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叶丹参
《中华本草》:三对叶丹参
拼音注音
Sān Duì Yè Dān Shēn
别名
小红参、小紫丹参、红根根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三叶鼠尾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via trijuga Diels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
三叶鼠尾草,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根肥厚,朱红色,长3-10cm。茎被长柔毛。叶有单叶及三出复叶;下部茎叶常为三出叶,叶柄长5-7cm,叶上面均被密而贴生的刚毛,下面沿脉上被疏柔毛。轮伞花序2花,疏离,组成顶生总状花序或总状圆锥花序;花萼钟形,外被具腺长柔毛内面被微硬伏毛,二唇形;花冠蓝紫色,带有黄色斑点,外面近无毛,内面具毛环;花丝长约5mm,药隔长约8mm,弯成绵形,下下壁近等长或上壁稍长。小坚果长椭圆形,暗棕色,无毛。花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900-3900m的山坡、山谷、沟边、灌丛中、林下或草地上。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根茎顶端残留有茎基。根1至数条,细长圆柱形或弯曲,多分枝,直径0.5-4mm;表面朱红色,有纵棱。质坚硬,易折断,断面不平坦,角质样或纤维性,木栓层朱红色,皮部灰褐色或灰白色,木部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气微香,味淡,微苦涩。[br]显微鉴别,根横切面:边缘不规则波状弯曲。木栓层外侧为2-3列压缩的扁长细胞,其下方为1-2列长方形较大的细胞,木栓细胞壁微木化。皮层稍宽。韧皮部较窄,无厚壁组织。形成层成环或射线部 位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有时偏向一侧,导管束 3-6束呈放射状排列;木纤维成群分布于木质部中心的导管旁。[br]粉末特征:红棕色。1.网纹及具缘纹导管直径16-56μm,网纹导管分子较小,末凋斜尖或钝圆,网孔细狭,穿孔位于端壁或侧壁,具缘纹孔导管较粗大,具缘纹孔类圆形,排列稍密,有的具网状三生增厚。2.木张维长梭形,末凋斜尖或钝圆。纤维管胞具缘纹孔点状,纹孔口斜裂缝状;韧型纤维纹孔斜裂缝状,稍宽。
化学成分
根含三叶鼠尾酮(triiuganone)A、B、C,丹参酮(tanshinone)ⅡA、ⅡB,亚甲基丹参醌(methylenetanshiquinone),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二氢丹参酮(dihydrotanshinone)Ⅰ,丹参酸甲酯(methyl tanshinonate),羟基丹参酮(hydroxytanshinone)ⅡA,羟基亚甲基丹参醌(hydroxymethylenetanshiquinone)。此外还含弥罗松酚(ferruginol),柳极酚(sugiol),三十酸(triacontanoic acid),三十四酸(tertatriacontanoic acid),二十八酸(octacosanoic acid),十六酸(hexadecanoic acid),消施高丝氨酸(dl-homoserine),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野雅椿酸(euscaphic acid),2α-羟基熊果酸(2α-hydroxyursolic acid),鞘蕊花酸(coleonolic acid)。
性味
味苦;微甘;性温
归经
肝;心;肾经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祛瘀生新;益肾安神。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血崩;肾虚腰痛;阳痿;失眠;多梦;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黄山鳞毛蕨
- 黄山五叶参
- 花蜘蛛
- 山五味子根
- 双籽棕
- 黄水枝
- 山峰西番莲
- 黄水芋草
- 山吴萸
- 山螃蟹
- 山韭菜
- 山黑柳
- 红对节子
- 槐花
- 红梗草根
- 桫拉木
- 梭子蟹
- 山荔枝果
- 山莨菪
- 水牛尾
- 山鸡腿
- 山黄豆藤
- 山黄麻叶
- 柿漆
- 红扁藤
- 水枇杷叶
- 红花刺参
- 四方蒿
- 山柳菊
- 黄樟
- 双色龙胆
- 山五味子
- 黄唇鱼鳃
- 丝瓜皮
- 黄水芋
- 山柳
- 双股箭
- 花叶竹芋
- 丝瓜花
- 黄瑞木
- 千针万线草
- 皮袋香
- 楠木皮
- 跌打老
- 银粉背蕨
- 柔软石韦
- 天韭
- 野木鱼
- 红三七
- 单肾草
- 赤茯苓
- 山牛毛毡
- 栝楼皮
- 茄根
- 透茎冷水花
- 黍根
- 林问荆
- 穿地龙
- 东北桤木
- 桔梗
- 鸢脑髓
- 百灵草
- 天麻茎叶
- 蚶
- 小构树汁
- 猩猩木
- 荜茇根
- 血苋
- 亮叶冬青
- 倒爪草
- 槐胶
- 血水草
- 风花菜
- 衣鱼
- 糯稻根须
- 铁仔
- 红川乌
- 钩栲
- 椰子
- 蔷薇根
- 曼陀茄根
- 长前胡
- 矮叶书带蕨
- 红紫珠
- 麦芽
- 鲛鲨白
- 鬼臼
- 长叶山芝麻
- 耧斗菜
- 鄂西天胡荽
- 梳篦叶
- 白头翁
- 漏斗瓶蕨
- 小草乌
- 驱虫斑鸠菊
- 鸭皂树根
- 庵 (艹闾)子
- 赤胫散
- 槠子皮叶
- 胡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