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蒟叶
《*辞典》:假蒟叶
拼音注音
Jiǎ Jǔ Yè
出处
《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
为胡椒科植物假蒟的叶片。
性味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苦,性温,无毒。"
②《本草求原》:"苦辛,温。"
功能主治
温中,行气,祛风,消肿。治胃寒痛,腹痛气胀,风湿腰痛,产后气虚脚肿,跌打肿痛,外伤出血。
①《生草药性备要》:"祛风,产后气虚脚肿,煮大头鱼食或煲水洗。"
②《陆川本草》:"行气消肿,止痛,驱风。治脚气浮肿,腹痛气胀。"
③《南宁市药物志》:"祛风,温中,治胃寒痛,洗烂脚。"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复方
①治气滞腹痛:假蒟叶五钱,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②治风湿腰痛:假蒟叶一两,水煎,加盐、油调味服。(《广西中草药》)
③治产后脚肿:假蒟叶、鲿鱼,煮醋食。(《本草求原》)
④治病后风寒:假蒟叶煎水洗脚。(《本草求原》)
⑤治跌打肿痛:假蒟叶适量,捣烂酒炒,敷患处。另用假蒟全草四两,切碎,用好酒二斤,浸五日,日服三次,每次一两。(《广西中草药》)
⑥治外伤出血:假蒟叶适量,捣烂敷伤处。或用干假蒟叶研粉,撒伤处。(《广西中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鸡尾木
- 草木王
- 秋葵
- 野木瓜果
- 黑红菇
- 爬山虎
- 凤凰衣
- 婆罗门皂荚
- 砖子苗
- 野扁豆
- 黄背草苗
- 广西莲座蕨
- 石南
- 黄栎
- 雀瓮
- 鸡蛋壳
- 大叶马尾连
- 红辣槁树皮
- 夏枯草露
- 蚯疽草
- 路旁菊
- 黄毛山牵牛
- 桃枝
- 山莨菪
- 鳣鱼
- 滇地黄连
- 蓑草根
- 血水草
- 芭蕉头
- 雄黄
- 木天蓼根
- 东风菜
- 蒲种壳
- 地黄连
- 钻秆虫
- 山龙眼
- 圣罗勒
- 糖橘红
- 广防己
- 母菊
- 山郎木叶
- 三色堇
- 山白果
- 小茅香
- 风箱树
- 肉穗草
- 瑞香叶
- 岩松
- 鸡骨常山
- 蜂窝草
- 滇竹根七
- 芙蓉叶
- 黑果
- 红石耳
- 金箔
- 黑皮跌打
- 藕节
- 三果木皮
- 山桃树皮
- 辣椒叶
- 榕树果
- 蓝茶
- 山苦草
- 大金银花
- 栗
- 桂子
- 尾花细辛
- 鸢尾
- 盆架树
- 猕猴肉
- 黑阳参
- 法罗海
- 白鹇
- 旋花苗
- 黄花菜子
- 牛角瓜
- 簕竹
- 牡丹皮
- 震天雷
- 针刺铁仔
- 跳八丈
- 铅丹
- 香港四照花
- 太阳针
- 野酒花
- 小三叶耳蕨
- 牛髓
- 母丁香
- 澜江百合
- 鸡卵草
- 甘肃棘豆
- 干冬菜
- 水葫芦根
- 米碎花根
- 石蔓藤
- 黑骨蕨
- 盘羊角
- 蔓胡颓子叶
- 香皮树
- 蟋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