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
《中华本草》:白芥
拼音注音
Bái Jiè
别名
胡芥、蜀芥、辣菜、白辣菜。
英文名
Stem and leaf of White Mustard
出处
出自1.《唐本草》。2.《本草拾遗》:白芥,生太原。如芥而叶白,为茹食之甚美。3.《纲目》:白芥,处处可种,但人知莳之者少尔。以八、月下种,冬生可食。至春深茎高二、三尺,其叶花而有丫,如花芥,叶青白色,茎易起而中空,性脆,最畏狂风大雪,须谨护之,乃免折损。三月间开黄花,香郁,结角如芥角,其子大如粱米,黄白色。又有一种,大而中实者尤高,其子亦大,此菜虽是芥类,迥然别种也,然入药胜于芥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嫩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napis alba L.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摘嫩茎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白芥 一年生或二年生粗壮草本,高40-120cm。茎直立,具纵棱,上部多分枝,被散生白色硬毛。叶互生。质薄,具柄;茎基部叶片大头现状裂或近全裂,宽椭圆形或卵圆形,长6-15cm,宽2-3cm,顶裂片大。有侧裂片l-3对,边缘具疏齿;茎生叶较小,具短柄,向上裂片数渐少。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牛;萼片小4,绿色,直立,披针形或长圆形.基部具爪;雄蕊6,4长2短,长雄蕊长8.5-9.5mm,短雄蕊长6-6.5mm;雌蕊l,子房长柱形,长9-10mm,密被白争长刺毛。长角果圆柱形长2-2.5cm,密被白色硬刺毛,果瓣在种子间缢缩成念珠状,角果先端具扁平剑形的喙。种子近球形,淡黄色。花期4-6月,果期5-7月。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较耐干旱,喜阳光,适宜肥沃湿润的砂质壤土栽培,忌瘠薄或低洼、积水地。[br]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春播或秋播。播种前,先将种子放在15%食盐水中浸泡20min,或在30℃温水中浸泡2-4h,取出,稍晾干,掺倍量细土,进行条播,覆土10cm,稍加镇压,浇水。[br]播后约10-15d出苗,苗高15cm左右间苗,株距10-15cm,定苗后,追肥1次,并进行浇水,浇水次数视土壤干湿程度而定。生长期间忌施过量氮肥,以防枝叶徒长,影响产量。[br]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油菜炭疽病,发病初期可喷代森锰锌或多菌灵。油菜苗核病,发病期间可喷4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3%纹枯利粉剂。
生境分布
原产于欧洲。我国辽宁、山西、新疆、山东、安徽、四川、云南多有栽培。
形状
性状鉴别 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叶倒卵形,长3-10cm,大头羽裂或近全缘,顶端裂片较大,两侧裂片1-3对,边缘波状或具疏齿。表面墨绿色、黄绿色或枯黄色,稍粗糙,有类白色粗毛。质脆易碎,受潮变软,气微,搓之有辛辣气。
化学成分
含白芥子甙(sinalbin),芥子酶,芥子碱(sinapine)。
性味
辛;温
归经
肺经
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利气化痰。主脘腹冷痛;咳嗽痰喘
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煮食。
注意
凡疮疡、目疾、痔疮、便血及平素热盛之患者忌食。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主冷气。2.《医学入门》:能发汗,散腹中冷气作痛。3.《现代实用中药》:镇咳,并治胃病。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白芥
拼音注音
Bái Jiè
别名
胡芥(《蜀本草》),蜀芥(《纲目》)。
出处
《唐本草》
来源
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嫩茎叶。
原形态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茎较粗壮,高达1米,全体被稀疏粗毛。叶互生;茎基部的叶具长柄,叶片宽大,倒卵形,长10~15厘米,最宽处达5厘米以上,琴状深裂或近全裂,裂片5~7,先端大,向下渐小;茎上部的叶具短柄,叶片较小,裂片较细;近花序之叶常少裂。总状花序顶生;小花梗长1厘米左右;花萼4,绿色,直立;花冠黄色,长方卵形,基部有直立长爪;雄蕊6,4强;子房长方形,密被白毛,花柱细长,柱头小。长角果广线形,长2~3厘米,密被粗白毛,着生种子部分常有浅度缢缩,先端有喙,喙部不生种子,光滑无毛。种子圆形,淡黄白色,直径1.5~2毫米。花期4~6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多有栽培。
性味
《开宝本草》:"味辛,温,无毒。"
归经
《本草经疏》:"入肺。"
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治咳嗽气急,胃、腹冷痛。
①《本草拾遗》:"主冷气。"
②《医学入门》:"能发汗,散腹中冷气作痛。"
③《现代实用中药》:"镇咳,并治胃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
注意
凡疮疡、目疾、痔疮、便血及平素热盛之患者忌食。
复方
①反胃上气。用白芥子末一、二钱,酒冲服。
②热痰烦晕。用白芥子、大戟、甘遂、硭硝、朱砂,等分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汤送下。此方名"白芥丸"。
③腹冷气起。用白芥子一升,微炒,研为末,加开水沁过的蒸饼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姜汤送下十丸,甚效。
④肿毒初起。用白芥子为末,加醋调涂。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掌叶榕
- 白毛鹿茸草
- 过坛龙
- 浙江过路黄
- 短小蛇根草
- 章鱼
- 黑节草
- 扁蕾
- 短柄忍冬
- 中华剑蕨
- 棕榈皮
- 白花龙胆
- 竹鸡
- 白胶香
- 白脚威灵
- 鬼灯笼根
- 变叶榕
- 梓木
- 白毛夏枯草
- 白粉蕨
- 白毛藤根
- 毡盖木耳
- 盾叶莓
- 扁蒲扇
- 扁樱桃
- 王瓜子
- 中间骨牌蕨
- 张公鱼
- 黄鼠狼
- 白毛草
- 黑鹅脚板
- 骨节草
- 盾叶薯蓣
- 钝叶蔷薇
- 小山稔
- 小杉藻
- 松鼠
- 小柿子叶
- 下田菊
- 海蚯蚓
- 小山豆根
- 盐匏藤
- 小果皂角
- 滇南千里光
- 小果排草
- 火秧竻叶
- 小无心菜
- 小团叶根
- 小儿腹痛草
- 小叶云实
- 小乌泡
- 玉蜀黍根
- 黄花夹竹桃
- 小报春花
- 石蟾蜍
- 鲤鱼目
- 香石藤叶
- 马兜铃
- 小垂头菊
- 小朴松实
- 鳡鱼
- 小广藤
- 红直当药
- 红花鹅掌柴
- 小五彩苏
- 小喇叭
- 千金子
- 小叶小羽藓
- 小构树叶
- 小扁豆
- 小果野葡萄藤
- 黄皮叶
- 小果蕗蕨
- 马桑
- 小天冬
- 小扁豆根
- 小漆树
- 大苦草
- 狗肝菜
- 小天蒜
- 小乌泡根
- 小发散
- 小伸筋草
- 小柳拐
- 小万年草
- 小大黄
- 小六月寒
- 小旋鸡尾
- 小千金
- 小升麻
- 小棕皮头
- 小檗
- 小棕包
- 小儿血参
- 小叶柳
- 小地松
- 小果千金榆
- 小朝天罐
- 小果倒地铃
- 小九头狮子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