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藤
《中华本草》:当归藤
拼音注音
Dānɡ Guī Ténɡ
别名
大力王、筛其蔃、虎尾草、千里香、土当归、保妇蔃、走马胎、土丹桂、小箭赶风、米筛藤
出处
出自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当归藤的根与老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mbelia parviflora Wall.[Samaraparviflorum Kurz]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攀援灌木或藤本,长3m以上。小枝通常2列,密被锈色长柔毛,略具腺点或星状毛。叶2列,互生;叶柄长约1mm,被长柔毛;叶片坚纸质,卵形,长1-2m,宽0.6-1cm,先端钝或圆形,基部近圆形,稀截形,全缘,多少具缘毛,叶面仅下凹的中脉被柔毛,背面被锈色长柔毛或鳞片,近顶端具疏腺点。亚伞形花序或聚伞花序,腋生,通常下弯藏于叶下,被锈色长柔毛,有花2-4朵或略多;花梗被锈色长柔毛;小苞片披针形至钻形,长约1mm,外面被疏微柔毛;花5数,萼片卵形或近三角形,先端多少具腺点,具缘毛;花瓣白色或粉红色,分离,长1.5-2.5mm,卵形、长圆状椭圆形或长圆形,先端微凹,近先端具腺点,边缘和里面密被微柔毛;雄蕊在雌花中退化,在雄花中长超出或与花瓣等长.着生于花瓣的1/3处,花药背部具腺点;雌蕊在雌花中与花瓣等长,花柱基部被疏微柔毛,有时具腺点,枝头扁平或微裂,稀盾状。果球形,直径5mm或略小,暗红色,无毛,宿存萼反卷。花期12月至翌年5月,果期5-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800m的林下、林缘或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
苦;涩;性温
归经
肝;肾经
功能主治
补血;活血;强壮腰膝。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闭经;产后虚弱;腰腿酸痛;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
1.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通经,活血,补虚劳,强腰膝,益精壮阳。治月经不调,经闭,贫血,胃痛,白带。2.《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活血散瘀,调经止痛,接骨。治骨折,跌打损伤,月经不调,腹泻。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当归藤
拼音注音
Dānɡ Guī Ténɡ
别名
大力王、筛其蔃(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虎尾草(《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出处
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紫金牛科植物小花酸藤子的根或藤。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常绿木质藤状灌木。根很长。枝纤细,外表灰褐色;幼枝被锈色腺毛。叶互生,2列状排列,叶片矩圆状卵形,长0.5~1.8厘米,宽0.3~0.9厘米,先端钝尖,基部圆或心形,主脉上有黄色腺毛,叶片中密生金黄色油点;叶柄短.花单性异株,花小,绿白色或紫色,有柄;簇生状的花序,着生于侧枝或顶枝上,花序基部稍有鳞片;萼4~5裂,分离,宿存,花瓣4~5片,覆瓦状排列,背面光滑无毛;雄蕊4~5,着生于花瓣上,子房在雄花中退化,圆锥形,在雌花中球形或卵形,花柱圆柱形,柱头头状。核果球形,红色,径约4毫米。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于灌丛林缘山坡较阴湿处。分布广东云南、贵州等地。
形状
根外表灰褐色,内皮红褐色,断面有菊花纹。
性味
苦涩,温。
①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涩微苦,平。"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苦涩,温。"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补肾强腰。治月经不调,闭经,贫血,跌打损伤,骨折。
①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通经,活血,补虚劳,强腰膝,益精壮阳。治月经不调,经闭,贫血,胃痛,白带。"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活血散瘀,调经止痛,接骨。治骨折,跌打损伤,月经不调,腹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复方
治骨折:虎尾草、车前草、锅铲叶、细黑心。捣烂敷患部,隔日换药一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冬菇
- 核桃楸果
- 石仙桃
- 芭茅果
- 山桂花
- 山辛夷
- 茯神木
- 树头菜
- 草蛛
- 野席草根
- 蒟酱
- 羊角藤叶
- 山鸡
- 和血丹
- 羊心
- 红花菜
- 湖广草
- 炙甘草
- 黄芩
- 桑白皮
- 荆三棱
- 山黄麻叶
- 白花灯笼
- 大花素馨花
- 山莴笋
- 树茭瓜
- 扇蕨
- 黄瓦韦
- 沙参
- 苣荬菜
- 胡桃枝
- 皱叶鼠李
- 华南鳞盖蕨
- 杓儿菜
- 刺人参
- 肾蕨
- 深山不出头
- 石荠苎
- 湖北麦冬
- 山红稗
- 刺柄莲座蕨
- 罂粟嫩苗
- 蒲桃
- 漏斗菜
- 长圆叶梾木枝叶
- 广西莪术
- 碗蕨
- 马鞍叶
- 栗毛球
- 牛角瓜
- 龙牙楤木果
- 裂叶翼首花
- 小酒瓶花
- 云南野当归
- 黄瑞木
- 露兜竻蔃
- 大白顶草
- 湖北贝母
- 山柳
- 黄水芋
- 薯莨
- 双股箭
- 云南鸡矢藤
- 苣荬菜花
- 鲢鱼
- 黄栌
- 红牛皮菜
- 熊蕨根
- 牛耳草
- 蛇不见
- 藜芦
- 牛筋
- 鸭脚木叶
- 对叶草
- 华东木蓝
- 野苦梨根
- 冷蕨子草
- 金花茶花
- 卷边桩菇
- 椰子浆
- 酸不溜根
- 诃子核
- 紫弹树根皮
- 五指山参
- 山油麻
- 罗汉松根皮
- 苞叶木
- 驴打滚草
- 楝花
- 芜荑酱
- 匙叶黄杨
- 牛筋草
- 野芭蕉
- 雀舌豆
- 白鲜皮
- 朱兰
- 山海螺
- 沙枣花
- 落花生
- 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