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靛
《*辞典》:蓝靛
拼音注音
Lán Diàn
别名
蓝淀(《本草拾遗》),青靛(《普济方》),靛青(《邓子禹家抄方》)。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草大青,豆科植物木蓝,爵床科植物马蓝或蓼科植物蓼蓝等叶所制成的染料。亦即制造青黛时之沉淀物。
性味
①《本草拾遗》:"寒。"
②《纲目》:"辛苦,寒,无毒。"
归经
《得配本草》:"入手少阴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治时行热毒,疔疮痈肿,丹毒,疳蚀,天疱疮。
①《本草拾遗》:"敷热疮,解诸毒,滓敷小儿秃疮热肿。"
②《纲目》:"止血,杀虫,治噎膈。"
③《东医宝鉴》:"敷热恶肿,蛇虺螫毒,兼解诸毒及小儿丹热,功同青黛。"
用法用量
外用:调敷。内服:水调或入丸剂。
复方
①治时气热毒,心神烦躁,狂乱欲走:蓝靛半大匙,以新汲水一盏,调分匀,顿服之。(《圣惠方》)
②治小儿丹:蓝淀敷,热即易。(《子母秘录》)
③治急疳蚀鼻口数日尽欲死:蓝淀涂所蚀上令遍,日十度,夜四,瘥止。(《千金翼方》)
④治误食水蛭:酒及土蓝靛绞汁,空心服。(《普济方》)
⑤治时行天泡疮:靛青,和甘草末、猪胆汁调敷。(《邓子禹家抄方》)
⑥治小儿腹内疳虫癖积:靛青一两,白牵牛子末三钱,和入靛青内,丸粟米大,每服五分,白汤下。(《邓子禹家抄方》)
各家论述
①《纲目》:"淀乃蓝与石灰作成,其气味与蓝稍有不同,而其止血拔毒杀虫之功,似胜于蓝。"
②《本草汇言》:"蓝淀,解热毒,散肿结,杀虫积之药也。古方有谓能止血者,乃金疮跌扑,伤损皮肉出血也,一敷即止,时人误认止血,投入吐衄血证服食药中,内有石灰,虽凉而燥,何堪入口,误食反致燥毒入咽,转加骚动血藏,蒙害者多,审之慎之。"
③《本草述》:"按蓝之能解毒,据方书中以板蓝根治中风,又大头疫病之痛,又治虫毒。乃蓝汁亦概谓其能解毒,且犹不土此也。时珍曰,有人病呕吐,服玉壶诸爽不效,用蓝汁入口即定,盖取其杀虫降火耳。若然,如蓝靛之由石灰合成者。时珍谓其拔毒杀虫之功,更胜于蓝矣。第卢氏切切致戒于石灰之为害,谓不如直用蓝汁,是亦非过慎也。愚意当酌用之,如止于解内热之毒,则板蓝根与蓝汁俱得效,若外敷则靛亦可用,并其脚不去可也。至于内服,用之散郁火,则靛花直当去其脚净,不唯防其有害,且取其轻清之气,不为浊气所累也。"
④《本草正义》:"篮淀,苦寒之性,解毒清热亦同蓝草,但加之石灰,则止血消肿杀虫之力尤胜。陈藏器谓其解诸毒,敷热疮,秃疮,热肿;濒湖谓能治噎膈,即石灰重坠,故能破坚积,消瘀血,且能杀虫也(噎膈有湿热生虫一证)。凡外疡热毒,疔疮痈肿及湿疮奇痒者,用作敷药皆佳。"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长梗千里光
- 慈竹花
- 王孙
- 川木香
- 赤铜屑
- 大避债蛾
- 马蔺
- 黑阳参
- 盘肠草
- 斑鸠菊
- 泥炭藓
- 大叶凤仙花
- 十萼茄
- 青兰
- 浙雁皮
- 佛肚花
- 苦楝花
- 裕民贝母
- 黄金凤
- 鸱鸺
- 大花卫矛果
- 翅茎蜂斗草
- 麻栎
- 华东膜蕨
- 风湿木
- 紫茉莉
- 三丫苦叶
- 锦地罗
- 苒苒草
- 香鼬
- 蟛蜞
- 水栀根
- 三叶金锦香
- 金凤藤
- 山飘儿草
- 刺血红
- 桃金娘
- 野辣烟
- 崖姜
- 蜈蚣七
- 莴苣
- 合欢花
- 粉叶地锦
- 石油菜
- 香石藤果
- 梁王茶
- 聚叶虎耳草
- 三面刀
- 蕹菜根
- 山辛夷
- 庵闾
- 杜根藤
- 黑顶卷柏
- 黑塔子叶
- 叩头虫
- 南瓜七
- 琴叶榕
- 白粉蝶
- 散血丹
- 青蟹
- 鸭脚黄连
- 芸香草
- 淡竹壳
- 麒麟吐珠
- 吐烟花
- 九龙藤
- 奶浆参
- 松下兰
- 山羊肝
- 辣蓼草
- 银柴胡
- 野木瓜
- 薄柱草
- 葎草根
- 野菰
- 鲟鱼
- 水枇杷
- 碗蕨
- 蜈蚣兰
- 莨菪叶
- 白花果
- 望江南子
- 红花青藤
- 蛇头草
- 山黄麻叶
- 凉粉草
- 竹节七
- 山姜
- 京大戟
- 蜗牛壳
- 小丁香
- 卤碱
- 搜山虎
- 黑海参
- 凤尾蕉叶
- 羊奶果
- 蛾药
- 寄马桩
- 番石榴果
- 筋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