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乌
《全国中草药汇编》:八角乌
拼音注音
Bā Jiǎo Wū
别名
活血莲[湖北、湖南]、金杯盂、独脚莲[福建]、橐吾、铁冬苋、大马蹄、大马蹄香、马蹄当归、一叶莲
来源
为菊科大吴风草属植物大吴风草Farfugium japonicum (L)Kitam.[Liguaria Kaempferi Kino].以全草入药。野生于深山、溪谷、石崖下等处。我国东南部各省有分布。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常绿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根状茎短细,且生条状枝根。基生叶有长柄,丛生,叶片肾形,长4~15厘米,宽6~30厘米,厚而有光泽,边缘波状,具凸头状细齿。花葶直立,高30~75厘米,幼时具密毛,渐脱落,有疏生苞叶,苞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无柄,基部多抱茎。10~12月开花,头状花序成疏生的伞房状,直径4~6厘米,有梗,长1.5~7厘米。总苞筒形,苞片长椭圆形,先端尖锐,稍有细毛;缘花舌状,长3~4厘米,宽5~6毫米,中央花管状,黄色。瘦果圆筒形,长5~6.5毫米,具有纹和短毛,冠毛长8~11毫米,棕褐色。
生境分布
野生于深山、溪谷、石崖下等处。我国东南部各省有分布,也有栽培。
化学成分
叶含挥发油约1%,油中主成分为己烯醛(β-α-hexenal C[XB]5[/XB]H[XB]9[/XB]CHO)具特有臭气,并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根含千里光酸(senecionic acid,为二甲基丙烯酸dimethyl-acrylic. C[XB]5[/XB]H[XB]8[/XB]O[XB]2[/XB])。
性味
辛、甘、微苦,凉。
功能主治
活血止血,散结消肿。用于咳嗽咯血,便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乳腺炎,痈疖肿毒。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复方
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八角乌叶7~8片(鲜干均可),鸡肉或猪瘦肉半斤。放在没煮过盐的瓦罐内,加水煮熟,临睡前半小时吃肉喝汤。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树葱
- 薄荷露
- 翅柄铁线蕨
- 斑茅花
- 翅柄蓼
- 高山栲
- 大黑药
- 赤石脂
- 大果卫矛
- 东北蛔蒿
- 黄花木
- 谷皮藤
- 华南鳞盖蕨
- 山藿香
- 山飘儿草
- 黄茄花
- 金花树
- 青藏虎耳草
- 雷五加叶
- 金橘根
- 山黄皮
- 迷迭香
- 松塔
- 柿蒂
- 松下兰
- 无花果根
- 鼍甲
- 蟋蟀
- 尾叶山柑
- 岩风子
- 虾壳钱
- 小山豆根
- 异被赤车
- 淫羊藿
- 野山茶
- 云南地黄连
- 中华绣线梅
- 紫花苣苔
- 山楂叶
- 甜瓜花
- 藜芦
- 灰毛婆婆纳
- 玳瑁肉
- 红雀珊瑚
- 红色新月蕨
- 九里香
- 三钻七
- 甘遂
- 曼陀罗叶
- 酸模叶
- 茉莉
- 菱粉
- 蚕豆壳
- 深山黄堇
- 大叶桉果
- 钝叶草
- 鹿藿
- 木馒头
- 牛蹄
- 铜苋菜
- 西红花
- 掌羽凤尾蕨
- 裸柱菊
- 老君须
- 燕麦灵
- 野茉莉
- 救必应
- 绣线菊子
- 黄木耳
- 防己
- 红背桂
- 兔脑
- 串铃
- 苍山黄堇
- 海鳗胆
- 刺茶美登木
- 炮姜
- 胡燕卵
- 孔公孽
- 香蕉
- 黄麻子
- 胆汁
- 指天蕉
- 兰花叶
- 地血香果
- 球花紫云英
- 大鲵
- 蓟罂粟根
- 二歧根莲花根
- 慈竹笋
- 扶芳藤
- 黄花补血草
- 鸡蛋壳
- 马鬃蛇
- 糖芥
- 麋骨
- 狗核树
- 酒药花
- 莲雾
- 落马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