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英子
《中华本草》:紫云英子
拼音注音
Zǐ Yún Yīnɡ Zǐ
别名
蒺藜子、草蒺藜
英文名
Seed of Chinese Milkvetch
出处
出自《江西草药手册》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紫云英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tragalus sinicus L.采收和储藏:春、夏季果实成熟时,割下全草,打下种子,晒干。
原形态
紫云英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或匍匐,高10-40cm。奇数羽状复叶;托叶卵形,上面有毛;小叶7-13枚,倒卵形,长5-20mm,宽5-12mm,先端微凹或圆形,基部楔形,两面被长硬毛。总状花序近伞形,腋生,有花6-12朵,总花梗长5-15cm,苞片三角卵形,被硬毛;萼钟状,外面被长硬毛,5齿,齿与萼管等长,披针形;花冠紫色或白色,旗瓣长圆形,先端圆微缺,长7mm,宽4.5mm,翼瓣短,有爪和耳,龙骨瓣和旗瓣等长,有爪和耳;雄蕊10,二体(9)﹢1,花柱无毛。荚果线状长圆形,稍弯,长1-2cm,宽0.4cm,黑色,无毛。花期2-6月,果期3-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溪边或森林中潮湿处、山坡、山径旁。海拔400-3000m均可生长。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并广泛栽培。
形状
种子呈长方状肾形,两侧明显压扁,长达3.5mm;腹面中央内陷较深,一侧成沟状;表面黄绿色或棕绿色,质坚硬。气微弱,嚼之微有豆腥气,味淡。
化学成分
种子含刀豆氨酸(canavalmine),热精胺(thermospermine),精胺(spermine),亚精胺(spermidine),N4-甲基热精胺(N4-methylthermospermine),壳质酶(chintinase),β-谷甾醇(β-sitosteol)。还含有微量元素硒(Se)0.08μg/g,锌(Zn)12.1μg/g,铜(Cu)5.24μg/g,铁(Fe)320μg/g,钼(Mo)0.46μg/g,钴(Co)0.42μg/g,铅(Pb)3.4μg/g,隔(Cd)0.11μg/g等。
性味
辛;凉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明目。主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研末。
各家论述
苏医《中草药手册》:活血明目。治眼部疾患。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紫云英子
拼音注音
Zǐ Yún Yīnɡ Zǐ
别名
蒺藜子(《贵州民间药物》),草蒺藜(苏医《中草药手册》)。
出处
江西《草药手册》
来源
为豆科植物紫云英的种子。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红花菜"条。
形状
干燥种子呈扁平肾形,一端较长,略呈钩状;长约3~4毫米;表面黄绿色或棕色,光滑。
化学成分
未成熟的种子含L-γ-氨氧基-α-氨基丁酸、刀豆氨酸、高丝氨酸及赤式-β-羟基-L-天门冬氨酸。
功能主治
苏医《中草药手册》:"活血明目。治眼部疾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露兜竻花
- 乌蛇胆
- 陈仓米
- 兔儿风
- 大金发藓
- 刺猬皮
- 小扁草
- 乌口树
- 红背叶
- 复羽叶栾树
- 山白果
- 白蜡花
- 柚树寄生
- 金钱草
- 桂花岩陀
- 鹌鹑蛋
- 腊雪
- 止泻木
- 金腰
- 马钱子
- 白绿叶
- 牛舌癀
- 凤眼果壳
- 金棒锤
- 睡菜根
- 刀豆根
- 地骨皮
- 屎咕咕
- 土砂仁
- 胡枝子
- 南鹤虱
- 虎尾草
- 小叶罗汉松
- 罗布麻
- 华千金藤
- 山柳
- 绵萆薢
- 回心草
- 炙红芪
- 花叶九节木
- 薤白
- 赤胫散
- 百灵草
- 风箱树花
- 角蒿
- 三叉虎根
- 荷莲豆菜
- 铁丝灵仙
- 尖耳贯众
- 寸金草
- 狗肾
- 和合草
- 常春藤
- 白皮
- 黄鳝
- 野西瓜苗
- 景天三七根
- 骆驼黄
- 黄花小二仙草
- 锅铲叶
- 龙血树
- 含羞草
- 天麻茎叶
- 水马桑
- 乌榄核
- 橘皮
- 六道木
- 苋实
- 蛇疙瘩
- 马尾伸筋
- 接骨草
- 丁香蓼
- 芙蓉花
- 异叶米口袋
- 小九节铃
- 扭筋草
- 臭矢菜
- 猫骨
- 蛇王藤
- 芫花
- 酸水草
- 亮叶桦
- 刺梨根
- 斑鸠
- 松下兰
- 石瓜子莲
- 三点金草
- 构菌
- 百足藤
- 茴香虫
- 辣蓼草
- 水枇杷
- 鸭嘴花
- 鸡屎白
- 川滇桤木
- 丁锅树叶
- 圆叶母草
- 狼油
- 黄颡鱼涎
- 祁州一枝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