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鸡草
《中华本草》:野鸡草
拼音注音
Yě Jī Cǎo
别名
小仙茅、小金锁梅、山韭菜、龙肾子、独脚仙茅
英文名
Herb of Gold Stargrass
出处
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药材基源:为仙茅科植物小金梅草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poxis aurea Lour.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小金梅草,多年生矮小草本。根茎球形或长圆形,肉质,内面白色,外面包有老叶柄的纤维残迹;根须状甚短。叶基生,4-12枚;叶片狭线形,长7-30cm,宽2-6mm,先端长尖,基部膜质,有黄褐色疏长毛;主脉3条,中脉明显。花茎纤细,由叶丛抽出,长2.5-10cm,或更长,被白色长柔毛;花被片6,黄色,长圆形,长6-8mm,宿存,有褐色疏长毛,内层的3枚,两侧膜质;维蕊6,着生于花被片基部,花丝短;子房下位,3室,长3-6mm,有疏长毛,花柱短,柱头3裂,直立。蒴果棒状,长6-12mm,成熟时3瓣开裂;种子多数,近球形,表面具瘤状突起。花期春、夏季。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野荒地。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
甘、微辛、温
功能主治
温肾壮阳;理气止痛。主肾虚腰痛;阳痿;失眠;寒疝腹痛
复方
①治病后阳虚:野鸡草三至五钱。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②治疝气:野鸡草三钱,小茴香一钱,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各家论述
《贵州草药》:温肾调气。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野鸡草
拼音注音
Yě Jī Cǎo
别名
小仙茅(《贵州药植目录》)。
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为石蒜科植物小金梅草的全株。夏、秋采收。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球形或长圆形,顶部冠以黑褐色的老叶纤维;根须状,甚短。叶根生,狭线形,长7~20厘米,宽1.5~5毫米,边缘疏生白色细长柔毛,主脉3条,中脉明显。花梗由叶丛抽出,纤细,长1.5~4厘米,被白色长柔毛,有花1~2朵;苞片小,刚毛状;花被裂片6,淡黄色,外面被白色长柔毛,内层的3瓣两侧膜质;雄蕊6,着生于花被裂片的基部;子房下位,棒状。蒴果棒状,3瓣裂。花期春、夏。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分布我国西南至东南各地。
性味
《贵州民间药物》:"性温,味甘微辛。"
功能主治
《贵州草药》:"温肾调气。"
复方
①治病后阳虚:野鸡草三至五钱。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②治疝气:野鸡草三钱,小茴香一钱。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姜叶三七
- 獐耳细辛
- 鸡爪草
- 回阳生
- 毛冬瓜叶
- 豆腐泔水
- 罗锅底
- 披散糖芥
- 黑面叶
- 毛鬼头伞
- 小毛蓼
- 臭藿香
- 美脉藁本
- 蓼大青叶
- 杏仁
- 苦葵鸦葱
- 丁香根
- 深山不出头
- 风毛菊
- 黄屈花
- 大九节铃
- 狗爪樟
- 顶果膜蕨
- 野花椒根
- 巨藻
- 白杜鹃花
- 木瓜
- 蜈蚣草根
- 水麻
- 响铃豆
- 细轴荛花
- 细叶防风
- 毛脉酸模
- 滇竹根七
- 白胶香
- 小青
- 使君子叶
- 黄水枝
- 茅膏菜根
- 囊距翠雀
- 滇瑞香
- 桑耳
- 虾须豆
- 蟾酥
- 灵香蒿
- 远志木蓝
- 金盏菊根
- 蚂蚁上树
- 尾叶山柑
- 天脚板
- 羊洪膻
- 麦芽
- 黄杨叶
- 红丝线
- 理肺散
- 白云花根
- 秤钩风
- 川木香
- 兴木蒂那布
- 毛杨梅皮
- 盲肠草
- 水黄杨木
- 刺萼悬钩子
- 倒生莲
- 羊胆
- 碗花草根
- 土当归
- 马鬃参
- 山佛手
- 蝙蝠葛
- 凤凰衣
- 红粉
- 仙环小皮伞
- 獾骨
- 椬梧
- 水牛角浓缩粉
- 河豚
- 喜树叶
- 红根草
- 硬骨藤
- 剑叶铁角蕨
- 海蕴
- 狗牙花
- 羊骨
- 山地豆
- 鳗鲡鱼血
- 苦艾
- 罗勒根
- 黄竹参
- 樱桃核
- 野鸡肉
- 红果参
- 臭灵丹
- 云南冻青叶
- 椿树花
- 九龙盘
- 绿萼梅
- 大叶桉果
- 香樟叶
- 老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