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荆子
《中华本草》:黄荆子
拼音注音
Huánɡ Jīnɡ Zǐ
别名
布荆子、黄金子
英文名
fruit of Negundo Chastetree, Negundo Chastetree Fruit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玉环志》:山黄荆, 叶似枫而有杈,结黑子如胡椒而尖,可屑粉煮食。又水荆树似藜,结黑子如豆,不可食。剪其枝可以接梨。入药用山荆。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黄荆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ex negundo L.采收和储藏:8-9月采摘果实,晾晒干燥。
原形态
黄荆,直立灌木,植株高1-3m。小枝四棱形,与叶及花序通常被灰白色短柔毛。叶柄长2-5.5cm;掌状复叶,小叶5,稀为3,小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基部楔形,全缘或有少数粗锯齿,先端渐尖,表面绿色,背面密生灰白色绒毛,中间小叶长4-13cm,宽1-4cm,两侧小叶渐小,若为5小叶时,中间3片小叶有柄,最外侧2枚无柄或近无柄,侧脉9-20对。聚伞花序排列成圆锥花序式顶生,长10-27cm;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外面被灰白色绒毛;花冠淡紫色,外有微柔毛,先端5裂,二唇形;雄蕊伸于花冠管外;子房近无毛。核果褐色,近球形,径约2mm,等于或稍短于宿萼。花期4-6月,果期7-10月。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宜在山坡南侧或小溪两旁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 栽培技术 采用播种、分株繁殖,成活率均高。老树再生能力很强,砍伐后,仍可自行萌发。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或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以地南各地。
形状
性状鉴别 果实连同宿萼及短果柄呈倒卵状类圆形或近梨形,长3- 5.5mm,直径1.5-2mm。宿萼灰褐色,密被棕黄色或灰白色绒毛,包被整个果实的2/3或更多,萼筒先端5齿裂,外面具5-10条脉纹。果实近球形,上端稍大略平圆,有花柱脱落的凹痕,基部稍狭尖,棕褐色。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黄棕色 ,4室,每室有黄白色或黄棕色种子1颗或不育。气香,味微苦、涩。 以颗粒饱满者为佳。 显微鉴别 果实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类圆形细胞,内含淡棕色颗粒物,外被解质层;有腺毛及非腺毛,腺毛头部1-2个细胞,柄单细胞,非腺毛1-3个细胞,具壁疣。其下为一列薄壁细胞,类圆形,再下为3-4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内含大量的深棕色颗粒物。中果皮细胞穆斯林圆形,径向延长,壁厚,木化,外端散有小型维管束,断续成环。内果皮为2-4列类圆形或椭圆形石细胞,向几延伸将种子包围。果实中轴部分有2个周韧维管束。种皮外表皮为1列扁小薄壁细胞,其内为2-5列网纹细胞。 理化鉴别 (1)取粉末(40目)1g,用石油醚脱脂后,再以乙醇10ml浸泡4-6h,滤过,浓缩滤液到1ml,分置于2支试管中,分别加盐酸镁粉、年轻酸锌粉试剂,依次显现橙黄色和樱红色(检查黄酮)。(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粗粉1g,加石油醚5ml,滤过,浓缩到 0.5ml作供试品溶液;另取牡荆内酯加石油醚制成对照品溶液。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CMC薄层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3:2)展开,展距10cm。用2%香草醛硫酸液显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红色斑点,继为蓝色最终成为稳定的浅红色。
化学成分
