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矾花
《中华本草》:山矾花
拼音注音
Shān Fán Huā
出处
出自《江西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山矾科植物山矾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mplocos sumuntia Buch.-Ham·ex D·Don[S.Caudata Wall.]采收和储藏:2~3月采花,晒干。
原形态
乔木。嫩枝褐色。叶互生;叶柄长0.5-1cm;叶片薄革质,卵形、狭倒卵形、倒披针状椭圆形,长3.5-8cm,宽1.5-3cm,先端常呈尾状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线具浅锯齿或波状齿,有的近全缘;中脉在叶面凹下,侧脉和网脉在两面均凸起,侧脉每边4-6条。总状花序长2.5-4cm,被展开的柔毛;苞片早落,阔卵形至倒卵形,长约1mm,密被柔毛;小苞片与苞片同形;花萼长2-2.5mm,萼筒倒圆锥形,无毛,裂片三角状卵形,与萼筒等长或稍短于萼筒,背面有微柔毛;花冠白色,5深裂几达基部,长4-4.5mm,裂片背面有微柔毛;雄蕊25-35,花丝基部稍合生;花盘环状,无毛;子房3室。核果卵状坛形,黄绿色,长7-10mm,外果皮薄而脆,朱端宿萼裂片直立,有时脱落。花期2-3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500m的山谷、溪边灌丛中或山坡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总状花序长2-4cm,被展开的柔毛;苞片阔卵形至倒卵形,密被柔毛,小苞片和苍片圆形;花萼筒倒圆锥形,无毛,裂片三角状卵形,背面有微柔毛;花冠黄褐色,5深裂几达基部,长4-6mm,裂片背面有微柔毛。气微,味淡。
性味
苦;辛;性平
归经
肺经
功能主治
化痰解郁;生津止渴。主咳嗽胸闷;小儿消渴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山矾花
拼音注音
Shān Fán Huā
出处
《江西草药》
来源
山矾科植物山矾的花。
性味
性平,味苦辛。
功能主治
理气化痰。
复方
治咳嗽、胸闷:山矾花三钱,陈皮二钱,菊花一钱。水煎当茶饮。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披针叶毛茛
- 陆英
- 红土子皮
- 喜马拉雅紫茉莉
- 刺郎果
- 骆驼毛
- 石楠根
- 芦荟
- 沙棘
- 榧子
- 犀牛皮
- 小花八角枫
- 荠薴
- 省沽油
- 木鳖根
- 龙骨
- 壶卢子
- 大报春花
- 驴阴茎
- 白苏子
- 黄总花草
- 刀灰树
- 心叶黄花仔
- 蝤蛴
- 褐云玛瑙螺
- 大叶马尾连
- 水菖蒲
- 砗磲肉
- 红毛走马胎
- 茄叶
- 花杜仲藤
- 鸽
- 厚叶子树
- 蔓乌头
- 黄土
- 树头芭蕉
- 海蜇
- 大叶蛇总管
- 海鹞鱼肝
- 商陆花
- 黄柏
- 槲皮
- 姊妹树
- 簝叶竹根
- 绿兰花
- 圆叶母草
- 大发汗
- 兴木蒂那布
- 咸秋石
- 大马哈鱼籽
- 凤丫草
- 苍耳花
- 宽叶紫萁
- 筋骨散
- 蜈蚣藻
- 珊瑚草花
- 腺花香茶菜
- 梓白皮
- 石米
- 冬瓜瓤
- 水香柴
- 土金耳环
- 玄台
- 棉籽
- 藏报春
- 撑篙竹
- 单条草
- 獐牙菜
- 盐麸子
- 葫芦茶
- 竻慈姑
- 刺梨子
- 六棱菊
- 水绵
- 荔枝壳
- 两色乌头
- 火头根
- 水茄冬果
- 灰贯众
- 沙叶铁线莲
- 狼萁草
- 山樱桃核
- 密褶红菇
- 露兜簕
- 喜树
- 李核仁
- 伴蛇莲
- 球花马蓝
- 吴萸叶五加
- 小梾木
- 谷皮树
- 罗汉果根
- 白鸡肫
- 獭四足
- 狗舌草
- 栗荴
- 吊兰
- 大泡通
- 狭叶桃叶珊瑚
- 白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