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油柑叶
《中华本草》:山油柑叶
拼音注音
Shān Yóu Gān Yè
英文名
Leaf of Pedunculate Acronychia
出处
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 (L.)Miq.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ronychia pedunculata (L.)Miq.[Jambolifera pedunculata 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晾干。
原形态
山油柑 常绿乔木,高10-20m。幼技及花序被毛茸。单叶对生,叶柄长1-2cm,顶端有1结节;叶片长圆形至长椭圆形,长6-15cm,宽2.5-6cm,两端狭尖,有时先端略圆或微凹,基部阔楔形,密生腺点。聚伞花序具长柄,顶生或腋生;花两性;萼片4,长0.6-0.8mm;花瓣4,青白色,狭披针形或线形,长5-6mm,两侧边缘内卷,内面密被毛茸;雄蕊8,花丝中部以下两侧边缘被毛;子房上位,密被毛,4室,花柱细长。核果黄色,平滑,半透明,直径8-10mm。种子黑色,有肉质胚乳。花期4-8月,果期8-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低湿丘陵地及阔叶疏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
山油柑叶含挥发油,主要为a-蒎烯(a-pinene),柠檬烯(limonene);生物碱香草木宁碱(kokusaginine)。
性味
味辛;苦;性平
归经
肺;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止咳;理气止痛;活血消肿。主支气管炎;感冒咳嗽;风湿性腰腿痛;胃痛;疝气痛;跌打损伤;疔疮痈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1.《广西药植名录》:枝叶:治疔疮痈肿。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咳嗽,跌打损伤。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山油柑叶
拼音注音
Shān Yóu Gān Yè
出处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芸香科植物山油柑的叶片,全年可采,洗净切片,半晒干或阴干。
性味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平。"
功能主治
①《广西药植名录》:"枝叶:治疔疮痈肿。"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咳嗽,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还筒子
- 环纹苦乳菇
- 刺梨叶
- 石斑鱼
- 茳芒
- 刺桐叶
- 水火麻
- 火索麻
- 琥珀
- 蒟酱叶
- 环草石斛
- 山檨叶泡花树
- 菊架豆
- 滑背草鞋
- 滑背草鞋根
- 灰蓟
- 刺梨花
- 山胡椒
- 灰凤梨
- 火绒草
- 箭杆七
- 山棯叶
- 山棯子
- 甘蔗
- 海仙花
- 白茅根
- 刺竹叶
- 水虱草
- 半支莲
- 榛子花
- 紫薇花
- 松橄榄
- 红木子
- 刺桐花
- 指甲兰
- 水红木花
- 枳椇子
- 多苞糙苏
- 吹风藤
- 山一笼鸡
- 红花雪莲花
- 刺榆
- 火头根
- 水毛花
- 荚蒾根
- 眼子菜根
- 宿根亚麻
- 红母猪藤
- 牛扁
- 唇香草
- 猪仔笠
- 芨芨草花
- 石首鱼
- 水马桑
- 云南铁丝莲
- 蝈蝈
- 环维黄杨星D
- 椎连栎
- 湖北桑寄生
- 燕窝
- 红旱莲
- 水晶兰
- 衡州乌药
- 红郎伞
- 猪脬
- 山羊参
- 山丹
- 槐耳
- 海金沙草
- 薅田藨
- 刺通草
- 滑石
- 刺梨
- 垂盆草
- 菊花
- 菊苣根
- 刺玫花
- 海豘鱼
- 吹火筒
- 绛梨木根
- 山橙叶
- 海蜇
- 浆水
- 海金沙
- 丛枝蓼
- 刺李
- 刺子莞
- 石蒟
- 槲皮
- 红橡木子
- 垂果大蒜芥
- 沙棘
- 刺楸树根
- 云南重楼
- 泽泻实
- 湖北海棠根
- 灰叶根
- 山楂
- 水折耳
- 獾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