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荆沥
《中华本草》:黄荆沥
拼音注音
Huánɡ Jīnɡ Lì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黄荆的茎用火烧灼而流出的液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ex negundo L.
原形态
黄荆,直立灌木,植株高1-3m。小枝四棱形,与叶及花序通常被灰白色短柔毛。叶柄长2-5.5cm;掌状复叶,小顺5,稀为3,小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基部楔形,全缘或有少数粗锯齿,先端渐尖,表面绿色,背面密生灰白色绒毛,中间小叶长4-13cm,宽1-4cm,两侧小叶渐小,若为5小叶时,中间3片小叶有柄,最外侧2枚无柄或近无柄,侧脉9-20对。聚伞花序排列成圆锥花序式顶生,长10-27cm;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外面被灰白色绒毛;花冠淡紫色,外有微柔毛,先端5裂,二唇形;雄蕊伸于花冠管外;子房近无毛。核果褐色,近球形,径约2mm,等于或稍短于宿萼。花期4-6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或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以地南各地。
性味
味甘;微苦;性凉
炮制
夏、秋季取新鲜黄荆粗茎切段,每段长0.3-0.6cm,一头放火中烤,从另一头收取汁液即为荆沥。
功能主治
清热;化痰;定惊。主肺热咳嗽;痰粘难咯;小儿惊风;痰壅气逆;惊厥抽搐
用法用量
内服:50-100ml,小儿酌减。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黄秋葵叶
- 三叶崖爬藤
- 假连翘叶
- 瑞香根
- 黄筒花
- 黄花紫堇
- 女娄菜根
- 假葡萄
- 润肺草
- 黄皮根
- 假酸浆
- 劲直酢浆草
- 嘉兰
- 黄藤叶
- 黄羊油
- 井底泥
- 黄花蒿
- 黄皮果核
- 黄藤
- 假刺藤
- 山竹子
- 四块瓦
- 山柑算盘子
- 泥炭藓
- 双参
- 九里香根
- 黄缨菊
- 荷叶蒂
- 红花栝楼
- 三条筋
- 丝棉木
- 双肾参
- 黄瓜仁草
- 山百足
- 黄屈花
- 黄蓬花
- 虎肉
- 四轮香
- 南蛇藤
- 女贞皮
- 剪夏罗根
- 黄茅
- 三朵云
- 茴香茎叶
- 玉叶金花
- 商陆
- 黄花忍冬
- 黄藨叶
- 人中白
- 黄皮血藤
- 三叶委陵菜根
- 黄花独蒜
- 黄花香薷
- 黄药子
- 卷伞菌
- 黄芽白菜
- 黄茶根
- 三匹箭
- 夹蛇龟
- 三出叶委陵菜
- 三台红花
- 吉丁虫
- 黄缅桂
- 黄龙须
- 假木通
- 三叶委陵菜
- 假黄麻
- 剑叶耳草
- 鲛鲨白
- 九层风
- 剑叶玉簪
- 黄花岩松
- 交让木
- 假山皮条
- 假连翘
- 剪夏罗
- 黄花虱麻头
- 卷心菜
- 假耧斗菜
- 胡颓子叶
- 小花八角枫
- 黄粱米
- 黄花参
- 具苞水柏枝
- 卷毛耳草
- 交剪草
- 黄芩
- 假蓝靛
- 卷柏
- 黄矾
- 黄竹参
- 剑叶铁角蕨
- 四叶参
- 假蒟果穗
- 九味一枝蒿
- 黄细辛
- 蛤壳
- 日照飘拂草
- 黄槿
- 黄花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