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半夏
《中华本草》:山半夏
拼音注音
Shān Bàn Xià
别名
土半夏、土附子、土田七、小黑牛、马蹄跌打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马蹄犁头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yphonium trilobatum(L.)Schott[Arum trilobatum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马蹄犁头尖,块茎近球形或长圆形,密一长5-10cm,具多数须根的肉摧毁根。叶2-4,叶柄长25-35cm,下部具宽鞘;幼株叶片戟形,前裂片三角形,长达4观,基部宽2cm;后裂片狭披针形,长3.5cm,基部宽5mm。多年生植株叶片宽心状卵形,3浅裂或深裂,中裂片卵形渐尖,有时具细尖头,长10-15cm,宽6-11cm,侧裂片斜卵形,长8-13cm,外侧常耳状外展,中裂片侧脉约10对,斜伸,常分叉,集合脉2条,细脉网状。花序柄长5-10cm;佛焰苞淡紫色带绿色,内面紫色,管部长圆形,长2.5-3.5cm,粗1-1.5cm;檐部长卵状披针形,渐尖,长15cm以上,外面干时绿白色,内面紫红色,展开宽5-8cm,肉穗花序,雌花序短圆柱形,长约7mm,子房黄绿色,柱头紫色;中性花序长2.8cm,下半部具花,上半部无花,中性花黄色,线形,长约7mm,卷曲;雄花序粉红色,长1.2-1.7cm,粗约5mm;附属器紫红色,长圆锥形,具短柄,基部粗4-7mm,长5-12cm。浆果卵圆形。种子球形,花期5-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50m以下的热带芭蕉林、灌丛、草地、荒地、路旁。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
味辛;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
散瘀止痛;解毒消肿。主胃痛;跌打劳伤;外伤出血;乳痈;疮痈疖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青蛙胆
- 蚌
- 篦齿蒿
- 柱果木榄叶
- 牛心果
- 柽乳
- 昏鸡头
- 雪山芪
- 枳椇
- 猪肤
- 竹鸡
- 鹿胎
- 蜇砂
- 黄桷树根疙瘩
- 酪
- 鸡肉
- 黑水鸡
- 贯众
- 黑三棱
- 苏木蓝
- 兰草
- 长春花
- 马蔺花
- 对节叶
- 山木通
- 大一面锣
- 鰕虎鱼
- 山豆根
- 矮脚苦蒿
- 黄零陵香
- 青棉花藤根
- 地瓜果
- 冷饭果
- 九节风
- 白花鹅掌柴
- 阴阳枫
- 羊心
- 鸡肠
- 旱芹
- 大叶桉
- 鲮鲤
- 蜂毒
- 鼠胆
- 甘遂
- 秋石
- 虾蟆皮
- 白荷花露
- 鹊豆
- 珊瑚
- 篑草
- 胡燕卵
- 石蛇
- 托盘
- 鳖肉
- 鹿角
- 山吴萸果
- 雪茶
- 甘蔗
- 鸨油
- 土附子
- 荠宁
- 铁落
- 大青
- 石楠
- 佛手
- 狗心
- 鸡子壳
- 豆油
- 鸱头
- 牛至
- 山麻
- 白桂
- 石茶
- 蒌蒿
- 鼺鼠
- 狼毒
- 越瓜
- 亚乎奴
- 花锚
- 鹌鹑
- 柳枝
- 芦茎
- 大叶子
- 羊蹄
- 马比木
- 肉桂
- 鸭肪
- 青皮
- 鳝鱼
- 岩豆
- 獭肝
- 甘草
- 细叶桉
- 庵闾子
- 白藨
- 白芷
- 楸树
- 赤雹
- 羊皮
- 飞蛾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