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茶辣
《全国中草药汇编》:假茶辣
拼音注音
Jiǎ Chá Là
别名
亚洛轻[傣语]、大苦木、臭子
来源
楝科浆果楝属植物灰毛浆果楝Cipadessa cinerascens (Pell.)Hand.-Mazz.,以根、叶入药。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叶夏秋采,鲜用或阴干。
性味
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行气通便,截疟。用于感冒,发热不退,疟疾,大便秘结,腹痛,痢疾,风湿关节痛;外用治小儿皮炎,皮肤瘙痒,烧烫伤。
用法用量
根3~5钱,叶0.5~1两。外用鲜叶适量煎水洗。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假茶辣
拼音注音
Jiǎ Chá Là
别名
软柏木、大苦木、假吴萸,鱼胆木、串黄皮、野茶辣、山黄皮(《广西药植名录》),亚洛轻(《云南思茅中草药选》),野桐椒、臭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出处
《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
为楝科植物灰毛浆果楝的根或叶。全年可采。
原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小枝被茸毛。单数羽状复叶;叶柄被茸毛;小叶9~17,对生或近对生,纸质,卵形至卵状矩圆形,长5~10厘米,宽3~5厘米,基部偏斜,先端渐尖或突尖,全缘或有齿,两面均被灰黄色柔毛,下面尤密。圆锥花序腋生,长10~15厘米,被柔毛;花淡黄色,萼5裂,外被柔毛;花瓣5,狭矩圆形,先端略尖,外被紧贴的疏柔毛;雄蕊10,花丝合生成短筒;子房球形,无毛。核果球形,皮外略肉质,干后有5棱,径约5毫米。
生境分布
生于河岸、路边等处的灌木林中。分布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广西中草药》:"辛苦,微温。"
功能主治
祛风化湿,行气止痛。治感冒,风湿痹痛,痢疾,疟疾,腹痛,烫伤,皮肤瘙痒。
①《广西药植名录》:"治风湿,跌打,痢疾,绞肠痧肚痛。"
②《广西中草药》:"祛风化湿,行气止痛。治痢疾,疟疾。"
③《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清热解毒,消炎消肿,治大便秘结,感冒,高热不退,烫烧伤,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品1~2两)。外用:煎水洗。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金牛七
- 一味药根
- 金猫头
- 九州岛岛岛岛堇菜
- 剪刀草
- 金丝矮陀陀
- 水晶鱼
- 假辣蓼
- 僵蚕
- 催吐萝芙木
- 钗子股
- 角蒿
- 金丝猴
- 金樱子
- 九牛造
- 金丝刷
- 九仙草
- 九莲灯
- 豇豆根
- 金乌贼(海螵蛸)
- 对叶林根
- 九管血
- 九头草
- 假木豆
- 假蒟
- 灰钉
- 井口边草
- 假报春花
- 酒饼婆
- 金刚藤头
- 白茅针
- 金榭榴
- 九头妖
- 假芫茜
- 假菠萝
- 金刷把
- 对虾
- 九牯牛
- 九香虫
- 假稻
- 小果卫矛
- 剪秋罗
- 金丝草
- 金丝莲
- 金刚一棵蒿
- 金刚藤
- 金樱叶
- 金樱花
- 金环蛇
- 筋骨散
- 九龙吐珠
- 假地豆
- 假百合
- 假蒟叶
- 角花翠雀
- 豇豆
- 豇豆壳
- 酒糟
- 酒药花
- 金橘
- 金甲豆
- 九牛力
- 秫米
- 淡秋石
- 戟形石韦
- 金毛七
- 金瓜核
- 九里根
- 假酸浆子
- 假酸浆花
- 剑花
- 角盘兰
- 河豚鱼肝油
- 酒瓶花
- 金瓜
- 红门兰
- 花叶矮陀陀
- 山樱桃核
- 蕨麻
- 金橘叶
- 榆树
- 九牛薯
- 九牛造茎叶
- 九节莲
- 九龙根
- 京大戟
- 假苦瓜
- 金不换
- 金橘核
- 金橘露
- 九头青
- 九子连环草
- 假大薯
- 卷丹
- 豇豆叶
- 酒
- 酒饼叶
- 金刚散
- 九倒生
- 九龙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