种子含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acid),5-氧异酞酸(5-oxyisophthalic acid),3β-乙酰氧基-12-齐墩果烯-27-羧酸(3β-acetoxyolean-12-en-27-oic acid),2α,3α二羟其-5,12-齐墩果二烯-28-羧酸(2α,3α-dihydroxyoleana-5,12-dien-28-oic acid),2β,3α-二乙酰氧基-5,12-齐墩果二烯-28-羧酸(2β-3α-diacetoxyoleana-5,12-dien-28-oic acid),2α,3β-二乙酰氧其-18-羟基-5,12-齐墩果二烯-28-羟酸(2α,3β-diacetoxy-18-hydroxyoleana-5,12-dien-28-oic acid),6-羟基-4-(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基甲基-7-甲氧基-3,4-二氢-2-萘甲醛[6-hydroxy-4-(4-hydroxy-3-methoxyphenyl)-3-hydroxymethyl-7-methoxy-3,4-dihydro-2-naphthaldehyde],还含蒿黄素(artemetin) 及葡萄糖(glucose),以及5,7,3’-trihydroxy-6,8,4'-trimethoxy flavone)。种子油非皂化成分有:5β-氢-8,11,13-松香三烯-6α-醇(5β-hydro-8,11,13-abietatrien-6α-ol),8,25-羊毛甾二烯-3β-醇(lanostan-8,25-dien-3β-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及正-三十三烷(n-titriacontane),正-三十一烷(n-hentriacontane),正-三十五烷(n-pentatriacontane),正-二十九烷(n-nonacosane)等C36-C37烷烃,其脂肪酸成分有:棕榈酸(palmit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及硬脂酸(stearic acid)等。 黄荆浸析液含-羟基苯甲酸 、阿魏酸(ferulic acid),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及丁香酸(syringicacid)。黄荆挥发油含桉叶素(cineole),左旋-香桧烯(sabinene),α-蒎烯(a-pinene),樟烯(camphene),β-丁香烯(β-caryophellene),玷(王巴)烯(copaene),薁 (azulene)及柠檬醛(citral)等。
药理作用
1.镇咳、平喘 黄荆子煎剂对豚鼠支气管平滑肌有扩张作用。小鼠离体肺灌流实验也表明,煎剂可解除除气管、支气管痉挛。黄荆子作用较黄荆根强,不同提取物,以含黄酮及强心甙部分效力较好。 2.抗炎作用 黄荆子种子得到的新的抗炎物质50mg/kg口服,对水肿的抑制率达 40.6%而对照药物布洛芬50mg/kg的换制率为 63.2%。黄荆子脱脂种了的氯仿提取物500mg/kg口服,对大鼠角叉菜胶的所致足肿胀有显着才抑制作用,抑制率达34.8% ,分离到的两种化合物分别以50mg/kg口服,抑制率为18.7%-34.3%。 3.对生殖器官的影响 从黄荆子种子中得到的富含黄酮成分以10mg/kg给去势青春期前雄犬腹腔注射30d或给予成年健康雄犬60d,每隔1d音独给予或者与丙酸睾缺乏精子。睾丸和附睾中蛋白 、唾液酸、RNA含量均明显减少,反映出雄激素活性降低;而睾丸胆固醇、磷酸酯酶活性升高明,去势可引起附睾体积和重量的减少。以黄酮成分治疗可引起附睾细胞高度降低。黄酮与丙酸睾酮合用,对去势青春期前大鼠和成年健康大鼠,可维持精子活力,使附睾生理功能相对正常,并明显提高附睾细胞高度。从中分离到5,7,3’-三羟基-6,8,4’-三甲氧其黄酮10mg/kg腹腔注射45d,可使狗睾丸和附睾湿重减少,附睾细胞水平上的曲细精管直径和曲度减少,提示它对雄激素依赖性结构的敏感性。精子生成缺乏不影响代谢和性欲。药物对狗间质细胞形态和功能无明显影响。5,7,3’-三羟基-6,8,4’-三甲氧基黄酮有雌激素活性。在3d的子宫亲和力试验中,60mg/kg和120mg/kg剂量可使小鼠子宫湿重增加,但是与17β-雌二醇相比,雌激素样作用极弱。它还可抑制17β-雌二醇亲子宫作用。该化合物以每只60mg/kg、120mg/kg给怀孕小鼠从怀孕第4-6d口服,表现出100%抗着床作用,但若从怀孕第8-10d口服,仅有50%抗着床作用。 4.抗微生物作用 黄荆子煎剂体外抗菌试验表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有抑制作用,煎煮时间延长效果会更佳。黄荆子煎剂能杀灭疟原虫环状体。黄荆了抗菌效力不强,它对气管炎的作用主要是促进呼吸道炎症分泌物的吸收,而非抗菌消炎作用。 5.其他作用 黄荆子炒后粉碎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喂哺乳母猪,可以预防仔猪白痢,使其发病率下降 29.8%,同时能提高仔独断乳窝重;饲喂皱鸡能增强其抗病力,成活率提高12.87%。黄荆挥发油以0.21ml/(kg·d),给予正常小鼠,连续6d,对腹腔巨噬细胞活力有显着提高。
