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尾
《中华本草》:貂尾
拼音注音
Diāo Wěi
别名
黑貂、栗鼠、貂鼠、松狗
英文名
Sable tail or fur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1.《纲目》:貂鼠,今辽东、高丽及女真、鞑靼皆有之。其鼠大如獭而尾粗,其毛深寸许,紫黑色,蔚而不耀。毛带黄色者为黄貂,白色者为银貂。肉,气味甘平无毒。
来源
药材基源:为鼬科动物紫貂的尾毛。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rtes zibellina L.
原形态
紫貂,体长38-56cm,尾长12-18cm,体重0.5-0.8kg。体形细长。鼻面部尖。耳大,略成三角形。四肢短,5趾,爪小而弯曲锐利。冬季毛茸密,绒毛丰厚,连掌全都被毛。全身棕褐色,稍掺黄白色毛。头颈部颜色谈,呈灰棕色,喉胸部呈橙黄色,胸部杂有棕褐色毛。尾毛蓬松。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寒冷地带树林中筑巢于树洞或树根下,石堆内。夜间较活跃,善爬树。单独生活。以小型啮齿类为食,亦食松鼠、松子、兔、鸡、浆果等。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等地。
性味
甘;平
归经
肺经
功能主治
解毒敛疮。主冻疮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敷;或香油调搽。
各家论述
《养素园传信方》:冻疮,烧存性为末,掺烂处。未破者,香油和搽。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貂尾
拼音注音
Diāo Wěi
出处
《纲目拾遗》
来源
为鼬科动物紫貂的尾或皮毛。
原形态
紫貂,又名:黑貂(《国策》),栗鼠(《尔雅翼)),貂鼠、松狗(《纲目》)。
体长38~56厘米,尾长12~18厘米,体重0.5~0.8公斤。体形细长。鼻面部尖。耳大,略成三角形。四肢短,五趾,爪小而弯曲锐利。冬季毛茸密,绒毛丰厚,连掌跖全都被毛。全身棕褐色,稍搀黄白色毛。头颈部颜色淡,呈灰棕色,耳部更淡。颊部灰棕色,喉胸部呈橙黄色,胸部杂有棕褐色毛。尾毛蓬松。
栖于寒冷地带树林中,筑巢于树洞或树根下、石堆内。夜间较活跃,善爬树。单独生活。以各种小型啮齿类为食,亦食松鼠、兔、鸟类和鸟卵、松子、浆果等。4~7月间交配,怀孕期9~10个月。每胎1~4仔。
生境分布
分布黑龙江、吉林、新疆等地。
功能主治
《养素园传信方》:"冻疮,烧存性为末,掺烂处。未破者,香油和搽。"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丹参
- 瞿麦
- 矮脚苦蒿
- 苏木蓝
- 独叶一枝花
- 旱柳叶
- 密花轮环藤
- 黄花苜蓿
- 七叶子
- 刺龙牙
- 牛心果
- 白子菜
- 蛋不老
- 人参子
- 短柄五加
- 蒲公英
- 钓鱼竿
- 蜘蛛香
- 屈头鸡根
- 贯众
- 柔毛水杨梅
- 寒莓根
- 止痢蒿
- 灰绿水苎麻
- 黄鳝藤根
- 蜀葵子
- 龙利叶花
- 牛角瓜
- 车前
- 柱果木榄叶
- 碗花草
- 何首乌
- 女萎
- 香叶根
- 酸水草
- 黄颔蛇骨
- 地瓜根
- 胡桃仁
- 芋头
- 香柏
- 紫石英
- 白狼毒
- 鸡心七
- 金腰
- 朴树皮
- 干岩矸
- 紫靛
- 蜜桶花
- 大青盐
- 化血胆
- 倒地铃
- 大叶紫珠
- 鳝鱼血
- 散血莲
- 人参花
- 烟筒花
- 线叶金鸡菊
- 长白楤木
- 黑沙蒿子
- 稻草
- 黑大豆
- 牛西西
- 苦碟子
- 牛尾蒿
- 青蛙
- 獭肝
- 过岗龙
- 野扁豆
- 鹊豆
- 布荆
- 五托莲
- 悬钩子
- 细枝柃
- 霹水草
- 三角咪
- 螃蟹七
- 海石鳖
- 牛筋果
- 润肺草
- 牛舌头
- 牙新渊
- 血散薯
- 珊瑚草
- 荛花根
- 石刷把
- 白酒草
- 林檎根
- 酸梅簕
- 燕麦草
- 血盘草
- 鸡肫草
- 血满草
- 荡皮参
- 络石果
- 粉绿藤
- 马桑根
- 阿月浑子
- 山绿茶
- 牛筋草
- 石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