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楞草
《中华本草》:三楞草
拼音注音
Sān Lénɡ Cǎo
别名
三轮草、细三棱、三棱草、水三棱,小三棱草
英文名
Herb of Rice Galingale
出处
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碎米莎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perus iria L.采收和储藏:8-9月抽穗时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碎米莎草,一年生草本,高10-60cm。秆丛生,纤细,扁三棱形。叶基生,短于秆,宽2-5mm,叶鞘红棕色。叶状苞片2-5,下面2片常长于花序;长侧枝聚伞花序复出:穗状花序卵形或圆形,长1.5-4cm,有小穗5-22;小穗直立,排列疏松,斜展,线状披针形,长4-10mm,宽约2mm,有花6-22,小穗轴近无翅;鳞片宽倒卵形,淡黄棕色,长约1.5mm,先端微凹或钝圆,有不明显的尖头,背面龙骨状,有脉3-5;雄蕊3,花药小;花柱短,柱头3。小坚果三棱形或椭圆形,褐色,密生突起的细小,长约1mm。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田间、路旁阴湿处。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甘肃、新疆、台湾等地。
性味
味辛;性微温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调经。主风湿筋骨疼痛;瘫痪;月经不调;闭经;育经;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或浸酒。
各家论述
《分类草药性》:治风湿筋骨痛,左瘫右痪。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三楞草
拼音注音
Sān Lénɡ Cǎo
别名
三轮草,见骨草、四方草(《分类草药性》)。
出处
《四川中药志》
来源
为莎草科植物碎米莎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8~9月抽穗时采收。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秆丛生,高8~85匣米,扁三棱形。叶片长线形,短于秆,宽3~5毫米,叶鞘红棕色。叶状苞片3~5枚;长侧枝聚伞花序复出,辐射枝4~9枚,长达12厘米,每辐射枝具5~10个穗状花序;穗状花序长1~4厘米,具小穗5~22个;小穗排列疏松,长圆形至线状披针形,压扁,长4~10毫米,具花6~22朵,鳞片排列疏松,膜质,宽倒卵形,先端微缺,具短尖,有脉3~6条;雄蕊3;花柱短,柱头3。小坚果倒卵形或椭圆形、三棱形,褐色。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
生于田间、山坡、路旁阴湿处。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性味
①《分类草药性》:"味淡,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辛,无毒。"
功能主治
《分类草药性》:"治风湿筋骨痛,左瘫右痪。"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O.5~2两;或浸酒。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倒提壶
- 地朝阳
- 地白草
- 多叶花椒
- 冬虫夏草
- 三角咪
- 刷把草根
- 水仙桃
- 三枝叶
- 牛白藤
- 三加花
- 山楂木
- 多花猕猴桃
- 细叶藤柑
- 伞花绢毛菊
- 三白草
- 三颗针
- 银灰旋花
- 多斑紫金牛
- 丝瓜子
- 福建胡颓子叶
- 多刺绿绒蒿
- 倒生莲
- 虎头兰
- 山薄荷
- 刀豆壳
- 三筒管
- 地黄花
- 虾蟆
- 倒钩刺
- 三月花
- 十八症
- 岩莴苣
- 三叶木蓝
- 梅核仁
- 黄花菜
- 檰芽
- 单花金丝桃
- 九头妖
- 漆大姑根
- 丁癸草
- 大靛根
- 文冠果
- 木棉
- 榈木
- 独角莲
- 倒卵叶五加
- 饭团藤
- 地涌金莲
- 赤雹
- 三七叶
- 香秋海棠
- 伞形梅笠草
- 烂茶叶
- 蜥蜴
- 单根木叶
- 鲜黄连
- 草泽泻
- 金缕半枫荷叶
- 相思子根
- 车桑仔叶
- 三张叶
- 三七花
- 三棱草
- 鸡筋参
- 蘘荷子
- 熊尾草
- 岗柃叶
- 地肤苗
- 锡生藤
- 三方草
- 倒罐子根
- 石头菜
- 叶天天花
- 瓜蒌
- 茨菇草
- 三叶槭根
- 三七草
- 丁香罗勒
- 锈毛钝果寄生
- 三楞草
- 虾子草
- 三叶罗伞
- 东方狗脊
- 川山橙根
- 香鼬
- 地锦草
- 三朵云
- 三条筋
- 锈钉子
- 发菜
- 山麻根
- 冬葵果
- 丝茅七
- 鹤虱
- 升药
- 竻苋菜
- 笑靥花
- 地绵绵
- 黄花忍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