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油柑叶
《中华本草》:山油柑叶
拼音注音
Shān Yóu Gān Yè
英文名
Leaf of Pedunculate Acronychia
出处
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 (L.)Miq.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ronychia pedunculata (L.)Miq.[Jambolifera pedunculata 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晾干。
原形态
山油柑 常绿乔木,高10-20m。幼技及花序被毛茸。单叶对生,叶柄长1-2cm,顶端有1结节;叶片长圆形至长椭圆形,长6-15cm,宽2.5-6cm,两端狭尖,有时先端略圆或微凹,基部阔楔形,密生腺点。聚伞花序具长柄,顶生或腋生;花两性;萼片4,长0.6-0.8mm;花瓣4,青白色,狭披针形或线形,长5-6mm,两侧边缘内卷,内面密被毛茸;雄蕊8,花丝中部以下两侧边缘被毛;子房上位,密被毛,4室,花柱细长。核果黄色,平滑,半透明,直径8-10mm。种子黑色,有肉质胚乳。花期4-8月,果期8-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低湿丘陵地及阔叶疏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
山油柑叶含挥发油,主要为a-蒎烯(a-pinene),柠檬烯(limonene);生物碱香草木宁碱(kokusaginine)。
性味
味辛;苦;性平
归经
肺;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止咳;理气止痛;活血消肿。主支气管炎;感冒咳嗽;风湿性腰腿痛;胃痛;疝气痛;跌打损伤;疔疮痈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1.《广西药植名录》:枝叶:治疔疮痈肿。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咳嗽,跌打损伤。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山油柑叶
拼音注音
Shān Yóu Gān Yè
出处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芸香科植物山油柑的叶片,全年可采,洗净切片,半晒干或阴干。
性味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平。"
功能主治
①《广西药植名录》:"枝叶:治疔疮痈肿。"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咳嗽,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扭筋草
- 山甘草
- 山楂
- 羚羊角
- 粟米
- 麻柳树根
- 羊屎果树皮
- 红毛蛇
- 刺榆
- 莕菜
- 田菁
- 兰香草
- 木竹子皮
- 紫梢花
- 上树咳
- 五爪金龙
- 鄂西天胡荽
- 土人参
- 广西莪术
- 苍蝇草
- 小赤麻
- 合子草
- 狐胆
- 膜缘木香
- 广金钱草
- 九头草
- 乌骨藤
- 中间骨牌蕨
- 琥珀
- 山马兰
- 大薸
- 小花鸢尾根
- 水仙
- 老鸦胆叶
- 涩梨叶
- 天浆壳
- 苦竹根
- 老枪谷叶
- 东风橘
- 山核桃
- 小黑药
- 藏茴香
- 水牛尾
- 柘木白皮
- 虎尾轮根
- 相思子根
- 水茄冬
- 棵麻
- 土细辛
- 鹅胆
- 黄水芋
- 红色新月蕨
- 罗盖叶
- 焦槟榔
- 紫芝
- 榆树
- 莱菔子
- 指甲花叶
- 豆包菌
- 大叶黄杨根
- 鹤顶兰
- 火腿
- 铁苋
- 川山橙果
- 丝棉木叶
- 大接骨丹
- 山竹子
- 棘胸蛙
- 小麦麸
- 地棠花
- 黄花苜蓿
- 马心
- 乌龙摆尾
- 黄皮根
- 鸡眼草
- 脐带
- 西藏酸模
- 莲须
- 草地黄芩
- 地黄花
- 鸭脚茶
- 六角英
- 白千层叶
- 节瓜
- 石青菜
- 杜梨
- 凤眼果壳
- 小万年草
- 玫瑰花
- 蜈蚣兰
- 熊脂
- 瑞香狼毒
- 水蔓青
- 生瓜
- 垂花胡枝子
- 寒水石
- 山菠萝根
- 三叶枫
- 油鱼
- 石仙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