性味
味辛;苦;性温
归经
归肺;胃;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解表,止咳平喘;理气消食止痛。主伤风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吞酸;消化不良;食积泻痢;胆囊炎,胆结石;疝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
注意
凡湿热燥渴无气滞者忌用。
复方
①治伤寒发热而咳逆者: 黄荆子,炒,水煎服。(《古今医鉴》黄荆散)②治哮喘: 黄荆子二至五钱。研粉加白糖适量,一日二次,水冲服。 (南京《常用中草药》)③治肝胃痛: 黄荆子研末,和粉作团食。(《纲目拾遗》)④治胃溃疡,慢性胃炎: 黄荆干果一两。煎服或研末吞服。(南京《常用中草药》)⑤治膈食吞酸或便秘: 黄荆果实五钱。水煎或开水泡服,早晚各服一次。(《农村常用草药手册》)⑥治痔漏之管: 黄荆条所结之子(炙炒为末),五钱一服,黑糖拌,空心陈酒送服。 (《纲目拾遗》)⑦治痘疹空壳无浆: 黄荆子(炒黑为末)一钱,酒浆调服;虚者,人参汤加酒浆二、三匙。 (《痘疹仁端录》黄荆散)
各家论述
1.《玉环志》:消食下气。2.《草木便方》:养肝,利窍,坚齿,聪耳明目。止带浊。疗风痹,颓疝。3.《广州植物志》:祛风、涤痰、镇咳。用代茶叶,有解暑之功。4.《南宁市药物志》:温经散瘀,解肌发汗。治感冒,疟疾,哮喘。5.《四川中药志》:养肝除风,行气止痛。治伤寒呃逆,咳喘,食滞,小肠疝气及痔漏生管。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气管炎。将黄荆子焙干研末,炼蜜为丸,每丸含生药3钱。日服3次,每次1丸,10天为一疗程,连服二个疗程。观察46例,近期控制5例,显效17例,好转15例。对咳、痰、喘均有疗效,但以弦痰效果较好。多数病人在用药二天内开始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出现。观察结果证明,本品对单纯型、轻型、虚寒型、无肺气肿的患者效果较好。配合紫河车、淮山药组成复方治疗,则可提高疗效。观察中曾对部分患者的痰液做了细胞学检查,结果证明黄荆子对慢性气管炎的炎症有一定的消炎作用,对气管粘膜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病变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副作用:服药期间患者无不适反应,但心电图复查有S-T段的改变;血象、肝功能及尿17-羟复查则均无明显变化。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黄荆子
拼音注音
Huánɡ Jīnɡ Zǐ
别名
布荆子(《本草求原》),黄金子(《浙江中药手册》)。
出处
《纲目拾遗》
来源
为马鞭草科植物黄荆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用手搓下,晒干,扬净。
原形态
黄荆(《救生苦海》),又名:五指柑(《生草药性备要》),山荆(《玉环志》),山黄荆、黄荆条(《纲目拾遗》),七叶黄荆、蚊子柴、五指风、蚊烟柴、土柴胡、土常山、马藤、酱草。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米,枝叶有香气。新枝方形,灰白色,密被细绒毛。叶对生;掌状复叶,县长柄,通常5出,有时3出;小叶片椭圆状卵形,长4~9厘米,宽1.5~3.5厘米,中间的小叶片最大,两侧次第减小,先端长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浅波状,或每侧具2~5浅锯齿,上面淡绿色,有稀疏短毛和细油点。下面白色,密被白色绒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形,5齿裂;花冠淡紫色,唇形,长约6毫米,上唇2裂,下唇3裂;雄蕊4,2强;子房4室,花柱线形,柱头2裂。核果,卵状球形,褐色,径约2.5毫米,下半部包于宿萼内。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于向阳山地。分布长江流域及南部各省。产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四川、广西等地。
形状
干燥果实圆球形,上端稍大略平而圆,下端稍尖,长约3毫米,径约2毫米;宿萼灰褐色,密被棕色细绒毛,包围整个果实的2/3左右,但多半已脱落;基部具短柄;果实外表棕褐色,较光滑,表面纵脉纹明显,果皮较厚,质较硬,不易破碎。内藏白色种子数枚。气香,味苦带涩,以颗粒饱满、干燥、少宿萼、无杂质为佳。
