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鸡草
《中华本草》:野鸡草
拼音注音
Yě Jī Cǎo
别名
小仙茅、小金锁梅、山韭菜、龙肾子、独脚仙茅
英文名
Herb of Gold Stargrass
出处
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药材基源:为仙茅科植物小金梅草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poxis aurea Lour.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小金梅草,多年生矮小草本。根茎球形或长圆形,肉质,内面白色,外面包有老叶柄的纤维残迹;根须状甚短。叶基生,4-12枚;叶片狭线形,长7-30cm,宽2-6mm,先端长尖,基部膜质,有黄褐色疏长毛;主脉3条,中脉明显。花茎纤细,由叶丛抽出,长2.5-10cm,或更长,被白色长柔毛;花被片6,黄色,长圆形,长6-8mm,宿存,有褐色疏长毛,内层的3枚,两侧膜质;维蕊6,着生于花被片基部,花丝短;子房下位,3室,长3-6mm,有疏长毛,花柱短,柱头3裂,直立。蒴果棒状,长6-12mm,成熟时3瓣开裂;种子多数,近球形,表面具瘤状突起。花期春、夏季。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野荒地。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
甘、微辛、温
功能主治
温肾壮阳;理气止痛。主肾虚腰痛;阳痿;失眠;寒疝腹痛
复方
①治病后阳虚:野鸡草三至五钱。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②治疝气:野鸡草三钱,小茴香一钱,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各家论述
《贵州草药》:温肾调气。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野鸡草
拼音注音
Yě Jī Cǎo
别名
小仙茅(《贵州药植目录》)。
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为石蒜科植物小金梅草的全株。夏、秋采收。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球形或长圆形,顶部冠以黑褐色的老叶纤维;根须状,甚短。叶根生,狭线形,长7~20厘米,宽1.5~5毫米,边缘疏生白色细长柔毛,主脉3条,中脉明显。花梗由叶丛抽出,纤细,长1.5~4厘米,被白色长柔毛,有花1~2朵;苞片小,刚毛状;花被裂片6,淡黄色,外面被白色长柔毛,内层的3瓣两侧膜质;雄蕊6,着生于花被裂片的基部;子房下位,棒状。蒴果棒状,3瓣裂。花期春、夏。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分布我国西南至东南各地。
性味
《贵州民间药物》:"性温,味甘微辛。"
功能主治
《贵州草药》:"温肾调气。"
复方
①治病后阳虚:野鸡草三至五钱。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②治疝气:野鸡草三钱,小茴香一钱。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卷边桩菇
- 南方六道木
- 金钮扣
- 鄂豆根
- 桑柴灰
- 红辣树根
- 斑竹壳
- 莲生桂子草根
- 莲雾根
- 落花生油
- 落地小金钱
- 白前
- 柏枝节
- 暴马子
- 白带草
- 白云瓜梗
- 滨海前胡
- 莲座革菌
- 瓣蕊唐松草
- 莱菔叶
- 斑竹根
- 落花生枝叶
- 波叶紫金牛
- 落新妇根
- 柄马勃
- 剑麻
- 莲雾
- 桑蠹虫
- 柏子仁
- 白扁豆
- 莲座叶通泉草
- 斑茅
- 斑鸠占
- 草龙
- 莲蓬草
- 落霜红
- 白尼参
- 波罗蜜
- 白云瓜叶
- 白木
- 莲房
- 莱菔缨
- 落地荷花
- 白叶瓜馥木
- 白云瓜皮
- 萝芙木
- 斑地锦
- 萝卜防己
- 莱菔
- 白冷草
- 棒棒草
- 落地金钱
- 野黄麻
- 斑花杓兰
- 蒌蒿
- 标杆花
- 波缘楤木
- 白勒
- 白三七根
- 斑杖
- 马唐
- 白术
- 白山蓼
- 爆仗竹
- 萝芒树皮
- 白千层叶
- 白克马叶
- 柏树
- 落霜红根
- 萝藦
- 萝芙木茎叶
- 莲须
- 落新妇
- 莲状绢毛菊
- 落地生根
- 莲子
- 落叶梅
- 落花生
- 菱叶
- 葎草果穗
- 莲衣
- 菱
- 斑瓣虎耳草
- 莲生桂子花
- 落葵花
- 睡菜根
- 白地紫菀
- 白丁香
- 白及
- 柏树果
- 老牛揣
- 斑叶紫金牛
- 白婆婆纳
- 毛冬瓜根
- 鲎壳
- 卤碱
- 狗舌草
- 莲子草
- 大叶云实
- 萝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