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草
《中华本草》:透明草
拼音注音
Tòu Mínɡ Cǎo
别名
玻璃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小叶冷水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lea microphylla(L.)Liebm.[Parietaria microphylla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达10cm以下。茎直立纤细或披散,多分枝,绿色或微紫。叶2列,对生,其相对的1枚较小;叶柄长1-3mm;叶片倒卵形,长4-6mm,宽2-3mm,先端钝,基部楔形,上面沿中脉疏被粗毛或无毛,钟乳体横向排列整齐,长线形,分布均匀,下面在中脉上被柔毛或无毛,全缘;中脉明显,网脉下面明显。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序短而密,雄花序在下部,雄花被片4,先端有小尖头;雄蕊4,花药近圆形,当药开时,摇荡之,则雄蕊散出如雾之花粉;雌花被3,通常与子房等长;子房卵状长椭圆形。瘦果卵形,扁压,有尖头。花期夏、秋季,果期秋季。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湿墙上或村舍旁。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原产南美洲热带。
性味
淡;涩;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痈疮肿痛;丹毒;无名肿毒;烧伤烫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鲜全草,捣敷;或绞汁涂。内服:煎汤,5-15g。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透明草
别名
小叶冷水花
来源
荨麻科透明草Pilea microphylla (L.) Liebm.,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广西。
性味
淡、涩,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
痈疮肿痛,无名肿毒:鲜全草捣烂,调红糖少许,外敷。
烧烫伤:鲜全草捣烂,绞汁外涂。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淡味当药
- 蛤壳
- 假木通
- 牛髓
- 广香藤
- 合欢皮
- 栓皮栎
- 大黄茎
- 三七
- 蔓草虫豆
- 红皮
- 豆腐渣果根
- 马甲子根
- 白叶火草
- 苦瓜叶
- 豹皮樟
- 花椒簕
- 刷把草根
- 对虾
- 知母
- 地盘松球
- 红牛尾七
- 白茅根
- 广东升麻
- 土贝母
- 刺竹笋
- 香豆蔻
- 华东瓶蕨
- 桃枝
- 老枪谷子
- 白背叶
- 巴豆油
- 砂仁壳
- 文冠果
- 土马骔
- 蛮刀背
- 倒爪草
- 九牛力
- 椰子浆
- 绿萼梅
- 石吊兰
- 百舌鸟
- 岩泽兰
- 腊雪
- 光果南蛇藤
- 刺海松
- 车前子
- 冬瓜
- 巴戟天
- 大花素馨花
- 益母草
- 蝴蝶树
- 四川澄茄子
- 粗糠柴
- 羊屎条花
- 疳积药
- 石指甲
- 蓝花子
- 崖姜
- 白蔻
- 高粱根
- 柞木根
- 栝楼皮
- 野罂粟壳
- 臭黄荆根
- 土连翘
- 木本猪毛菜
- 青竹标
- 冰草
- 芸香
- 土常山
- 四大天王
- 大叶黄杨根
- 萹蓄
- 胆南星
- 法半夏
- 五月霜
- 地膏药
- 铜线草
- 三花枪刀药
- 野冬菊
- 刷把草
- 桔梗芦头
- 白鹇
- 苦绳
- 血桐
- 了哥王根
- 鸬鹚(鸬鹚)
- 刘寄奴
- 祁州一枝蒿
- 草灵脂
- 桧叶
- 血党
- 卡密
- 牛马藤
- 牛金子
- 绵萆薢
- 栗毛球
- 木槿根
- 节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