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蒟子
《中华本草》:假蒟子
拼音注音
Jiǎ Jǔ Zǐ
别名
假蒟果穗、钻骨风果。
来源
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假蒟PipersarmentosumRoxb.的果穗。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per sarmentosum Roxb.采收和储藏:秋季采,阴干备用。
原形态
假蒟 多年生葡匐草本,揉之有香气。茎节膨大,常生不定根。叶互生,近膜质,吸腺点,下部的叶阔卵形或近圆形,长7-14cm,宽6-13cm,先端短尖,基部心形或近截形,叶脉7条;上部的叶小,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叶柄长1-5cm。花单性,雌雄异株,无花被;穗状花序;雄花序长1.5-2cm,直径2-3mm,苞片扁圆形,直径0.5-0.6mm,雄蕊2枚;雌花序长6-8mm,果期延长达2.5cm;苞片稍大,柱头3-5。浆果近球形,具角棱,直径2.5-3cm,下部嵌生于序轴中。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谷密林中或村旁湿润处。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少南、广西、贵州及西藏南部等地。
化学成分
果实含假蒟碱(sarmentosine),假蒟亭碱(sarmentine),1-(3,4-亚甲二氧基苯基)十四碳-1E-烯[1-(3,4-methylenedioxyphenyl)-1E-tetradecene],N-(苯丙-3-烯酰基)吡咯[N-(3-phenylpropenoyl)pyrrole],墙草碱(pellitorine),α-细辛脑(α-asarone),细辛醛(asaronaldehyde),β-谷甾醇(β-sitosterol)。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化湿消肿。主脘腹胀痛;寒湿腹泻;风湿痹痛;疝气痛;牙痛;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g;或煎水含漱。
注意
孕妇及月经不调禁服。《广西民族药简编》:"堕胎。忌吃糯米、酸类、豆类等食物。"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井边草
- 黄花仔
- 黄秋葵叶
- 三叶崖爬藤
- 假连翘叶
- 黄花獐牙菜
- 乳腐
- 黄筒花
- 假葡萄
- 假通草树皮
- 黄花地锦苗
- 黄花紫堇
- 人面子叶
- 润肺草
- 井底泥
- 黄皮根
- 黄羊油
- 假酸浆
- 黄花绿绒蒿
- 剑麻
- 劲直酢浆草
- 嘉兰
- 黄藤叶
- 四季素馨花
- 红螺塔
- 四方藤
- 圣罗勒
- 山丹花
- 胡麻仁
- 花椒
- 三枝叶
- 三角咪
- 山甜茶
- 虎皮楠
- 三出叶委陵菜
- 假木通
- 黄缅桂
- 三台红花
- 吉丁虫
- 黄龙须
- 绒毛诃子
- 九层风
- 三十六荡
- 黄羊角
- 三叶委陵菜
- 假黄麻
- 黄花岩松
- 剑叶玉簪
- 剑叶耳草
- 黄荆根
- 黄皮树皮
- 交让木
- 三分丹
- 假山皮条
- 假耧斗菜
- 黄芪
- 假连翘
- 黄花夹竹桃叶
- 黄花山柰
- 剑叶铁树叶
- 剪夏罗
- 黄花虱麻头
- 卷心菜
- 吉利子树
- 黄荆沥
- 撒发
- 九味一枝蒿
- 黄矾
- 黄竹参
- 黄细辛
- 假蒟果穗
- 黄花母
- 剑叶铁角蕨
- 黄花香茶菜
- 乳香
- 日照飘拂草
- 黄皮
- 黄稔根
- 黄羊肉
- 假香附
- 黄花木
- 卷茎蓼
- 卷边桩菇
- 九子不离母
- 黄皮血藤
- 黄精叶钩吻
- 三匹箭
- 三升米
- 三叶委陵菜根
- 黄芩子
- 黄花地丁
- 黄花夹竹桃
- 黄花忍冬
- 黄花独蒜
- 卷伞菌
- 黄芽白菜
- 黄茶根
- 夹蛇龟
- 黄藨叶
- 黄紫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