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斗菜
《*辞典》:漏斗菜
拼音注音
Lòu Dǒu Cài
别名
血见愁(《东北药植志》)
出处
《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小花耧斗菜或尖萼耧斗菜的带根全草。6~7月间采收,晒干。
原形态
①小花耧斗菜
多年生草本,高达40余厘米。基生叶多数,有柄,2回3出复叶,革质,小叶倒卵状楔形或线状披针形,长约1.5厘米,基部楔形,先端2~3浅裂或半裂,上面暗绿色,无毛,下面淡灰蓝色,有细毛,边缘稍外卷。花小,侧生,向外弯,花梗长约4厘米;萼片5,蓝紫色,稀为白色,长约1.5厘米,宽约1.2厘米;花瓣比萼片短一半,舷部白色,距短,呈囊状,蓝色;雄蕊多数;花柱细而微弯。蓇葖果常5个聚生,被腺毛。花期7~8月。
生于山坡、林缘。分布东北等地。
②尖萼耧斗菜,又名:猫爪花。
与上种的主要区别:花大,萼片广披针形,先瑞渐尖,紫红色或蓝紫色,稀白色:花瓣淡黄色;距长,较粗,先端内卷。
生于山麓草地、林边。分布东北。
功能主治
《黑龙江中药》:"通经活血,治月经不调,妇女血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熬膏,1~2钱,开水冲服。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海南蒟
- 水胡满根
- 小无心菜
- 散血藤
- 黄刺皮
- 轮伞五加
- 腥藤
- 绵参
- 鳖甲
- 白草
- 梗通草
- 黄花夹竹桃叶
- 蓝叶棵
- 蒌蒿
- 牛奶柴
- 芦笋
- 野亚麻
- 小广藤
- 五叶藤
- 叶上珠
- 桐子花
- 地贵草根
- 桔梗
- 栗花灯心草
- 毛蓼
- 桑耳
- 棉花根
- 岩藿香
- 猪蹄甲
- 紫参
- 大叶花椒
- 紫芝
- 柳叶绣球菊
- 红雀珊瑚
- 多苞糙苏
- 六棱菊
- 水栀叶
- 花唐松草
- 毛蜂斗草
- 枸骨树皮
- 乌榄叶
- 蚂蚁花根
- 水朝阳
- 虎耳草
- 羊胰
- 毛八角枫
- 灯台树
- 廊茵
- 乳白香青
- 黄花独蒜
- 猪仔笠
- 小盘木
- 多头苦荬
- 青蛙胆
- 白龙头
- 白子菜
- 三叉虎根
- 土牡蛎
- 芒叶小米草
- 蚕茧草
- 细芦子藤
- 山海螺
- 白蜡花
- 福建排草
- 李核仁
- 乌桕子
- 黄蜀葵
- 白茎鸦葱
- 狭叶瓦韦
- 高原鸢尾子
- 兰石草果
- 红辣树根
- 鸭肪
- 浆水
- 胃友果
- 化药
- 丁萝卜
- 碗蕨
- 刺果苏木
- 石菖蒲
- 毛大丁草根
- 昂天莲
- 番石榴干
- 人面子根皮
- 硫黄
- 九眼独活
- 草独活
- 苏木蓝
- 台湾土豆蔻
- 虾筏草
- 臭梧桐根
- 小火草
- 山柰
- 石芫茜
- 刺葡萄
- 柳叶斑鸠菊
- 六蛾戏珠
- 小红人
- 鸐雉
- 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