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麻
《中华本草》:田麻
拼音注音
Tián Má
别名
黄花喉草、白喉草、野络麻。
来源
药材基源:为椴树科植物田麻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choropsis tomentosa(Thunb.)Makino[Corchorus tomentosus Thunb.]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田麻 一年生草本,高40-60cm。分枝有星状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0.2-2.3cm;托叶钻形,长2-4mm,脱落;叶片卵形或狭卵形,长2.5-6cm,宽1-3cm,边缘有钝牙齿,两面均密生星状短柔毛;基出脉3条。花有细柄,单生于叶腋,直径1.5-2cm,萼片5片,狭窄披针形,大约5mm,花瓣5片,黄色,倒卵形;发育雄蕊15,每3枚成一束,退化雄蕊5,与萼片对生,匙状条形,长约1cm;子房被短茸毛。蒴果角状圆筒形,长1.7-3cm,有星状柔毛。果期秋季。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丘陵或低山干山坡或多石处。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及西南等地。
性味
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止血。主痈疖肿毒;咽喉肿痛;疥疮;小儿疳积;白带过多;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可用至30-6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田麻
别名
毛果田麻
来源
椴树科田麻Corchoropsis tomentosa (Thunb.) Makino,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东北、华北、华东、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
功能主治
平肝利湿,解毒,止血。主治小儿疳积,白带过多,痈疖肿毒。外用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无名子
- 水龙胆草根
- 李树叶
- 长叶水麻
- 茳芒决明
- 梧桐
- 番石榴子
- 向日葵子
- 牛耳散血草
- 鲨鱼肉
- 菝葜
- 小一把抓
- 金针菜
- 滇白药子
- 细轴荛花
- 大杜鹃
- 向日葵茎髓
- 小马齿苋
- 岗柃叶
- 滇常山花
- 小画眉草
- 锦鸡儿
- 软骨过山龙
- 麻皮
- 糖橘红
- 矩镰荚苜蓿
- 苘麻子
- 大黑蒿
- 水蛇
- 粟糠
- 野芫荽
- 菠菜
- 楤木白皮
- 长叶珊瑚果
- 碎米蕨
- 绢毛木姜子
- 小花酸藤子
- 藓生马先蒿
- 鸡公柴
- 桐木
- 箬叶
- 绛梨木叶
- 田基黄
- 血参
- 旋鸡尾
- 芋梗
- 山柑算盘子
- 星状风毛菊
- 冰球子
- 唐古特青兰
- 树头菜
- 小喇叭
- 黄蜀葵
- 滇崖爬藤
- 羯布罗香
- 散血草
- 杉木
- 蛏肉
- 旱田草
- 紫金标
- 盘羊睾丸
- 雪乌
- 草贝母
- 银柴胡
- 枇杷花
- 刷把草
- 松蘑
- 香叶
- 游草
- 柘树茎叶
- 韭菜莲
- 茶树根
- 地牯牛
- 一味药
- 华金腰子
- 祖师麻
- 叶上珠
- 黑大豆叶
- 藤碎补
- 竹林霄
- 朱砂根叶
- 青杠膏
- 南瓜蒂
- 蔓胡颓子
- 木半夏叶
- 禾叶毛兰
- 桃子
- 桃金娘花
- 桃叶
- 田高粱
- 大红花点地梅
- 珊瑚草
- 凤仙透骨草
- 光里白
- 五除叶
- 桃胶
- 鹿角霜
- 沙参
- 穗花杉根
- 肾子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