根
- 狐狸尾
- 红豆七
- 寻骨风
- 桂花枝
- 入地金牛
- 大苞寄生
- 水兰叶
- 蒜梗
- 霸王鞭
- 西南槐树
- 豨莶草
- 榆叶
- 虾蟆皮
- 钩钱草
- 单面针
- 乌木屑
- 堇宝莲叶
- 红三七
- 散血藤
- 虎头兰
- 鳖甲胶
- 长管蝙蝠草
- 长圆叶梾木枝叶
- 薜瓣
- 黄精叶钩吻
- 烟管蓟
- 毛刺果藤
- 麝香壳
- 草地黄芩
- 丁香蓼根
- 女贞子
- 柳穿鱼
- 锯齿草
- 芒萁
- 小叶莲
- 衣鱼
- 八角枫
- 红叶甘橿
- 大枣
- 红木耳
- 升麻草
- 葱叶
- 黄花忍冬
- 阴阳枫
- 滇山茶
- 韭根
- 山玉兰
- 莺
- 小黄构
- 浙贝母
- 南天仙子
- 光叶密花豆
- 乌豆根
- 接骨树皮
- 紫芝
- 假辣蓼
- 海木
- 卷毛婆婆纳
- 头花猪屎豆
- 波罗蜜叶
- 獭肝
- 蛤蟆草
- 伞形梅笠草
- 驴肉
- 刺龙牙
- 猫油
- 楤木叶
- 倒触伞
- 山芭蕉子
- 丝瓜根
- 江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