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
《全国中草药汇编》:葫芦
拼音注音
Hú Lu
别名
葫芦壳、抽葫芦、壶芦、蒲芦
来源
葫芦科葫芦属植物葫芦Lagenaria sicararia (Molina) Standl.[L. leucantha Rusby; L. vulgaris Ser.],以果皮及种子入药。立冬前后,摘下果实,剖开,掏出种子,分别晒干。
性味
甘,平。
炮制
洗净,晒干,切碎用。
功能主治
利尿,消肿,散结。用于水肿,腹水,颈淋巴结结核。
用法用量
0.5~1两。
备注
(1)用于面目浮肿、大腹水肿等症,常与猪苓、茯苓、泽泻等药同用。还可以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形成腹水的病症。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葫芦
拼音注音
Hú Lu
别名
嘎贝哲布(藏名)
英文名
SEMEN LAGENARIAE SICERARIAE
来源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的干燥种子。立冬前后摘下果实,取出种子,晒干。
形状
本品扁长方形或卵圆形,长1.2~1.8cm,宽约0.6cm,表面浅棕色或淡白色,较光滑,并有两面对称的四条深色花纹,花纹上密被淡黄色绒毛,一端平截或心形凹入,一端渐尖或钝尖。对种皮质硬而脆,子叶2,乳白色,富含油性。气微,味微甜。
性味
酸、涩,温。
鉴别
本品粉末淡黄棕色。种皮表皮细胞类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壁薄,垂周壁平直或弯曲,外被角质层。种皮厚壁细胞多成片存在,细胞较大,壁较厚,黄棕色,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直径约50μm,长约100μm,木化,纹孔圆形或长圆形,孔沟明显。石细胞淡黄色,较小,壁甚厚,呈长方形或类圆形,有的少数分枝,壁波状弯曲。星状细胞碎片较多,不规则形,分枝成星状,界限不甚明显,具数个分枝或突起,壁弯曲,木化,胞腔不规则。种皮下皮细胞类长方形,扁平,垂周壁稍厚。子叶细胞充满糊粉粒,直径2~15μm,并含脂肪油滴和脂类物质,用水合氯醛透化,脂类物质成片脱落,可见糊粉粒溶化后的痕迹。内胚乳细胞类多角形,充满油滴和糊粉粒,直径2μm以下。假种皮碎片细胞类长方形,排列成镶嵌状,壁薄,微弯或平直。纤毛众多,长短不一,长约100μm,平直或稍波状弯曲。
炮制
除去杂质。
功能主治
止泻,引吐。用于热痢,肺病,皮疹。6~9g。
利水消肿:用于重症水肿及腹水。15~30克。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霞天膏
- 酸模叶
- 柱果木榄叶
- 龙须莞
- 矮脚苦蒿
- 苏木蓝
- 龙须菜
- 瓜螺
- 蛇婆子
- 裂叶秋海棠
- 红树果
- 优若藜
- 菩提树花
- 牛心果
- 小牛肋巴
- 香薷
- 寄居蟹
- 鸡肫草
- 贯众
- 庵 (艹闾)
- 岭南杜鹃
- 须叶藤叶
- 紫金龙
- 榔榆茎
- 土千年健叶
- 土人参叶
- 龙头节肢蕨
- 酸果藤
- 木麻黄种子
- 节节茶
- 薤白
- 云南丹参
- 剑叶耳草
- 白兰花
- 眼子菜根
- 兜兰
- 青藏虎耳草
- 老白花树皮
- 寒水石
- 青头菌
- 九子不离母
- 香茅根
- 肿节风
- 睡菜
- 算盘七
- 蓝锭果
- 西洋参
- 蘘荷子
- 小九头狮子草
- 太白鹿角
- 陈芥菜卤汁
- 獐骨
- 鹿角芦荟
- 藏菌陈
- 首乌藤
- 黑脂麻
- 薜荔果
- 走马胎叶
- 薄柱草
- 亮光菜
- 苍山冷杉
- 白皮柯
- 扁豆藤
- 大树三台
- 龙舌箭
- 覆盆子叶
- 过山消根
- 黄土
- 雪下红
- 西瓜根叶
- 刺人参
- 海虾
- 鲫鱼脑
- 锁阳
- 栗毛球
- 金丝草
- 益智
- 蓼大青叶
- 五叶薯
- 双参
- 鸡挂骨草
- 树葫芦
- 羊角参
- 白子菜
- 山鸡
- 倒卵叶五加
- 獭肝
- 长管香茶菜
- 冷饭果
- 榕树皮
- 粉绿益母草
- 蒙自水芹
- 长尾复叶耳蕨
- 臂形草
- 杯苋
- 小伸筋草
- 红辣树根
- 蛇葡萄根
- 牛藤
- 牛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