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米
《中华本草》:黄粱米
拼音注音
Huánɡ Liánɡ Mǐ
别名
竹根米、竹根黄、黄米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木科植物粱或粟品种之一的种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taria italica (L.) Beauv. [Panicum italicum L.]Setaria italica (L.) Beauv.var.germanica(Mill.)Schred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收割,打下种仁,去净杂质,晒干。
原形态
1.粱,一年生栽培作物,须根粗大。秆粗装,直立,高0.1-1m。叶鞘松裹茎秆,密具疣毛或无毛,先以近边缘及叶片接处的背面为密,边缘密具纤毛;叶舌为1圈纤毛;呀片长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45cm,宽5-33mm,先端尖,基部钝圆,上面粗糙,下面稍光滑。圆锥花序呈圆柱状或近纺锤状,通常下垂,基部多少有间断,长10-40cm,宽1-5cm,常因品种的不同而变异主轴密被柔毛,刚毛显着长于或稍长于小穗,黄色,褐色或紫色;小穗椭圆形或近圆球形,长2-3mm,黄色,褐色或紫色;第1颖长为小穗的1/3-1/2,具3脉,第2颖稍短于或长为小穗的3/4,先端钝,具5-9脉;第1外稃与小穗等长,具5-7脉,基内稃薄纸质,披针形,长为其2/3,第2外稃等长于第1外稃,卵圆形或圆球形,质坚硬,平滑或具细点状皱纹,成熟后,自第1外稃基部和颖分离脱落;鳞被先端不平,呈微波状;花柱基部分离。花、果期夏、秋季。2.粟,本变种的主要特征在于:植物体细弱矮小,高20-70cm。圆锥花序呈圆柱形,紧密,长6-12cm,宽5-10mm;小穗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2.5mm,黄色,刚毛长约小穗的1-3倍,小枝不延伸。
生境分布
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脾;胃经
功能主治
和中;益气;利湿。主霍乱;呕吐泄泻;下痢;骨湿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90g;或煮粥。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黄粱米
拼音注音
Huánɡ Liánɡ Mǐ
别名
竹根米(《千金·食治》),竹根黄(《唐本草》)。
出处
《别录》
来源
为植物黄粱的种仁。
原形态
梁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种。植物形态详"粟米"条。
性味
①《别录》:"甘,平,无毒。"
②《本草再新》:"味甘,性微凉.无毒。"
归经
《本草再新》:"入脾、胃二经。"
功能主治
和中,益气,利尿。治呕吐泄泻。
①《别录》:"主益气,和中,止泄。"
②《日华子本草》:"去客风,治顽痹。"
③《纲目》:"止霍乱下痢,利小便,除烦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煮粥。外用:研末调敷。
复方
治小儿面及身上生疮,如火烧:黄米一升,末,以蜜水和涂之。(《古今录验方》)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偷筋草
- 苕叶细辛
- 天名精
- 六轴子
- 栗壳
- 假黄麻
- 卵叶贝母兰
- 锦地罗
- 石南藤
- 白鱼尾
- 黑升麻
- 黄唇鱼心
- 飞天蠄蟧
- 石蜡红
- 粗灰钉
- 鹤虱
- 葛根
- 黄药子
- 白云瓜花
- 野荔枝
- 薜荔
- 黄稔根
- 马铃根
- 银鲛
- 东风螺
- 云南小阴地蕨
- 木馒头
- 镰叶瘤足蕨
- 腊梅
- 大雪上一枝蒿
- 铁鞭草
- 狗胆
- 梓菌
- 玉
- 黄蘑菇
- 莨菪叶
- 藤麻
- 马桂花
- 黄瓜皮
- 百合子
- 大毛桐子根
- 伞形梅笠草
- 薤白
- 降真香
- 青蒜
- 金花菜
- 鱼翅
- 厚叶素馨
- 长梗玄参
- 乌尼参
- 白芥
- 白暨豚
- 栾华
- 漏斗苣苔
- 鲎
- 番荔枝
- 豹药藤
- 一窝鸡
- 云南铁扁担
- 卤碱
- 狗舌草
- 四川澄茄子
- 筋藤
- 藤金合欢
- 紫苏苞
- 黄花獐牙菜
- 黑大豆皮
- 美味牛肝
- 细叶乌蔹莓
- 熊胆
- 草蛛
- 四叶葎
- 野前胡
- 鱼肝油
- 金钟茵陈
- 胡桃壳
- 溪荪
- 鹿胎
- 降香
- 念珠根黄芩
- 糖荠
- 仙桃草
- 水飞蓟
- 紫楠根
- 灯油藤子
- 榔榆叶
- 三点金草
- 野麦子
- 松香
- 猴枣
- 毛赪桐
- 矩镰荚苜蓿
- 苦木
- 枫寄生
- 窿缘小叶桉
- 橄榄露
- 小发散
- 梗通草
- 葱汁
- 凫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