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蒟叶
《*辞典》:假蒟叶
拼音注音
Jiǎ Jǔ Yè
出处
《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
为胡椒科植物假蒟的叶片。
性味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苦,性温,无毒。"
②《本草求原》:"苦辛,温。"
功能主治
温中,行气,祛风,消肿。治胃寒痛,腹痛气胀,风湿腰痛,产后气虚脚肿,跌打肿痛,外伤出血。
①《生草药性备要》:"祛风,产后气虚脚肿,煮大头鱼食或煲水洗。"
②《陆川本草》:"行气消肿,止痛,驱风。治脚气浮肿,腹痛气胀。"
③《南宁市药物志》:"祛风,温中,治胃寒痛,洗烂脚。"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复方
①治气滞腹痛:假蒟叶五钱,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②治风湿腰痛:假蒟叶一两,水煎,加盐、油调味服。(《广西中草药》)
③治产后脚肿:假蒟叶、鲿鱼,煮醋食。(《本草求原》)
④治病后风寒:假蒟叶煎水洗脚。(《本草求原》)
⑤治跌打肿痛:假蒟叶适量,捣烂酒炒,敷患处。另用假蒟全草四两,切碎,用好酒二斤,浸五日,日服三次,每次一两。(《广西中草药》)
⑥治外伤出血:假蒟叶适量,捣烂敷伤处。或用干假蒟叶研粉,撒伤处。(《广西中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树头发
- 白毛藤
- 三匹箭
- 鸦跖花
- 鹗骨
- 晚香玉
- 槭叶止血草
- 葫芦叶
- 麻楝
- 薜瓣
- 马瓞儿
- 苦芥
- 宜梧叶
- 气桐子
- 核桃青龙皮
- 鸨肉
- 石蜈蚣
- 水紫菀
- 黄麻灰
- 榧螺
- 香皮树
- 长柄车前蕨
- 木蝴蝶
- 圆节山蚂蝗
- 绿叶五味子
- 齿瓣石豆兰
- 三角风
- 麒麟尾
- 紫金标
- 黄桷浆
- 金钟花
- 漏斗瓶蕨
- 鸱骨
- 小叶薄荷
- 红接骨草
- 毛果算盘子
- 饺剪藤
- 鸮
- 肉苁蓉
- 竹头草
- 结根草莓
- 水黄杨木
- 鞭叶铁线蕨
- 跳八丈
- 水白蜡
- 天竺黄
- 过岗龙
- 乌鳢
- 柯蒲木
- 猪脬
- 鮧鱼涎
- 桃儿七
- 荷莲豆菜
- 虱婆草
- 雪三七
- 黄花岩松
- 丝瓜蒂
- 刺南蛇藤
- 杯苋
- 蓝花侧金盏
- 岗梅叶
- 车前子
- 白饭树根
- 小对叶草
- 赤甲红
- 破叶莲
- 标杆花
- 蟾头
- 云南铁角蕨
- 绿衣枳壳
- 藤商陆
- 菊花苗
- 白苏
- 排草香
- 毛木耳
- 九莲灯
- 清明菜
- 红靛
- 青葙子
- 水杨梅根
- 黄河裸裂尻鱼
- 杏仁
- 毛稔
- 蚌兰花
- 中华蹄盖蕨
- 天目木兰
- 羊屎果树皮
- 毛叶白粉藤根
- 小扁豆根
- 痄腮树
- 野三七
- 天蓬子根
- 六月雪
- 土草果
- 青粱米
- 莲花
- 带刺马鞭
- 霸王根
- 屈头鸡
- 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