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锈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铁锈
拼音注音
Tiě Xiù
别名
铁衣、铁线粉
英文名
Iron-rus, Rust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
药材基源:为铁露置空气中氧化后生成的红褐色锈衣。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形状
性状鉴别 本品为粉末状或片状,红褐色或棕褐色。不透明:无金属光泽。体较重,片状者易碎。无臭,无味。触之染手。以色深、片块大者为佳。
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为氧化铁。
性味
辛;苦;寒;无毒
鉴别
取本品粉末0.2g,加稀盐酸4ml,振摇,使溶解,滤过,滤液显铁盐的各种反应。取本品约0.5g,加稀盐酸约2ml,振摇,静置。取上清液照下述方法试验:①取上清液,滴加亚铁氰化钾试液2滴,即生成深蓝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稀盐酸中不溶,但加氢氧化钠试液,即分解成棕色沉淀。(检查铁盐)②取上清液,滴加硫氰酸铵试液,即显血红色。(检查铁盐)
炮制
《日华子本草》:煅后飞,淘去粗赤汁,烘干用。
归经
心;肝;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镇心平肝。主疔疮肿毒;漆疮;口疮;重舌;疥癣;烫伤;毒虫螫伤;脚气;癫狂
用法用量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内服:研末水调。
复方
①治疔疮:用多年墙内或泥土中锈钉,洗净,以灰火内燃,入醋内淬,待冷,用刀刮钉绣,又于火内煅红入醋淬,仍前刮末,再三如此煅淬,刮末用纱帛细罗包裹。遇人有此证,略将疮口拨开,挑药末在内,不以是为膏。(《普济方》)②治疔肿:铁衣末,以人乳和敷之。(《普济方》)③治脚腿红肿,热如火炙,俗名赤游风:铁锈水涂解之。(《圣济方》)④治重舌肿胀:铁锈锁烧红,打下锈,研末,水调二钱噙咽。(《生生编》)⑤治汤火伤疮:青竹烧油,同铁锈搽之。(《积德堂经验方》)⑥治风瘙瘾疹:铁锈磨水涂之。(《濒湖集简方》)⑦治内热遗精:铁锈末,冷水服一钱,三服止。(《活人心统》)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主恶疮疥癣,和油涂之。蜘蛛虫等咬,和蒜磨敷之。2.《日华子本草》:治癎疾,镇心,安五脏。能黑鬓发。3. 陶华:铁锈水和药服,性沉重,最能坠热开结。4.《纲目》:平肝坠热,消疮肿,口舌疮。醋磨涂蜈蚣咬。5.《本草汇言》:解疔毒,消恶疮,退风癣,散脚气壅肿。《嘉佑方》治伤寒热实结胸,磨水入承气汤服之。6.《本经逢原》:妇人产后阴挺不收,和冰片研水服之。蠼螋、蜈蚣咬,和蒜涂之。7.《医林篡要》:补心宁神,解毒除热。朽铁上赤衣,涂漆疮。8. 《本草经疏》:铁锈,其味辛苦,气寒。恶疮疥癣,湿热所生;蜘蛛虫咬,毒气伤血,辛苦能除湿热,寒能解热毒气,故主之也。又秘法,取露天入土者,研极细,同蟾酥、脑、麝,以金针刺入疔疮中,令至根,然后以药塞入,能拔疔根。
摘录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辞典》:铁锈
拼音注音
Tiě Xiù
别名
铁衣(《普济方》),铁线粉(《养生经验合集》)。
出处
《本草拾遗》
