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米
《中华本草》:黄粱米
拼音注音
Huánɡ Liánɡ Mǐ
别名
竹根米、竹根黄、黄米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木科植物粱或粟品种之一的种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taria italica (L.) Beauv. [Panicum italicum L.]Setaria italica (L.) Beauv.var.germanica(Mill.)Schred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收割,打下种仁,去净杂质,晒干。
原形态
1.粱,一年生栽培作物,须根粗大。秆粗装,直立,高0.1-1m。叶鞘松裹茎秆,密具疣毛或无毛,先以近边缘及叶片接处的背面为密,边缘密具纤毛;叶舌为1圈纤毛;呀片长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45cm,宽5-33mm,先端尖,基部钝圆,上面粗糙,下面稍光滑。圆锥花序呈圆柱状或近纺锤状,通常下垂,基部多少有间断,长10-40cm,宽1-5cm,常因品种的不同而变异主轴密被柔毛,刚毛显着长于或稍长于小穗,黄色,褐色或紫色;小穗椭圆形或近圆球形,长2-3mm,黄色,褐色或紫色;第1颖长为小穗的1/3-1/2,具3脉,第2颖稍短于或长为小穗的3/4,先端钝,具5-9脉;第1外稃与小穗等长,具5-7脉,基内稃薄纸质,披针形,长为其2/3,第2外稃等长于第1外稃,卵圆形或圆球形,质坚硬,平滑或具细点状皱纹,成熟后,自第1外稃基部和颖分离脱落;鳞被先端不平,呈微波状;花柱基部分离。花、果期夏、秋季。2.粟,本变种的主要特征在于:植物体细弱矮小,高20-70cm。圆锥花序呈圆柱形,紧密,长6-12cm,宽5-10mm;小穗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2.5mm,黄色,刚毛长约小穗的1-3倍,小枝不延伸。
生境分布
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脾;胃经
功能主治
和中;益气;利湿。主霍乱;呕吐泄泻;下痢;骨湿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90g;或煮粥。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黄粱米
拼音注音
Huánɡ Liánɡ Mǐ
别名
竹根米(《千金·食治》),竹根黄(《唐本草》)。
出处
《别录》
来源
为植物黄粱的种仁。
原形态
梁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种。植物形态详"粟米"条。
性味
①《别录》:"甘,平,无毒。"
②《本草再新》:"味甘,性微凉.无毒。"
归经
《本草再新》:"入脾、胃二经。"
功能主治
和中,益气,利尿。治呕吐泄泻。
①《别录》:"主益气,和中,止泄。"
②《日华子本草》:"去客风,治顽痹。"
③《纲目》:"止霍乱下痢,利小便,除烦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煮粥。外用:研末调敷。
复方
治小儿面及身上生疮,如火烧:黄米一升,末,以蜜水和涂之。(《古今录验方》)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粉萆薢
- 老虎耳
- 蜂窝草
- 冬瓜瓤
- 麻皮
- 带刺马鞭
- 酸藤木
- 翻白柴
- 雪猪肉
- 白毛委陵菜
- 寒莓叶
- 麻秸
- 腐婢
- 芭蕉花
- 白绿叶果实
- 蛇退步
- 花唐松草
- 海岛苎麻叶
- 萝藦子
- 苣荬菜花
- 马蹄甲
- 旋复花根
- 电灯花
- 水边指甲花
- 漏斗菜
- 楝花
- 朱蕉花
- 鱼眼草根
- 花杜仲藤
- 粉萆
- 八角金盘
- 土羌活
- 松花粉
- 磨盘根
- 一枝香
- 椰根
- 鹗骨
- 峨眉蕨贯众
- 红蓝地花
- 黑大艽
- 天文草
- 紫堇
- 草本水杨梅
- 薜荔根
- 粉苞苣
- 玉珊瑚根
- 鱼翅
- 黄花紫丹参
- 神仙掌花
- 砧草
- 香蕉弄蝶
- 山莓
- 败酱草
- 荠薴
- 黄鳝藤
- 铜骨七
- 鹭鸶兰
- 鸡肉参
- 昂天莲
- 马鬃参
- 芦花
- 粉绿益母草
- 关公须
- 华山矾根
- 鲎尾
- 黄草乌
- 川乌头
- 干姜
- 西藏凹乳芹根
- 飞燕草
- 树腰子
- 鹅掌揪根
- 吉龙草
- 羊肾
- 青杠碗
- 大苞叶千斤拔叶
- 啄木鸟
- 会东藤
- 甘青铁线莲
- 仙环小皮伞
- 青蛇莲
- 白兰花
- 一枝蒿
- 条叶猪屎豆
- 裂叶心翼果
- 核桃楸果仁
- 雕头
- 矮杨梅果
- 灵香草
- 黄锁梅叶
- 龙须藤
- 黄花香薷
- 冬葵叶
- 须花参
- 杜鹃花叶
- 狭叶海金沙
- 猪毛七
- 石苁蓉
- 坠桃草
- 五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