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脂
《中华本草》:鹧鸪脂
拼音注音
Zhè Gū Zhī
别名
鹧鸪脂膏
英文名
Chinese francolin fat, Partridge fat
出处
出自《本草图经》
来源
药材基源:为雉科动物鹧鸪的脂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rancolinus pintadeanus(Scopoli)采收和储藏:宰杀后剖腹取脂肪,熬油,放冷后备用。
原形态
鹧鸪,体长约30cm。嘴短,雄者黑色;雌鸟上嘴角色,下嘴肉黄色。虹膜褐色。额和头侧几至颈项均棕色,眉纹黑色;颊部白色,下缘有黑纹;颏和喉均白色。上背黑,满布椭圆形白斑,羽端缀以栗色;下背至中央尾羽也黑,杂以波状狭,外侧尾羽端部纯黑;肩部栗色;覆羽暗褐,均有白点;飞羽暗褐,具白色横斑,最内侧飞羽与肩羽同。胸、上腹与上胁均黑色而密缀显着的眼状白斑,至下胁则转为自羽而杂以黑斑;下腹棕白。尾下覆羽棕色。脚短,橙黄色以至红褐色。雌鸟黑色较纯而沾褐色;白斑与纹均带桂冠色;下体变为棕白,杂以黑色横斑。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栖于山地灌丛和草丛中主食谷粒、豆类及其他植物的种子,亦兼吃昆虫。资源分布:分布我国南部各地。
性味
辛;甘;温
归经
胃经
功能主治
润肤。主皮肤皲裂;冻疮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涂敷。
各家论述
《本草图经》:其脂膏手,令不龟裂。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鹧鸪脂
拼音注音
Zhè Gū Zhī
别名
鹧鸪脂膏(《纲目》)。
出处
《本草图经》
来源
为雉科动物鹧鸪的脂肪。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鹧鸪"条。
功能主治
《本草图经》:"其脂膏手,可以已瘒瘃,令不龟裂。"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骆驼黄
- 烟锅草
- 小飞蓬
- 铁栏杆
- 二叶舌唇兰
- 榆蘑
- 油鱼
- 总状绿绒蒿
- 天茄子
- 蔓乌头
- 鱼脑石
- 金瓜草
- 百部
- 酸模叶橐吾
- 林背子
- 野茶辣
- 紫丁香
- 山莨菪
- 鸭
- 地牯牛
- 桂叶素馨
- 梁王茶
- 漏斗菜
- 珠兰
- 紫燕草
- 细叶大戟
- 割舌罗
- 水稻清乳汁
- 竹叶
- 绿百合
- 冬瓜皮
- 狗狗秧
- 油草
- 猴头菌
- 石仙桃
- 红豆树
- 芒刺复叶耳蕨
- 黄山五叶参
- 刀豆根
- 苦壶卢蔓
- 粗毛蹄盖蕨
- 辽东栎皮
- 蘡薁
- 鹿药
- 山楂叶
- 茴香茎叶
- 凤凰衣
- 杧果树皮
- 独脚乌桕叶
- 白千层油
- 薤白
- 竹叶马豆
- 山大烟
- 胎生铁角蕨
- 花荵
- 小叶云实
- 新疆藁本
- 焮麻
- 红门兰
- 附地菜
- 红孩儿
- 地盘松球
- 散血草
- 柳白皮
- 龙齿
- 鹿仙草
- 蓝花子
- 虎杖叶
- 骆驼蹄瓣
- 玳玳花
- 红豆蔻
- 珠子参
- 犁头草
- 木兰皮
- 血党
- 春花木
- 过岗龙
- 烂茶叶
- 簇生卷耳
- 蟋蟀
- 挪挪果
- 大横纹
- 笔罗子
- 黄颡鱼涎
- 风化硝
- 兰石草果
- 穿山龙
- 独行千里
- 象皮
- 红根
- 贝齿
- 土大黄叶
- 楤木根
- 狐狸尾
- 野漆树根
- 黑参
- 极丽马先蒿
- 鳕鱼鳔
- 鷩雉
- 红鬼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