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
《中华本草》:栀子花
拼音注音
Zhī Zi Huā
别名
薝卜花、山栀花、野桂花、白蟾花、雀舌花、玉瓯花、玉荷花
英文名
flower of Capa Jasmine
出处
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山栀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2.Gardenia jasminlides Ellis var. fortuniana (lindl.) Hara。6-7月采摘,鲜用或晾干。
原形态
1.山栀 原植物详栀子条。2.重瓣栀子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状,高达2m。花萼简倒圆锥形,顶端6深裂,裂片条状披针形,长3.5-4.5cm;花冠简长4-8cm,重瓣,花瓣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5-6.5cm,宽1.2-3.5cm;雌雄蕊退化。花期6-7月。
生境分布
华东、中南各地栽培。产于浙江、江西、湖南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本品为不规则团块或类三角锥形。表面淡棕色或棕色。萼简卵形或倒卵形,先羰5-7裂,裂片线状披针形。花冠旋卷,花冠下部连成简状,裂片多数,倒卵形至倒披针形。雄蕊6,花丝极短。质轻脆。昀碎。气芳香,味淡。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
性味
寒;苦
归经
肺;肝经
功能主治
清肺止咳;凉血止血。主肺热咳嗽;鼻衄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或焙研吹鼻。
复方
①治伤风,肺有实痰、实火,肺热咳嗽: 栀子花三朵。蜂蜜少许同煎服。(《滇南本草》)②治鼻血不止: 栀子花数片,焙干为末,吹鼻。(《滇南本草》)
各家论述
《滇南本草》:泻肺火,止肺热咳嗽,止衄血,消痰。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栀子花
拼音注音
Zhī Zi Huā
别名
山栀花(《纲目》),野桂花、白蟾花、雀舌花(《滇南本草》整理本)。
出处
《滇南本草》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山栀的花。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栀子"条。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
性味
《滇南本草》:"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肺,凉血。治肺热咳嗽、鼻衄。
《滇南本草》:"泻肺火,止肺热咳嗽,止衄血,消痰。"
复方
①治伤风,肺有实痰、实火,肺热咳嗽:栀子花三朵。蜂蜜少许同煎服。(《滇南本草》)
②治鼻血不止:栀子花数片,焙干为末,吹鼻。(《滇南本草》)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绛梨木
- 无风自动草
- 银白杨叶
- 猬脑
- 天麻子
- 山丹
- 芦花
- 小叶枇杷
- 树甘草
- 带鱼
- 扇子七
- 茺蔚子
- 蝮蛇骨
- 甘遂
- 圆瓣冷水花
- 粟芽
- 苦刺
- 野扁豆
- 粟米
- 金沸草
- 灰贯众
- 荔枝核
- 花酸苔
- 黄明胶
- 雪下红
- 阴(句黾)
- 橙子皮
- 大叶樱叶
- 地锦草
- 大叶千里光
- 野猪胆
- 山核桃
- 兰香草
- 蛇含石
- 松寄生
- 石楠
- 青药
- 桂花枝
- 云南红豆蔻
- 小苦参
- 薇籽
- 水半夏
- 莱菔子
- 球穗花千斤拔
- 大苞叶千斤拔叶
- 桦叶荚蒾
- 石头菜
- 单肾草
- 山绿茶
- 油鸭
- 野洋烟根
- 红管药
- 木槿根
- 细芦子藤
- 蜀葵根
- 山茶根
- 泡桐叶
- 四里麻
- 水珠草
- 刺楸树叶
- 羌活鱼
- 芙蓉叶
- 救军粮叶
- 水锦树
- 石吊兰
- 土碎补
- 玉蜀黍叶
- 白蔻
- 一口红
- 柠条籽
- 鸡冠虫
- 一枝黄花
- 雷公藤
- 四川澄茄子
- 山野豌豆
- 华风车子叶
- 碧桃干
- 林背子
- 鳞片水麻
- 羊心
- 枸橘刺
- 花叶矮沱沱
- 小三棵针
- 沙参
- 白叶火草
- 铁脚草
- 奶浆参
- 天浆壳
- 山胡椒根
- 云母石
- 四照花
- 三角风
- 金刚藤头
- 太白三七
- 榼藤
- 杨树花
- 飞天蠄蟧
- 苦楝花
- 蜈蚣
- 野山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