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米
《中华本草》:黄粱米
拼音注音
Huánɡ Liánɡ Mǐ
别名
竹根米、竹根黄、黄米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木科植物粱或粟品种之一的种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taria italica (L.) Beauv. [Panicum italicum L.]Setaria italica (L.) Beauv.var.germanica(Mill.)Schred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收割,打下种仁,去净杂质,晒干。
原形态
1.粱,一年生栽培作物,须根粗大。秆粗装,直立,高0.1-1m。叶鞘松裹茎秆,密具疣毛或无毛,先以近边缘及叶片接处的背面为密,边缘密具纤毛;叶舌为1圈纤毛;呀片长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45cm,宽5-33mm,先端尖,基部钝圆,上面粗糙,下面稍光滑。圆锥花序呈圆柱状或近纺锤状,通常下垂,基部多少有间断,长10-40cm,宽1-5cm,常因品种的不同而变异主轴密被柔毛,刚毛显着长于或稍长于小穗,黄色,褐色或紫色;小穗椭圆形或近圆球形,长2-3mm,黄色,褐色或紫色;第1颖长为小穗的1/3-1/2,具3脉,第2颖稍短于或长为小穗的3/4,先端钝,具5-9脉;第1外稃与小穗等长,具5-7脉,基内稃薄纸质,披针形,长为其2/3,第2外稃等长于第1外稃,卵圆形或圆球形,质坚硬,平滑或具细点状皱纹,成熟后,自第1外稃基部和颖分离脱落;鳞被先端不平,呈微波状;花柱基部分离。花、果期夏、秋季。2.粟,本变种的主要特征在于:植物体细弱矮小,高20-70cm。圆锥花序呈圆柱形,紧密,长6-12cm,宽5-10mm;小穗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2.5mm,黄色,刚毛长约小穗的1-3倍,小枝不延伸。
生境分布
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脾;胃经
功能主治
和中;益气;利湿。主霍乱;呕吐泄泻;下痢;骨湿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90g;或煮粥。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黄粱米
拼音注音
Huánɡ Liánɡ Mǐ
别名
竹根米(《千金·食治》),竹根黄(《唐本草》)。
出处
《别录》
来源
为植物黄粱的种仁。
原形态
梁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种。植物形态详"粟米"条。
性味
①《别录》:"甘,平,无毒。"
②《本草再新》:"味甘,性微凉.无毒。"
归经
《本草再新》:"入脾、胃二经。"
功能主治
和中,益气,利尿。治呕吐泄泻。
①《别录》:"主益气,和中,止泄。"
②《日华子本草》:"去客风,治顽痹。"
③《纲目》:"止霍乱下痢,利小便,除烦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煮粥。外用:研末调敷。
复方
治小儿面及身上生疮,如火烧:黄米一升,末,以蜜水和涂之。(《古今录验方》)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水枇杷
- 山木通
- 灌木蒲桃
- 照山白
- 节节草
- 山柏
- 沙红柳
- 木莲
- 绵萆薢
- 金边兔耳
- 金银花露
- 皂荚根皮
- 珊瑚冬青
- 灵香草
- 垂花胡枝子
- 鲎
- 猪耳掌
- 海仙人掌
- 红瑞木
- 石羊菜
- 龙须眼子菜
- 鸭头
- 七星鱼
- 肾子藤
- 穗花杉根
- 深裂黄草乌
- 棕榈根
- 黄葵
- 山五味子根
- 双籽棕
- 花蜘蛛
- 羊角纽花
- 黄山五叶参
- 苏土藁本
- 山茱萸
- 猴接骨草
- 浆果苋
- 苦楝菌
- 白苞筋骨草
- 琴唇万带兰
- 落马衣
- 桂花
- 莼菜
- 火炮草果
- 狐心
- 入地金牛
- 高粱乌米
- 接骨木叶
- 飞天蜈蚣
- 鸬鹚(鸬鹚)
- 十萼茄
- 野梨枝叶
- 散血芹
- 千打锤
- 鸭屎树
- 打虫果
- 枯萝卜
- 小倒钩藤
- 乳腐
- 枇杷叶露
- 乌桕木根皮
- 大九股牛
- 蜈蚣刺
- 火殃簕
- 三股筋
- 草地黄芩
- 八宝茶
- 马鞍叶
- 狗胆
- 蜘蛛果茎叶
- 凤仙花
- 白钩藤
- 风箱树
- 栗毛球
- 喉痧药
- 软骨过山龙
- 大头橐吾
- 柏子仁
- 溲疏
- 红毛菍
- 荷包牡丹根
- 长圆叶梾木枝叶
- 佛指甲
- 通泉草
- 黄麻
- 羊屎条根
- 乌脚枪
- 龙牙楤木果
- 茜草根
- 燕麦草
- 具苞水柏枝
- 穿肠草
- 满树星
- 痰药
- 黄秦艽
- 冬瓜子
- 金沙草
- 断板龟
- 一柱香
- 啤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