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肾草
《中华本草》:单肾草
拼音注音
Dān Shèn Cǎo
别名
鸡肾草
英文名
Petelot Habenaria
出处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裂瓣玉凤花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abenria petelotii Gagnep.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
原形态
裂瓣玉凤花,陆生草本植物,高35-60cm。块茎近长圆形,肉质。叶5-6枚,互生于近中部,基部抱茎;叶片椭圆形或披针形,长3-15cm,宽2-4cm,先端渐尖。总状花序,具6-12朵花,花淡绿色;花苞片狭披针形;中萼片卵状渐尖,舟状,长达1cm,宽约6mm,侧萼片披针形,先端渐尖,较长;花瓣从基部2裂,裂片条状,极长;边缘具缘毛,戎后面裂片长达15mm;前面裂片长约20cm;唇瓣3深裂,裂片和花瓣裂片相似,中裂片比侧裂片稍短;距长1.5-2.5cm,弧曲,到近先端明显膨大呈棒状,先端渐尖,柱头2裂,突起物伸长;子房中部弧曲,纺锤形,具短柄。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200m的山地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等地。
性味
甘;平
归经
肺;肝;肾经
功能主治
补肾清肺。主肾虚腰痛;阳痿;小儿遗尿;疝气;肺热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主治肾虚腰痛、肺热咳嗽,外伤出血、阳萎、疝气、少儿遗尿。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单肾草
别名
扇叶舌喙兰、独叶一支花、无柄一叶兰、雨流星草、鸡肾参、一面锣[四川木里盐源]
来源
兰科单肾草Hemipilia flabellata Bur. et Franch.,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贵州、云南。
性味
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
滋阴润肺,补虚益损。
主治肺燥咳吐腥痰,虚热,疝气,肾虚腰痛,小便脓血。用量0.5~1两。
中耳炎:线块根捣烂取汁滴耳。
外伤出血:鲜叶捣烂敷或干叶研末外撒。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斩龙草
- 驴肾
- 大对经草
- 獾油
- 女菀
- 绵参
- 喜树皮
- 八节毛
- 南天竹根
- 蓬莱草
- 刺果藤仲
- 桤木
- 卷耳
- 罗布麻
- 太平莓
- 葛上亭长
- 满天飞
- 回阳生
- 海龙
- 虫牙药
- 大叶藤
- 黄葵
- 草果药
- 龙珠
- 东风螺
- 金瓜草
- 花南星
- 子楝树根
- 野靛青
- 骆驼蹄瓣
- 浮尸草
- 桧叶
- 岩檀香
- 粗糠柴
- 黄花小二仙草
- 三消草
- 草血竭
- 帽兰
- 苍蝇草
- 秦岭冷杉
- 法半夏
- 猫儿屎
- 大瓦韦膜叶星蕨
- 盲肠草
- 鲎尾
- 老鼠竻
- 黄秦艽
- 樗鸡
- 黑蚂蚁
- 乌桕木根皮
- 匙羹藤
- 节节茶
- 管南香
- 白草根
- 金箔
- 煨姜
- 乔木紫珠
- 散血藤
- 玉米轴
- 柠条籽
- 人参条
- 鸭嘴花
- 千年耗子屎种子
- 大籽蒿
- 大铁扫把
- 红毛毡
- 蜥蜴
- 散血莲
- 漆树根
- 铁线草
- 地膏药
- 齿叶橐吾
- 胡杨
- 三花枪刀药
- 黄荆
- 玳瑁
- 茄子根
- 凤尾参
- 川滇桤木
- 制草乌
- 蛇接骨
- 升药底
- 岗梅
- 红雪柳
- 大块瓦
- 栝楼皮
- 草木王
- 海蓬子
- 透明草
- 大黄草
- 螳螂跌打
- 苦荞头
- 卡密
- 石青菜
- 酸果藤
- 铁牛钻石
- 一匹草
- 屎咕咕
- 鱼脑石
- 望月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