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良姜
《全国中草药汇编》:土良姜
拼音注音
Tǔ Liánɡ Jiānɡ
别名
白草果、草果药、野姜、良姜
来源
为姜科姜花属植物土良姜Hedychium spicatum Buch.-Ham.的根状茎,果实也入药。秋季采挖根状茎,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秋冬收果实、种子,晒干。
性味
辛、苦,温。
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用于胃寒痛,呕吐,消化不良,寒疝气痛;外用治膝关节痛。
用法用量
根1~3钱;果(草果药)每次5分,研粉吞服;外用适量,鲜根状茎捣烂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土良姜
拼音注音
Tǔ Liánɡ Jiānɡ
出处
《昆明药植调查报告》
来源
为姜科植物草果药的根茎。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草果药"条。
性味
《云南中草药》:"辛苦,温。"
功能主治
①《昆明药植调查报告》:"治气痛,胃痛,腹痛。"
②《云南中草药》:"温胃,散寒,燥湿。治胃寒痛,消化不良,疟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8~1.5钱;或研末。
复方
治膝关节痛:土良姜(鲜)捣烂,敷患处。(《云南中草药》)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土良姜
拼音注音
Tǔ Liánɡ Jiānɡ
英文名
Rhizome of Spiked Gingerlily
出处
出自《昆明药植调查报告》
来源
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草果药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dychium spicatum Ham.ex Smith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
草果药,多年生草本,高至1m。根茎块状。叶无柄或具长1-1.5cm的柄;叶舌长1.5-2.5cm,膜质,全缘;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0-40cm,宽4-12cm,上下两面无毛或下面被极稀疏的长柔毛。穗状花序长约20cm;苞片长圆形,长约2.5cm,每一苞片内有花1朵;花萼管长3-3.5cm;花冠黄色,管长5-6.5cm,裂片线形,长2.5cm;侧生退化雄蕊匙形,白色,较花冠裂片稍长;唇瓣倒卵形,长2.5-3cm,深2裂,白色或变黄,花丝淡红色,较唇瓣为短。蒴果球形,直径约1.5cm。熟时开裂为3瓣。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2900m的山地密林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
根茎含草果药烯酮(hedychenone),7-羟基草果药烯酮(7-hydroxyhedychenone),6-氧代半日花-7,11,14-三烯-16-酸内酯(6-oxolabda-7,11,14-triene-16-oic acid lctone),谷甾醇(sitosterol),谷甾醇β-D-葡萄糖甙(sitosterolβ-D-glucoside),柳杉二醇(cryptomeridiol)。
药理作用
抗炎镇痛作用,根茎乙醇提取物有炎和镇痛作用。进一步分离表明抗炎作用主要在已烷提取部分,从中分离出有效成分草果药烯酮,镇痛作用表面在苯提取部分。
性味
味辛;苦;性温
归经
脾;胃经
功能主治
温中理气;止痛。主胃寒痛;消化不良;膝关节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
1.《昆明药植调查报告》:治气痛,胃痛,腹痛。2.《云南中草药》:温胃,散寒,燥湿。治胃寒痛,消化不良,疟疾。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葛根
- 刺藜
- 牛髓
- 黄花远志
- 蕤仁
- 绛梨木子
- 莿(木冬)
- 甜茶藤
- 地黄
- 金丝带
- 狗脚草根
- 原羚角
- 紫云英子
- 岗松根
- 花被单
- 光素馨
- 乌藨连
- 东莨菪
- 肾经草
- 鼋甲
- 杧果树皮
- 安息香
- 半边苏
- 杠木
- 竹蠹虫
- 云南五叶参
- 小过江龙
- 金钗凤尾蕨
- 花榈木
- 黄毛耳草
- 千解草
- 岩枇杷
- 白木
- 红走马胎
- 粉条儿菜
- 丝瓜蒂
- 滇高良姜
- 臭黄荆根
- 棒棒草
- 刺血红
- 枇杷叶露
- 鲫鱼子
- 铺山燕
- 鸡眼草
- 黄花绿绒蒿
- 菩提香
- 鸬鹚涎
- 鼠妇
- 石见穿
- 甘土
- 百解藤
- 蓬莪术
- 粉瘤菌
- 亚麻
- 豺皮樟根
- 棘胸蛙
- 隆萼当归根
- 肉根还阳参
- 条叶垂头菊
- 野芝麻
- 天竺子
- 下果藤
- 荷莲豆菜
- 黄山鳞毛蕨
- 牛奶树子
- 吊罗果
- 毛叶三条筋
- 菊花脑
- 骆驼黄
- 乌奴龙胆
- 牛尾菜
- 蚌
- 木豆叶
- 鬣羚角
- 香胶木根皮
- 梵天花
- 豆腐
- 铁牛皮
- 金丝猴
- 牛尾泡
- 芒刺复叶耳蕨
- 粉菝葜
- 仙桃草
- 心叶秋海棠
- 紫铜矿
- 梧桐
- 千脚虫
- 拿虎
- 防风草
- 泡桐
- 豪猪肉
- 过山消根
- 云实根
- 鳜鱼
- 叉枝藻
- 黄蜀葵
- 木姜花
- 棠梨枝叶
- 竹兰草
- 大叶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