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舌蕨
《中华本草》:华南舌蕨
拼音注音
Huá Nán Shé Jué
别名
小儿群
英文名
South China Elaphoglossum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舌蕨科植物华南舌蕨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phoglossum yoshinagae (Yatabe) Makino[Acrostichum yoshinagae Yatabe]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去须根,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植株高15-30cm。根茎短,横生或斜升,顶部连同叶柄下部密被淡棕色、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大鳞片,边缘有睫毛。叶近生,二型;营养叶有短柄,长1-5cm;叶片革质,肥厚,披针表,长15-30cm,中部宽3-5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并下延于叶柄,全缘,两面疏被淡棕褐购、不规则分裂的纤维状小鳞片,中部以下常较密;中脉两面宽而平坦,侧脉多数,1-2次分叉;孢子叶柄长7-15cm;叶片小而狭。孢子囊群沿侧脉着生,成熟时满布于叶背面。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900m的林下溪谷阴湿岩石上。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性味
苦;凉;辛
归经
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主小便淋涩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各家论述
1.《本草图经》:小儿群生施州。丛高-尺以来,春夏生苗叶,无花,冬至而枯。2.《新华本草纲要》根:味苦,性凉。用于淋病。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树地瓜根
- 山香果
- 红花鹅掌柴
- 鳝鱼头
- 冲天果
- 石寄生
- 猴闼子
- 烧伤藤
- 鸥
- 波缘楤木
- 大浮萍
- 黑蒿
- 细葛缕子
- 綟木
- 水朝阳
- 油桐子
- 大叶凤尾
- 獭皮毛
- 红梗草根
- 西洋参
- 蝼蛄
- 银朱
- 红铧头草
- 蜂药
- 粉背蕨
- 黑三棱
- 博落回
- 丝线吊芙蓉
- 灰菜
- 红陈艾
- 蒙自木蓝
- 匍伏堇
- 假刺藤
- 蝙蝠
- 金丝莲
- 小礼花种子
- 红毛草
- 大叶金锦香
- 炙甘草
- 白马骨根
- 姜花果实
- 黑豆衣
- 罗汉果叶
- 蟾舌
- 紫杉
- 自消容根
- 苦竹沥
- 长梗玄参
- 三白草
- 香唐松草
- 信石
- 蛤蟆草
- 常春油麻藤
- 革叶茴芹
- 长白楤木
- 柚
- 螃蟹甲
- 蛇附子
- 卷丹
- 乌龟
- 蛇疙瘩
- 酸模叶
- 鼠肾
- 江蓠
- 田唇乌蝇翼
- 莲须
- 石楠
- 落地荷花
- 黄蜀葵
- 四叶参
- 鲨鱼皮
- 崩疮药
- 角盘兰
- 铜皮
- 细穗爵床
- 楠木
- 黄皮
- 光肺筋草
- 鳟鱼
- 纤毛婆婆纳
- 斑叶紫金牛
- 腐婢根
- 小萹蓄
- 海蟹壳
- 大叶菜
- 毛叶兔耳风
- 藤黄
- 蔓乌头
- 鸭舌头
- 圆叶南蛇藤茎
- 半蒴苣苔
- 红山药
- 石龙刍根
- 狸肉
- (鱼彭)鱼脑
- 香叶
- 天王七叶
- 老枪谷子
- 水鳖
- 猪笼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