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尾
《中华本草》:貂尾
拼音注音
Diāo Wěi
别名
黑貂、栗鼠、貂鼠、松狗
英文名
Sable tail or fur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1.《纲目》:貂鼠,今辽东、高丽及女真、鞑靼皆有之。其鼠大如獭而尾粗,其毛深寸许,紫黑色,蔚而不耀。毛带黄色者为黄貂,白色者为银貂。肉,气味甘平无毒。
来源
药材基源:为鼬科动物紫貂的尾毛。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rtes zibellina L.
原形态
紫貂,体长38-56cm,尾长12-18cm,体重0.5-0.8kg。体形细长。鼻面部尖。耳大,略成三角形。四肢短,5趾,爪小而弯曲锐利。冬季毛茸密,绒毛丰厚,连掌全都被毛。全身棕褐色,稍掺黄白色毛。头颈部颜色谈,呈灰棕色,喉胸部呈橙黄色,胸部杂有棕褐色毛。尾毛蓬松。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寒冷地带树林中筑巢于树洞或树根下,石堆内。夜间较活跃,善爬树。单独生活。以小型啮齿类为食,亦食松鼠、松子、兔、鸡、浆果等。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等地。
性味
甘;平
归经
肺经
功能主治
解毒敛疮。主冻疮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敷;或香油调搽。
各家论述
《养素园传信方》:冻疮,烧存性为末,掺烂处。未破者,香油和搽。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貂尾
拼音注音
Diāo Wěi
出处
《纲目拾遗》
来源
为鼬科动物紫貂的尾或皮毛。
原形态
紫貂,又名:黑貂(《国策》),栗鼠(《尔雅翼)),貂鼠、松狗(《纲目》)。
体长38~56厘米,尾长12~18厘米,体重0.5~0.8公斤。体形细长。鼻面部尖。耳大,略成三角形。四肢短,五趾,爪小而弯曲锐利。冬季毛茸密,绒毛丰厚,连掌跖全都被毛。全身棕褐色,稍搀黄白色毛。头颈部颜色淡,呈灰棕色,耳部更淡。颊部灰棕色,喉胸部呈橙黄色,胸部杂有棕褐色毛。尾毛蓬松。
栖于寒冷地带树林中,筑巢于树洞或树根下、石堆内。夜间较活跃,善爬树。单独生活。以各种小型啮齿类为食,亦食松鼠、兔、鸟类和鸟卵、松子、浆果等。4~7月间交配,怀孕期9~10个月。每胎1~4仔。
生境分布
分布黑龙江、吉林、新疆等地。
功能主治
《养素园传信方》:"冻疮,烧存性为末,掺烂处。未破者,香油和搽。"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全叶青兰
- 汉中防己
- 刺柏
- 地黄瓜
- 吊兰
- 青通草
- 烟筒花
- 枸橘
- 蛤仔壳
- 水蛇皮
- 南烛叶
- 樟木
- 温泉
- 漆树皮
- 醋
- 梵天花根
- 槐枝
- 台湾磨盘草
- 桃枝
- 海龙
- 南板蓝叶
- 黄水藨叶
- 一把伞
- 山刺柏
- 藤乌头
- 地绵绵
- 腊梅
- 豹皮菇
- 石通
- 红萆薢
- 南方露珠草
- 蓝锭果
- 臭柏
- 红茄苳
- 小花老鼠簕果
- 甜叶菊
- 甘草头
- 火腿
- 五脉绿绒蒿花
- 小芸木
- 川层草
- 新木姜子
- 火炭母草根
- 宽瓣红景天
- 浙雁皮
- 赛繁缕
- 云防风
- 水蛇
- 蜂糖罐
- 苎麻根
- 路郎鸡
- 落花生油
- 鹌鹑
- 獐髓
- 东方狗脊
- 软皮树
- 亮叶桦
- 沙枣胶
- 山芹根
- 称星蛇
- 笔仔草
- 黄花绿绒蒿
- 饭团根
- 小茜草
- 车螯
- 桑芽
- 藕粉
- 金荞麦茎叶
- 牛奶浆根
- 鸡爪槭
- 豆渣树
- 鸭脚木
- 菱茎
- 雀头血
- 万年藓
- 南沙参
- 马比木
- 芜荑酱
- 毛蕊花
- 竹节七
- 绣球防风果
- 南烛根
- 牛耳枫
- 栾樨
- 雕骨
- 见血住
- 野决明
- 豪猪肉
- 番红花
- 驴头
- 蒺藜根
- 长叶紫珠
- 铁扫帚
- 水芋
- 药用倒提壶
- 厚朴
- 光叶闭鞘姜
- 牛奶莓
- 地红子根
- 棉子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