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桷树根疙瘩
《中华本草》:黄桷树根疙瘩
拼音注音
Huánɡ Jué Shù Gēn Gē Dɑ
出处
出自《重庆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根部由寄生虫所形成的虫瘿。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cus virens Ait.var.sublanceolata(Miq.)Corner[F.lacor sensu auct.non Buch. -Ham.]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由根部割取,切片,晒干。
原形态
落叶大乔木,高15-20m。板根延伸达数十米外,支柱根形成树干,胸围达3-5m。叶互生;叶柄长2.5-5cm;托叶广卵形,急尖,长5-10cm;叶片纸质,长椭圆形或近披针形,长8-16cm,宽4-7cm,先端短渐尖,基部钝或圆形,全缘,基出脉3条,侧脉 7-10对,网脉稍明显。隐头花序(榕果),花序单生或成对腋生,或3-4个簇生于已落叶的老枝上,近球形,直径5-8mm,成熟时黄色或红色;基部苞片3枚,卵圆形,细小,无总花梗;雄花、瘿花、雌花同生于一花序托内;雄花无便,少数,着生于花序托内壁近口部,花被片4-5,线形;雄蕊1,花丝短;瘿花具花被片3-4,花柱侧生;雌花无梗,花被片4。瘦果微有皱纹。花、果期全年。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800m的疏林中或溪边湿地。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性味
苦;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温;活血通络。主风温关节痛;劳伤腰痛
用法用量
内服:10-30,浸酒饮。
各家论述
《重庆草药》:泡酒服,治背脊痛,劳伤腰痛。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黄桷树根疙瘩
拼音注音
Huánɡ Jué Shù Gēn Gē Dɑ
出处
《重庆草药》
来源
为桑科植物黄葛树根部由寄生虫所形成的虫瘿。
功能主治
《重庆草药》:"泡酒服,治背脊痛,劳伤腰痛。"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细叶七星剑
- 新疆藁本
- 鸦椿卫矛
- 白云花根
- 穿山龙
- 过江龙子
- 石米
- 人参叶
- 芭蕉叶
- 披散糖荠
- 漆树木心
- 糖荠
- 毛果小甘菊
- 爬山豆根
- 皮袋香根
- 黄草乌
- 岩酸
- 太白三七
- 大一面镙
- 石脑油
- 阿月浑子
- 防风草
- 猴接骨草
- 三七叶
- 苣荬菜
- 龙牙草根
- 抚松乌头
- 青风藤
- 鬼灯笼
- 射鸡尾
- 大独叶草
- 芋梗
- 黄山五叶参
- 匙羹藤
- 观音莲
- 红楤木
- 独脚乌桕
- 飞龙掌血
- 梵天花
- 赤麻
- 钩凝菜
- 对马耳蕨
- 七里明
- 岗梅
- 梵天花根
- 高粱
- 谷皮藤
- 海月壳
- 观音苋
- 冷蕨
- 厚皮香花
- 景天三七
- 假荔枝根
- 两面青
- 龙常草
- 苦良姜
- 梨果榕
- 木瓜
- 凉薯
- 山牵牛
- 鹿肾
- 胖大海
- 木锥花
- 紫萁苗
- 山合香
- 瓦草
- 石青菜
- 升麻草
- 水茄冬
- 双参
- 水枇杷
- 松叶
- 土一枝蒿
- 线叶金鸡菊
- 小狮子
- 羊洪膻
- 野靛
- 野麦子
- 杨栌耳
- 鹅内金
- 七里香
- 绢毛菊
- 罗锅底
- 雪乌
- 大风药
- 三朵云
- 蜡梅花
- 串铃草
- 美丽鳞毛蕨
- 囊距翠雀
- 黄石脂
- 建神曲
- 黄水藨叶
- 穿山甲
- 分心木
- 石蒜
- 山黑柳
- 白簕枝叶
- 金线风
- 五眼果树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