化学成分
黄荆子干品含精油0.1%,油中含1,8-桉叶素、l-香桧烯、l-2-蒎烯、莰烯、石竹烯以及二萜类、倍半萜醇及薁类化合物等。尚含黄酮类及强心甙。
药理作用
用小白鼠离体肺灌流黄荆子、黄荆根煎剂均能扩张支气管,前者较后者为优,不同提取部分中以含黄酮及强心甙部分效力较好。黄荆根、黄荆子水煎液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有抑制作用,前者较后者强,煎煮时间长的效果更好。
性味
辛苦,温。
①《草木便方》:"苦,温。"
②《南宁市药物志》:"辛,温。"
③《广西中药志》:"味辛,性温,无毒。"
功能主治
祛风,除痰,行气,止痛。治感冒,咳嗽,哮喘,风痹,疟疾,胃痛,疝气,痔漏。
①《玉环志》:"消食下气。"
②《草木便方》:"养肝剧窍,坚齿,聪耳明目。止带浊。疗风痹,颓疝。"
③《广州植物志》:"祛风、涤痰、镇咳。""用代茶叶,有解暑之功。"
④《南宁市药物志》:"温经散瘀,解肌发汗。治感冒,疟疾,哮喘。"
⑤《四川中药志》:"养肝除风,行气止痛。治伤寒呃逆,咳喘,食滞,小肠疝气及痔漏生管。"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大剂0.5~1两);或研末。
复方
①治伤寒发热而咳逆者:黄荆子,炒,水煎服。(《古今医鉴》黄荆散)
②治哮喘:黄荆子二至五钱。研粉加白糖适量,一日二次,水冲服。(南京《常用中草药》)
③治肝胃痛:黄荆子研末,和粉作团食。(《纲目拾遗》)
④治胃溃疡,慢性胃炎:黄荆干果一两。煎服或研末吞服。(南京《常用中草药》)
⑤治膈食吞酸或便秘:黄荆果实五钱。水煎或开水泡服,早晚各服一次。(《农村常用草药手册》)
⑥治痔漏之管:黄荆条所结之子(炙炒为末),五钱一服,黑糖拌,空心陈酒送服。(《纲目拾遗》)
⑦治痘疹空壳无浆:黄荆子(炒黑为末)一钱,酒浆调服:虚者,人参汤加酒浆二、三匙。(《痘疹仁端录》黄荆散)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气管炎:将黄荆子焙干研末,炼蜜为丸,每丸含生药3钱。日服3次,每次1丸,10天为一疗程,连服二个疗程。观察46例,近期控制5例,显效17例,好转15例。对咳、痰、喘均有疗效,但以祛痰效果较好。多数病人在用药二天内开始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出现。观察结果证明,本品对单纯型、轻型、虚寒型、无肺气肿的患者效果较好。配合紫河车、淮山药组成复方治疗,则可提高疗效。观察中曾对部分患者的痰液做了细胞学检查,结果证明黄荆子对慢性气管炎的炎症有一定的消炎作用,对气管粘膜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病变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副作用:服药期间患者无不适反应,但心电图复查有S-T段的改变;血象,肝功能及尿17-羟复查则均无明显变化。
备注
同属植物[b]灰毛牡荆[/b]的果实在西藏亦作黄荆子使用。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沙拐枣
- 田螺厣
- 灰菜
- 鱼香草
- 独脚柑
- 紫花苣苔
- 保山附片
- 猫儿屎果
- 龙舌箭
- 湖北桑寄生
- 小花吊兰
- 毛果算盘子
- 光叶闭鞘姜
- 大苞芹
- 南牡蒿
- 莲子心
- 铁箍散
- 欧李
- 青头雀
- 鸬鹚(鸬鹚)
- 旋覆花
- 百两金叶
- 待宵草
- 青竹标根
- 绿茎槲寄生
- 刺天茄
- 埃蕾
- 偏叶白齿藓
- 龙脑香子
- 通脱木花上粉
- 铁蚂蟥
- 水茴香藻
- 铁线莲
- 大叶菜
- 矮地茶
- 孜然
- 了哥王根
- 桉油
- 山漆树
- 厚朴
- 栾犀
- 鼺鼠
- 黎罗根
- 牡荆叶
- 枇杷
- 鹿梨根皮
- 凹朴皮
- 鲤鱼齿
- 铁马豆
- 钓杆柴
- 飞天蠄蟧
- 金刷把
- 铃兰
- 长节耳草
- 小红蒜根
- 甘松
- 小青杨
- 唢呐花
- 水田七叶
- 枸橘
- 防风花
- 白花射干
- 矮茎冷水花
- 过山蕨
- 白苋
- 苦苣
- 藜实
- 廉姜
- 沙芥
- 越瓜
- 鹿脂
- 大乌爪金龙
- 水芹
- 罗甸沟瓣
- 不凋木
- 鹿血
- 龙涎香
- 铅粉
- 山橿根
- 百两金
- 篦梳剑
- 雀脑
- 桐油
- 双肾藤
- 青叶胆
- 沙苑子
- 三分丹
- 青头菌
- 龙船乌泡
- 匙叶黄杨
- 野烟叶
- 华山矾根
- 藤本夜关门
- 角翅卫矛果
- 山乌珠叶
- 飞龙掌血
- 鹿茸草
- 附子
- 龙胆草
- 荆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