来源
为铁露置空气中氧化后生成的红褐色锈衣。
性味
①《本草经疏》:"味辛苦,气寒。"
②《本经逢原》:"辛,寒,无毒。"
炮制
《日华子本草》:"煅后飞,淘去粗赤汁,烘干用。"
归经
《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镇心平肝。治疗疮肿毒,口疮,重舌,疥癣,烫伤,毒虫螫伤,痫病。
①《本草拾遗》:"主恶疮疥癣,和油涂之。蜘蛛虫等咬,和蒜磨敷之。"
②《日华子本草》:"治痫疾,镇心,安五脏。能黑鬓发。"
③陶华:"铁锈水和药服,性沉重,最能坠热开结。"
④《纲目》:"平肝坠热,消疮肿,口舌疮。醋磨涂蜈蚣咬。"
⑤《本草汇言》:"解疔毒,消恶疮,退风癣,散脚气壅肿。《嘉佑方》治伤寒热实结胸,磨水入承气汤服之。"
④《本经逢原》:"妇人产后阴挺不收,和冰片研水服之。蠼螋、蜈蚣咬,和蒜涂之。"
⑦《医林纂要》:"补心宁神,解毒除热。朽铁上赤衣,涂漆疮。"
用法用量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内服:研末水调。
复方
①治疔疮:用多年墙内或泥土中锈钉,洗净,以灰火内煅,入醋内淬,待冷,用刀刮钉锈,又于火内煅红入醋淬,仍前刮末,再三如此煅淬,刮末用纱帛细罗包裹。遇人有此证,略将疮口拨开,挑药末在内,不以是为膏。(《普济方》)
②治疔肿:铁衣末,以人乳和敷之。(《普济方》)
③治脚腿红肿,热如火炙,俗名赤游风:铁锈水涂解之。(《圣济方》)
④治重舌肿胀:铁锈锁烧红,打下锈,研末,水调二钱噙咽。(《生生编》)
⑤治汤火伤疮:青竹烧油,同铁锈搽之。(《积德堂经验方》)
⑥治风瘙瘾疹:铁锈磨水涂之。(《濒湖集简方》)
⑦治内热遗精:铁锈末,冷水服一钱,三服止。(《活人心统》)
各家论述
《本草经疏》:"铁锈,其味辛苦,气寒。恶疮疥癣,湿热所生;蜘蛛虫咬,毒气伤血,辛苦能除湿热,寒能解热毒气,故主之也。又秘法,取露天入土者,研极细,同蟾酥、脑、麝,以金针刺入疔疮中,令至根,然后以药塞入,能拔疔根。"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铁篱巴果
- 峨屏草
- 铁
- 瓢瓜
- 青蒿囊虫
- 二叶舌唇兰
- 苹果
- 雀麦
- 鼠李皮
- 铁线莲
- 矮陀陀
- 飞扬草
- 茱苓草
- 藕粉
- 青羊胆
- 铁骨银参
- 过江龙子
- 糖芥
- 红丝线
- 峨眉黄芩
- 千脚虫
- 朱砂根
- 狗牙根
- 人面子根皮
- 高梁泡叶
- 青榨槭
- 鳍蓟
- 柳叶亚菊蒿
- 牛藤
- 黑豆衣
- 六月寒
- 凹裂毛麝香
- 铁海棠
- 鸜雉
- 青钱柳叶
- 鼠曲草
- 蛇王藤
- 青龙藤
- 青竹标根
- 鹈鹕脂油
- 榼藤
- 黄莲花
- 野豇豆
- 露水草
- 多穗石柯
- 稻草
- 短齿楼梯草
- 黄毛榕
- 四川红淡叶
- 升药底
- 云南鸡矢藤
- 降真香
- 香橼
- 马鞭石斛
- 黄鼬
- 尾花细辛
- 原蚕子
- 小叶桑
- 簕竹
- 法半夏
- 蚕豆壳
- 衣鱼
- 芦竹
- 川莓
- 樗鸡
- 紫背草
- 水胡满
- 无患子树皮
- 黑心姜
- 槐耳
- 红鬼笔
- 迎春花
- 糖茶藨
- 自然铜
- 望月砂
- 鄂西天胡荽
- 大黄
- 三对叶丹参
- 乌榄仁
- 藏报春花
- 观音竹
- 牛筋果
- 牛尾泡
- 石楠
- 苔菜
- 獾骨
- 榉树皮
- 老虎须
- 熊脂
- 野山楂
- 蓝圆鲹
- 毛毡草
- 鸡蛋壳
- 马棘
- 牛蹄
- 野梧桐
- 大青木
- 刺蒺藜
- 棣棠花
- 鹅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