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伞
《中华本草》:追风伞
拼音注音
Zhuī Fēnɡ Sǎn
别名
惊风伞、一把伞、公接骨丹、破凉伞、背花草、灯台单
出处
出自《贵州民间方药集》
来源
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狭叶落地梅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simachia paridiformis Franch.var.Stenophylla Franch.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上草本,高20-50cm。须很淡黄色,数条丛牛。茎基都红色,上那绿色,节间长,节处稍膨大,有短柔毛。叶6-18片轮生茎端,近于无柄;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4-16cm,宽1.2-5cm。先端渐失或短渐尖,基部渐狭,枣红色,有柔毛,全线,稍成皱波状;茎下部叶退化成鳞片状或有时发育成正常叶,但较顶部叶远小,对生或3枚轮生。花6至多朵集生茎端成伞形花序,有时亦生于近顶端1-2轮鳞片状叶腋中;花梗可达3cm,密被褐色腺体;花萼5深裂,裂片线状披针形,淡绿色;花较大,花冠钟状,黄色,长可达17mm,5裂,裂片长圆形,通常有黑色腺条;雄蕊5,长约为花冠的一半,花丝下部合生成筒;子房上位,卵珠形,红色,1室,花柱细长。蒴果球形。花期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灌木林不及沟边阴湿处。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辛;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通络;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小儿惊风;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成泡酒泡酒。外用:适量,研末敷。
复方
①治风湿麻木:追风伞根五钱,红活麻五钱,大风藤一两。泡酒半斤,每次服二两。②治风湿瘫痪:追风伞根、藤五加、大风藤、阎王刺、姨妈菜各二两。煎水服,每天一服; 煎水服三次后,再煎水洗,连续使用。③治小儿惊风:追风伞根三钱,金钩连三钱。煎水服。④治脚抽盘:追风伞根二两,伸筋草五钱。煨猪肉吃。(①--④方均出《贵阳民间药草》)⑤治跌打劳伤:追风伞根一两。泡酒服。(《贵州草药》)⑥治骨折:追风伞、岩豇豆、红四块瓦各等分。晒干研末,调酒外包;若破口骨折,用开水调敷包扎,一日一换。(《贵州草药》)
各家论述
1.《贵州民间方药集》:全草:驱风镇静,治风湿疼痛,半身不遂。2.《贵阳民间药草》:根:驱风行血,治风湿瘫痪,小儿惊风。3.《贵州植药调查》:全草:治跌打,接骨。4.《贵州草药》: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定惊,生肌。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追风伞
拼音注音
Zhuī Fēnɡ Sǎn
别名
惊风伞(《贵州民间方药集》),一把伞(《贵阳民间药草》),公接骨丹(《贵州草药》)。
出处
《贵州民间方药集》
来源
为报春花科植物狭叶排草的根或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约30厘米。须根淡黄色。茎丛生,不分枝,近基部红色,有柔毛。上部绿色,节稍膨大,有短柔毛。茎下部叶退化,很小,如鳞片状,对生;茎顶叶轮生,多为4~7片,大小不等,圆形至倒卵形,长4~14厘米,宽2~10厘米,先端急尖,全缘,稍成皱波状,基部阔楔形至狭楔形,上面光绿,下面淡绿;叶柄无,或极短,枣红色。花簇生于茎顶;花萼合生成球形,上部5裂,裂片线状披针形,淡绿色;花冠黄色,5深裂;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内;子房红色,花柱细长,1室,胚珠多数,蒴果球形。花期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布
生于低山区阴湿林下及沟边。分布四川、贵州等地。
性味
①《贵阳民间药草》:"辛,温,无毒。"
②《贵州草药》:"性温,味苦辛。"
功能主治
祛风,活血。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打损伤,小儿惊风。
①《贵州民间方药集》:"全草:驱风镇静,治风湿疼痛,半身不遂。"
②《贵阳民间药草》:"根:驱风行血,治风湿瘫痪,小儿惊风。"
③《贵州植药调查》:"全草:治跌打,接骨。"
④《贵州草药》:"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定惊,生肌。"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1两;或浸酒。
复方
①治风湿麻木:追风伞根五钱,红活麻五钱,大风藤一两。泡酒半斤,每次服二两。
②治风湿瘫痪:追风伞根、藤五加、大风藤、阎王刺、姨妈菜各二两。煎水服,每天一服;煎水服三次后,再煎水洗,连续使用。
③治小儿惊风:追风伞根三钱,金钩连三钱。煎水服。
④治脚抽筋:追风伞根二两,伸筋草五钱。煨猪肉吃。(①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
⑤治跌打劳伤:追风伞根一两。泡酒服。(《贵州草药》)
⑥治骨折:追风伞、岩豇豆、红四块瓦各等分。晒干研末,调酒外包;若破口骨折,用开水调敷包扎,一日一换。(《贵州草药》)
备注
本品的全草,在四川地区与金粟兰科植物宽叶金粟兰及报春花科植物重楼排草的全草,同作四块瓦使用。参见"四块瓦"条。
摘录
《*辞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追风伞
拼音注音
Zhuī Fēnɡ Sǎn
别名
四块瓦[四川]
来源
报春花科排草属植物伞叶排草Lysimachia trientaloides Hemsl.,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
苦、辛,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散瘀。用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钻天杨
- 肿足蕨
- 藏青杠
- 冰草白穗
- 蜘蛛蜕壳
- 蜘蛛抱蛋
- 蜘蛛果茎叶
- 自消容根
- 赭石
- 自事口草
- 藏红花
- 苎麻
- 锥栗果壳
- 锥螺壳
- 针刺铁仔
- 紫青藤根
- 蜇砂
- 针砂
- 螲蟷
- 蜘蛛七
- 蛇见怕
- 鹧鸪
- 醉马草
- 震天雷
- 锥螺厣
- 醉针茅根
- 苎花
- 重唇鱼
- 钟花草
- 钟乳石
- 雉脑
- 紫阳花
- 蜇虫
- 鹧鸪血
- 紫青藤
- 鳣鱼
- 重叶莲
- 雉子筵
- 针筒线
- 醉针茅
- 钻秆虫
- 苎麻叶
- 锥连栎
- 冰糖
- 雉尾
- 鹧鸪菜
- 自然铜
- 长毛柃叶
- 走马芹
- 紫鸭跖草
- 钟萼木
- 睡菜
- 芝麻壳
- 錾菜
- 自消容
- 走马胎叶
- 黄背草苗
- 小旋鸡尾
- 蚍子草
- 冲天果
- 甘青铁线莲
- 南枳椇
- 软水黄连
- 矮脚罗伞
- 鳢鱼
- 山玉兰
- 黄牛毛藓
- 花叶矮沱沱
- 剑皮树菌
- 无花果
- 阔叶赤车使者
- 水伤药
- 火赤链蛇
- 蒲桃种子
- 树五加
- 虎牙
- 蒿枝七
- 鸡嗉子根
- 牛舌草
- 绿茎槲寄生
- 地锦苋
- 红丝线
- 赤楠蒲桃叶
- 紫玉盘
- 番红花
- 光杆琼
- 大茶药根
- 醋林子
- 仙人掌
- 朴树根皮
- 梧桐
- 瑞香根
- 角花翠雀
- 黄花菜子
- 九龙盘
- 山桂花
- 刺葡萄
- 茯神木
- 桑寄生
- 绿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