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杓兰
《中华本草》:皱杓兰
拼音注音
Zhòu Sháo Lán
别名
兜兰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皱杓兰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corrugatum Franch.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将根洗净,晒干。
原形态
皱杓兰,多处生陆生草本,高10-15cm。茎被稀疏短毛。茎生叶3-4枚。叶卵形勤勉放状披针形。单花顶生;苞片宽披针形,萼片卵状披针形。单花顶生;苞片宽披针形,萼片与花瓣紫红色,此暗色纵条纹;中萼片宽卵形,长30-35mm,宽18-25mm,先端具短尖头,合萼片稍狭,先端具2短尖头;花瓣状披针形,长约4cm,宽6-22mm,先端渐尖;唇瓣球形,长3-4cm,花后扩大而皱折,黑紫色,口部小,卵形,基部耳状,边缘膜质;退化雄蕊长10-12mm,基部扩大为心形的短柄,紫红色;子房卵状长圆形。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阴处或灌丛草地。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
性味
味甘;涩;性平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清热解毒;理气止痛。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附件炎;膀胱炎;疝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紫堇花
- 樟木子
- 紫筒草
- 紫花络石
- 紫藿香
- 中华莛子藨
- 展枝唐松草
- 竹蠹虫
- 柞木
- 紫云英马蓝
- 栉叶蒿
- 棕板
- 棕榈叶
- 紫绿草
- 紫芋
- 泽藓
- 紫茎棱子芹
- 獐骨
- 珍珠风
- 中华短肠蕨
- 中华石龙尾
- 直萼黄芩
- 展花乌头
- 竹蜂
- 竹黄
- 橄榄
- 天荞麦根
- 大黄茎
- 蝲蛄石
- 竹实
- 枣树根
- 紫柚木
- 紫萁苗
- 皂荚
- 哉果
- 知风草
- 窄叶南蛇藤
- 指甲兰
- 指甲花叶
- 掌裂秋海棠
- 竹叶蕉
- 枳椇木汁
- 榛子花
- 猪胆粉
- 皂柳根
- 皂荚子
- 中华补血草
- 皂角刺
- 皱叶子
- 枳椇子
- 栀子花
- 栀子花根
- 紫叶秋海棠
- 紫油木叶
- 樝子
- 猪骨
- 猪鬃刚
- 猪鬃草
- 中亚天仙子
- 中华水龙骨
- 周裂秋海棠
- 支柱蓼
- 枳椇
- 枳椇根
- 皂荚叶
- 败酱草
- 竹叶子
- 炙黄芪
- 紫葳茎叶
- 猪蹄
- 珍珠母
- 珍珠绣球
- 中华石楠果
- 直杆蓝桉叶
- 竹叶马豆
- 竹林霄
- 竹沥
- 竹衣
- 梓叶
- 棕竹
- 棕竹根
- 榛子
- 紫荆花
- 猪肉
- 猪靥
- 皂柳
- 制草乌
- 牛肋巴
- 朱砂
- 棕树根
- 紫油木
- 槠子
- 紫石英
- 猪殃殃
- 猪毛七
- 早谷藨
- 栀子
- 椆李
- 紫油木皮
- 猪笼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