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榔木
《中华本草》:柯榔木
拼音注音
Kē Lánɡ Mù
别名
大叶子树、野火绳、大泡火绳、大毛叶子火绳。
来源
药材基源:为椴树科植物一担柴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lona floribunda(Wall.)Craib[Grewia florbunda Wal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一担柴 小乔木,高8-10m。嫩枝被灰褐色星状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5-5.5cm;叶片阔倒卵状圆形或近圆形,长14-21cm,宽11-16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微心形,有时近先端有3-5浅裂,两面均被粗糙的灰褐色星状毛,下面较密;基出脉5-7条,网脉在下面突起。顶生圆锥花序长达27cm,花小,直径8mm;萼片披针形,长约4mm,外面被星状短茸毛;花瓣黄色,匙形,约与萼片等长,基部有腺体;雄蕊多数,约与花瓣等长;子房3-5室,花柱尖细,有毛,胚珠每室2-4颗。蒴果直径约5mm,有翅3-5条,翅长约5mm。花期6月,果期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000m的山地次生林里或林边。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南部。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透疹解毒。主斑疹透发不畅;麻疹不出;痈肿疮毒;脓成不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苦檀叶
- 苞叶木
- 蓖麻油
- 苦瓜叶
- 苦竹根
- 枯萝卜
- 蓖麻蚕
- 逼血雷
- 苦蘵根
- 铁箍散
- 苦地丁
- 篦齿蒿
- 苦甘草
- 苦刺
- 蝙蝠葛
- 苦豆根
- 苦楝皮
- 鼻血雷
- 芭蕉叶
- 铁筷子
- 苦糖果
- 苦壶卢蔓
- 败火草
- 笔筒草
- 蝙蝠葛叶
- 荜澄茄
- 空心花
- 空筒泡
- 背花疮
- 苦良姜
- 阔叶箬竹
- 看麦娘
- 阔叶假参
- 空心苋
- 大毛红花
- 昆明鸡血藤根
- 芭茅果
- 栲栗
- 通骨消
- 鼻烟
- 青叶胆
- 鳖肉
- 鳍蓟
- 贴生石韦
- 通骨消茎叶
- 通骨消根
- 榼藤
- 卡密
- 椰根
- 苦竹沥
- 芭茅
- 玉蜀黍根
- 驱虫斑鸠菊
- 铁蕨鸡
- 薄荷脑
- 狗哇花
- 苦木叶
- 铜锤草根
- 青杠膏
- 青羊角
- 鲐鱼
- 青鱼胆
- 青酒缸
- 珂
- 苦芥
- 青羊肝
- 铁杆蒿
- 鹊豆
- 贝子
- 青蒿
- 铁苋
- 铁灯兔耳风
- 雀舌豆
- 青兰
- 青箭杆草
- 苦白蹄
- 苦蘵
- 蹋菜
- 铁粉
- 青羊参
- 雀麦米
- 鞘菝葜
- 补骨脂
- 青鳞鱼
- 石菖蒲花
- 苦菜
- 铜钱麻黄
- 威灵仙叶
- 铁线透骨草
- 棵麻
- 蓖麻
- 铁线草
- 乌鱼蛋
- 苦竹茹
- 黔羊蹄甲
- 陀罗紫菀
- 绣线菊根
- 钱针万线草
- 雀梅藤根
- 青丝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