鳙鱼头
《中华本草》:鳙鱼头
拼音注音
Yōnɡ Yú Tóu
来源
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鳙鱼的头。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tichthys nobilis (Richardson)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捞,捕捞后,取其头部,除去鳃,洗净,鲜用。
原形态
鳙鱼,体侧扁,稍高。腹鳍基底至肛门处有狭窄的肉棱。口端位,口裂稍向上倾斜。吻圆钝。眼小,下侧位,在头侧正中轴下方。鳃耙状如栅片,但不愈合,有鳃上器,耙数随个体增大而数量增多。鳞很小,侧线鳞99-115,背鳍3,7,很短,起点于腹鳍起点之后,胸鳍大而延长,末端起过腹鳍基部。臀鳍3,12-13。尾鳍深叉状,上下约等长。体灰黑色,背面和上侧面暗褐色,具黑色细斑。腹部银白色。各鳍条呈灰白色,并有不少黑斑。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为淡水中上层鱼类,行动迟缓,性情温和,以浮游动物为主食。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珠江、黄河、黑龙江等流域。现全国大部地区有人工饲养。
性味
味甘;性温
功能主治
补虚;散寒。主头晕;风寒头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个。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一枝蒿
- 合欢皮
- 臭黄荆根
- 栓皮栎
- 盐蛇
- 大黄茎
- 野木瓜果
- 牡蛎
- 红牛尾七
- 有柄石韦
- 鯮鱼
- 广东升麻
- 鹰头
- 麻根
- 白子菜
- 樗鸡
- 刮筋板
- 草木王
- 鹅
- 桃枝
- 秤钩风
- 吐烟花
- 荔枝草
- 胆南星
- 丝瓜
- 五月霜
- 风车儿
- 金钱白花蛇
- 地筋
- 簕欓
- 萹蓄
- 鲎
- 蝌蚪
- 石彭子
- 黄颡鱼涎
- 山麻黄
- 龙血树
- 玳玳花
- 高粱根
- 牛金子
- 浮尸草
- 黄水枝
- 管南香
- 椿树花
- 盲肠草
- 地笋
- 木虾公
- 骆驼黄
- 禹余粮
- 蛇王藤
- 金纽子
- 飞机草
- 三花枪刀药
- 地膏药
- 桧叶
- 防风叶
- 羊屎条根
- 卷耳
- 豉虫
- 艾麻草
- 桦菌芝
- 合掌消
- 乔木紫珠
- 蛤蟆草
- 玳瑁肉
- 树萝卜
- 铁落
- 薄柱草
- 三品一枝花
- 玄精石
- 八节毛
- 野冬菊
- 山莴苣
- 大叶白纸扇
- 黑及草
- 麦撇花藤
- 蘽根
- 托盘
- 黍根
- 石莲子
- 毛冬瓜叶
- 山乌桕
- 山佛手
- 西藏桃叶珊瑚叶
- 蚌壳草根
- 三张叶
- 苹婆
- 方蟹
- 红瑞木果
- 歪头菜
- 红楠
- 双肾子
- 黑腺珍珠菜
- 荜茇根
- 盐肤子
- 九牛力
- 山桂花
- 百舌鸟
- 毛女贞
- 豪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