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茎朱砂根
《*辞典》:矮茎朱砂根
拼音注音
ǎi Jīnɡ Zhū Shā Gēn
别名
九管血(《植物名实图考》)。八爪金龙、八爪龙、开喉箭、猪总管(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矮陀陀、团叶八爪金龙、地柑子(《贵州草药》),大郎伞(《广西药植名录》)。
出处
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紫金牛科植物矮茎朱砂根的根或全草。6~7月采。
原形态
常绿小灌木,高10~40厘米,根淡紫棕色,支根肉质。茎光滑无毛。叶互生,叶片卵状长椭圆形,长5~12厘米,宽2~4.5厘米,先端钝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微波状,有腺点,下面紫红色,具短柔毛;叶柄长0.5~1厘米。伞形花序;花红色;萼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核果球形,熟时紫红色,径约5毫米。花期6月。
生境分布
多生于山坡阴湿处。分布湖北、四川、贵州、江西、广西等地。
性味
①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全草:苦涩微甘,微寒。"
②《贵州草药》:"辛微苦涩,平。"
功能主治
祛风清热,散瘀消肿。治咽喉肿痛,风火牙痛,风湿筋骨疼痛,腰痛,跌打损伤,无名肿毒。
①《植物名实图考》:"通窍,和血,去风。"
②《广西药植名录》:"散血。治跌打。"
③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全草:除风湿,解热毒。治风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痨伤咳嗽,喉头生蛾,无名肿毒,蛇咬伤。"
④《贵州草药》:"清热,利咽,化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
注意
《中草药土方土法》:"孕妇慎用。"
复方
①防治白喉:㈠鲜矮茎朱砂根二两。加水二斤,小火煎二小时,滤去渣。分八份,每隔二小时服一次。(《中草药土方土法》)㈡鲜矮陀陀三分。切碎后含口中慢慢咽汁,一小时换一次。(《贵州草药》)
②治喉火:矮陀陀适量。切碎,泡淘米水服或含。(《贵州草药》)
③治腰痛:矮茎朱砂根,泡酒服,一天服二次。(《中草药土方土法》)
④治跌打损伤:矮陀陀二两。泡酒服。(《贵州草药》)
⑤治风火牙痛:矮陀陀少许。切碎,放于牙痛处,口涎让其流出,随时更换。(《贵州草药》)
备注
本品在少数地区亦作"百两金"使用。
摘录
《*辞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矮茎朱砂根
拼音注音
ǎi Jīnɡ Zhū Shā Gēn
别名
血党、矮八爪金龙、九管血、开喉箭
来源
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矮茎朱砂根Ardisia brevicaulis Diels,以根入药。秋冬采挖,洗净晒干。
性味
苦、涩,寒。
功能主治
清热利咽,活血消肿。用于咽喉肿痛,痈疮肿毒,蛇咬伤,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3~5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竹叶菜
- 紫弹树枝
- 紫燕草
- 矮杨梅
- 紫弹树
- 祖司麻
- 竹(鼠留)肉
- 桃南瓜
- 紫茉莉根
- 紫草茸
- 鼹鼠
- 凹瓦韦
- 棕叶狗尾草
- 泽泻
- 柞木皮
- 粘毛鼠尾草
- 紫玉簪根
- 条叶垂头菊
- 粘毛黄花稔
- 桃儿七
- 柘树果实
- 帚菌
- 珠儿参
- 条裂山莴苣
- 田基黄
- 田螺
- 猪肺
- 皱杓兰
- 沼生柳叶菜
- 樟木钻
- 桐根
- 樟木子
- 痰药
- 子楝树叶
- 桃根
- 紫堇花
- 展枝唐松草
- 紫藿香
- 中华莛子藨
- 紫背金盘草
- 糖芥
- 紫筒草
- 八节毛
- 柞木
- 紫花络石
- 竹蜂
- 竹蠹虫
- 竹黄
- 棕榈花
- 泽藓
- 紫藤
- 总状土木香
- 紫丁香
- 胎生铁角蕨
- 田螺壳
- 樟梨
- 八角枫
- 甜草
- 粘毛鼠尾草果
- 樟柳头
- 斩妖剑
- 紫椿
- 八目鳗
- 竹叶防风
- 紫啸鸫
- 棠梨枝叶
- 砖子苗
- 紫苏
- 桃金娘花
- 棕榈子
- 桃叶
- 樟树根
- 竹菌
- 凹裂毛麝香
- 紫萝兰
- 阿尔泰瑞香
- 草灵仙
- 痄腮树
- 紫背菜
- 野扁豆
- 棕榈
- 浙樟
- 桃胶
- 紫筒草根
- 珠果黄紫堇
- 人中白
- 还亮草
- 知母
- 浙江铃子香
- 紫菜
- 紫金沙
- (鱼彭)鱼脑
- 竹鸡
- 小接骨丹
- 鹅绒藤
- 天牛
- 头顶一颗珠
- 天蓬草
- 捆仙丝
- 兔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