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百足
《中华本草》:山百足
拼音注音
Shān Bǎi Zú
别名
入地蜈蚣、过界蜈蚣、石蜈蚣、过岭蜈蚣、上山蜈蚣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簇花球子草的根茎及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liosanthestetaAndr.[P.minorYamamoto]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
簇花球于草 多年生草本,高30-50cm。茎短,匍匐状。叶基生,4-8枚;叶柄长20-30cm;叶片被针形、条状被针形至椭圆形,长16-23cm,宽2-4cm,先端渐尖或短尖;具5条主脉,折扇状。花葶长13-35cm,总状花序长10-15cm,每一苞片内簇生2-5朵花;苞片被针形,长3-7mm,膜质;花梗长5-8mm;花紫色,直径6-8mm,花被简长2-3mm,大部分与子房合生,裂片6.长圆形或卵形,外轮稍长于简部;雄蕊6,花丝合生的肉质环宽约0.5mm,紫色,花药长约0.5mm;子房半下位,3室,花柱粗短,柱头三裂不明显。蒴果具1-3颗小核果状种子,种于近圆形,长5-7mm,具肉质外种皮,绿色。花期1-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和广西。
性味
辛;甘;平
功能主治
祛痰止咳;解郁散瘀。主咳嗽痰多;胸胁疼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百足
别名
小球子草、小叶球子草、入地蜈蚣、过界蜈蚣、石蜈蚣、过岭蜈蚣、上山蜈蚣
来源
百合科山百足Peliosanthes minor Yamamoto,以根状茎及根入药。
生境分布
广东、广西。
性味
甘、淡,平,微温。
功能主治
祛痰止咳,舒肝止痛。主治咳嗽痰稠,胸痛,跌打胸胁痛。
用法用量
鲜品1~3钱(小儿酌减),水煎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香石藤
- 千针万线草
- 榆仁酱
- 过江藤
- 山萩
- 柳叶卫矛
- 黄蜀葵
- 鳣鱼肝
- 岩萝卜
- 红皮
- 大叶紫苏
- 红三七
- 鬼点灯
- 花拐藤根
- 红根
- 五味藤
- 柳穿鱼
- 红皮云杉
- 慈竹叶
- 铺地黍根
- 桃枝
- 黄花仔
- 齿叶橐吾
- 栗柄金粉蕨
- 云南美登木
- 连钱草
- 桃儿七
- 射尿拐
- 芥蓝
- 伏毛山豆根
- 楹树
- 东廧子
- 荚囊蕨
- 空柄假牛肝
- 波缘假瘤蕨
- 苋根
- 山药藤
- 一包花
- 红花寄生
- 裂叶双盖蕨
- 川梨
- 下山虎
- 钻石风
- 钟乳石
- 龟甲胶
- 满天星
- 乌头附子尖
- 钉耙七
- 老鸦嘴
- 五色梅花
- 栘依果
- 凤眼草
- 山甘草
- 凤冠草
- 野香茅
- 小地柏
- 樱桃枝
- 延胡索
- 油茶油
- 豌豆七
- 追风伞
- 月季花根
- 柳树寄生
- 小金梅草
- 穿根藤
- 草胡椒
- 禾叶风毛菊
- 油柑叶
- 猫脚印
- 大风子油
- 水牛皮
- 山柳菊
- 柴厚朴
- 小花花椒
- 楮叶
- 梨果仙人掌
- 凉三七
- 虾子花叶
- 三色堇
- 凤仙根
- 狼毒
- 苦竹叶
- 山李子
- 红楠
- 鹿角菜
- 玉屑
- 南枳椇
- 红花月见草
- 辫子草根
- 瓜螺
- 禹粮土
- 紫金标
- 石蕨
- 三颗针
- 小金樱子
- 野芝麻根
- 菱
- 黄缨菊
- 大细辛
- 冰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