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矾花
《中华本草》:山矾花
拼音注音
Shān Fán Huā
出处
出自《江西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山矾科植物山矾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mplocos sumuntia Buch.-Ham·ex D·Don[S.Caudata Wall.]采收和储藏:2~3月采花,晒干。
原形态
乔木。嫩枝褐色。叶互生;叶柄长0.5-1cm;叶片薄革质,卵形、狭倒卵形、倒披针状椭圆形,长3.5-8cm,宽1.5-3cm,先端常呈尾状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线具浅锯齿或波状齿,有的近全缘;中脉在叶面凹下,侧脉和网脉在两面均凸起,侧脉每边4-6条。总状花序长2.5-4cm,被展开的柔毛;苞片早落,阔卵形至倒卵形,长约1mm,密被柔毛;小苞片与苞片同形;花萼长2-2.5mm,萼筒倒圆锥形,无毛,裂片三角状卵形,与萼筒等长或稍短于萼筒,背面有微柔毛;花冠白色,5深裂几达基部,长4-4.5mm,裂片背面有微柔毛;雄蕊25-35,花丝基部稍合生;花盘环状,无毛;子房3室。核果卵状坛形,黄绿色,长7-10mm,外果皮薄而脆,朱端宿萼裂片直立,有时脱落。花期2-3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500m的山谷、溪边灌丛中或山坡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总状花序长2-4cm,被展开的柔毛;苞片阔卵形至倒卵形,密被柔毛,小苞片和苍片圆形;花萼筒倒圆锥形,无毛,裂片三角状卵形,背面有微柔毛;花冠黄褐色,5深裂几达基部,长4-6mm,裂片背面有微柔毛。气微,味淡。
性味
苦;辛;性平
归经
肺经
功能主治
化痰解郁;生津止渴。主咳嗽胸闷;小儿消渴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山矾花
拼音注音
Shān Fán Huā
出处
《江西草药》
来源
山矾科植物山矾的花。
性味
性平,味苦辛。
功能主治
理气化痰。
复方
治咳嗽、胸闷:山矾花三钱,陈皮二钱,菊花一钱。水煎当茶饮。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花叶假杜鹃
- 花楸
- 山水芹菜
- 山油柑叶
- 花椒叶
- 三枝标
- 山玉兰
- 虎尾轮根
- 虎皮草
- 虎骨
- 使君子根
- 还筒子
- 黄杞叶
- 胡麻叶
- 荷花
- 山檨叶泡花树
- 使君子
- 使君子叶
- 十大功劳
- 花叶子
- 花斑叶
- 山棯叶
- 山棯子
- 荷青花
- 三爪金龙
- 山胡椒
- 十字苔草
- 鲩鱼
- 山一笼鸡
- 山桂花
- 红蓝地花
- 花生油
- 蕙兰
- 三角叶冷水花
- 三钻七
- 山羊油
- 刷把草
- 胡椒
- 黄瓜子
- 花红叶
- 山羊角
- 四季海棠
- 山东肿足蕨
- 花叶冷水花
- 花叶秋海棠
- 花椒簕
- 花蕊石
- 三叶海棠
- 三品一枝花
- 水红袍
- 双肾藤
- 山半夏
- 山大黄
- 荭草
- 山猫儿
- 三轮蒿
- 山矾根
- 伞形梅笠草
- 褐盖肉齿菌
- 诃子
- 双肾子
- 花松萝
- 山橿
- 蒿雀
- 虎尾兰根
- 上天梯
- 红雪柳
- 花叶矮沱沱
- 山桐子
- 薅田藨根
- 虎耳兰
- 虎耳还魂草
- 伞花马钱
- 山艾叶
- 诃子叶
- 鹤骨
- 四楞筋骨草
- 黄瓜
- 山地豆
- 山大烟
- 三叶木蓝
- 花苜蓿
- 花酸苔
- 山梅花根皮
- 三白草根
- 虎刺
- 虎尾轮
- 十八症
- 山佩兰
- 胡颓子根
- 山杨树皮
- 三果木皮
- 葫芦七
- 山甘草
- 红香藤
- 山慈菇叶
- 荷苞花
- 山羊肉
- 四叶七
- 四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