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脑
《中华本草》:雉脑
拼音注音
Zhì Nǎo
英文名
Pheasant brains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雉科动物环颈雉的脑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asianus colchicus Linnaeus采收和储藏:宰杀后,除去头部羽毛,洗净,取脑髓鲜用。
原形态
环颈雉,体长约90cm。雌雄异色,雄者羽色华丽。头顶黄铜色,两侧有微白眉纹。颏、喉和后颈均黑色而有金属反光。颈下有一显着的白圈,背部前方主要金黄色,向后转为栗红,再后则为橄榄绿色,均杂有黑、白斑纹。腰侧纯蓝灰色,向后转为栗色。尾羽很长,先端锐尖,中央黄褐色,两侧紫栗色;其中央部贯以多数黑色横斑,至两侧横斑也转为深紫栗色;翼上覆羽大多黄褐而杂以栗色,向外转为银灰色;飞羽暗褐而缀以白斑;胸部呈带紫的铜红色,羽端具锚状黑斑;胁金黄,亦散缀以黑斑;腹乌褐;尾下覆羽栗、褐相杂。雌鸟体形小而尾短,体羽大都沙褐色,背面满杂以栗色和黑色的斑点。尾上黑斑缀以栗色。无距。虹膜栗红色;眼周裸出。嘴淡灰色,基部署民黑;脚红灰褐色,爪黑。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主要栖息在漫生草丛或其他荫蔽植物的丘陵中。常成对活动,鸣声宏亮。脚强善走,不善飞翔。杂食性。巢筑于草地山坡,4-7月繁殖,1年2窝,每窝产卵6-14枚。资源分布:分布几遍全国各地。
性味
甘;温
归经
肺经
功能主治
化瘀敛疮。主冻疮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熬膏涂。
复方
治冻面、冻耳并诸冻疮久不痊,年年发歇,先痒后痛,然后肿破黄水及血出不止: 雄雉脑一枚(捣烂),黄蜡与脑等分,清油比蜡减半。上三味同于慢火上熬成膏,去滓,以瓷器收,如面油逐旋涂摩。 (《圣济总录》雉脑膏)
各家论述
《纲目》:涂冻疮。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雉脑
拼音注音
Zhì Nǎo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雉科动物雉的脑。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雉"条。
功能主治
《纲目》:"涂冻疮。"
复方
治冻面、冻耳并诸冻疮久不瘥,年年发歇,先痒后痛,然后肿破黄水及血出不止:雄雉脑一枚(捣烂),黄蜡与脑等分,清油比蜡减半。上三味同于慢火上熬成膏,去滓,以瓷器收,如面油逐旋涂摩。(《圣济总录》雉脑膏)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多花筋骨草
- 扁竹根
- 山大刀
- 红蒂蛇
- 大果臭椿皮
- 红叶树子
- 短小蛇根草
- 金蛤蟆
- 甘青铁线莲
- 猕猴桃根
- 蘘荷子
- 云雀
- 慈乌
- 峨屏草
- 云南柴桂
- 多脉鹅耳枥
- 马肉
- 盐麸叶
- 木姜子叶
- 六棱菊
- 牛肾
- 黄桷皮
- 酸水草
- 槲叶
- 兰草
- 草血竭
- 滑背草鞋
- 地梢瓜
- 金环蛇
- 小叶罗汉松
- 土荆芥
- 短瓣花
- 獭肝
- 点头菊
- 续随子叶
- 白刺花
- 厚叶算盘子
- 黄秋葵根
- 南方荚蒾
- 秧青
- 硬飘拂草
- 蒿雀
- 白犁头草
- 藤子甘草
- 姜叶三七
- 通骨消
- 败火草
- 宽瓣红景天
- 五气朝阳草
- 雄鸡口涎
- 牛尾泡
- 老鼠耳
- 蚌壳草
- 紫堇
- 白皮柯
- 贯众
- 冰糖草
- 红椿
- 石链子
- 球核荚蒾
- 野高粱
- 拦路虎
- 矮脚苦蒿
- 日中花
- 高山柏
- 元宝草
- 麻叶绣球果
- 山柳菊
- 小花吊兰
- 山楂
- 东风橘
- 绵马贯众
- 棘叶
- 牛心果
- 玉米须
- 翡翠
- 柳杉
- 韶子
- 黄花小二仙草
- 草乌
- 野棉花根
- 小果野葡萄
- 和合草
- 钝叶草
- 牛筋草
- 南天竹根
- 蒜梗
- 鸡爪芋
- 柱果木榄叶
- 水八角
- 鹳肉
- 细木通
- 猬脑
- 土黄连
- 红叶树
- 草鞋青
- 鳣鱼肝
- 牛奶树子
- 沼泽念珠藻
- 线叶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