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齿铃子香
《中华本草》:钝齿铃子香
拼音注音
Dùn Chǐ Línɡ Zǐ Xiānɡ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科植物钝齿铃子香的带根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elonopsis odontochila Diels var.smithii(Kudo)C.Y.Wu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elonopsis odontochila Diels var.smithii(Kudo)C.Y.Wu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
钝齿铃子香,小灌木,高1-2m。茎密被短柔毛,多分枝。单叶对生;叶柄长1.5-2cm,被短柔毛;叶片卵圆形,长可达8cm,宽达5cm,先端近渐尖,基部心形,两面被短柔毛,边缘具细圆锯齿。聚伞花序;苞片叶状至线形;花萼钟状,萼齿5,宽三角形,无尖突;花冠黄色;外被微柔毛;,内面无毛;花冠下唇中裂片具微波状齿至牙齿;花柱略伸出于药外,子房无毛。成熟小坚果黑褐色,卵状椭圆形,连翅长约1cm,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2500m的河谷地区干旱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
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
疏风;散寒;通络。主风寒感冒;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0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蔛草
- 香菊
- 大冷水麻
- 兔头骨
- 芦花
- 罐子草
- 红缘层孔菌
- 三叶莲
- 银柴胡
- 杜鹃花果实
- 红椿
- 柿
- 短枝六道木
- 鮧鱼
- 白椴
- 紫背菜
- 等宽鳞毛蕨
- 白花铁线莲
- 玉溪天仙藤
- 大薸
- 大茶药根
- 土马鬃
- 宽唇神香草
- 北豆根
- 野花生
- 蒙自水芹
- 野核桃仁
- 石斑鱼
- 臭李皮
- 光里白
- 甘菊
- 红五加
- 牛角腮
- 蓝叶棵
- 海参肠
- 乌骨藤
- 皱叶变豆菜
- 红白二丸
- 小花琉璃草
- 小发散
- 白粉藤
- 紫茉莉子
- 白残花
- 野海椒
- 海蝰
- 柚叶
- 斯里兰卡肉桂
- 沙枣花
- 狭叶桃叶珊瑚
- 桦树皮
- 毒根斑鸠菊
- 山杨树皮
- 臭黄荆叶
- 嘉兰
- 杏仁
- 狗乳汁
- 三白草
- 滴血根
- 黄独零余子
- 银朱
- 苋菜
- 山红稗
- 沙叶铁线莲
- 芹花
- 布渣叶
- 回回豆
- 指天椒
- 美味牛肝
- 梅露
- 海木
- 白兰花
- 山荔枝果
- 黄唇鱼肝
- 黄蜀葵茎
- 云南美登木
- 狮子草
- 龙头节肢蕨
- 自消容根
- 田高粱
- 白僵蚕
- 桂花露
- 灯台树
- 滇南马钱
- 化血胆
- 白花蛇头
- 风箱树
- 象肉
- 大叶狼豆柴叶
- 榆树
- 粗榧根
- 麦门冬
- 走边疆
- 老米酒树
- 石楠
- 三叶海棠
- 金毛木通
- 桑叶露
- 草绣球
- 地柑
- 枳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