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花鸢尾
《中华本草》:单花鸢尾
拼音注音
Dān Huā Yuān Wěi
英文名
rhizome of Uniflower Iris
出处
始载于《东北植物检索表》。
来源
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单花鸢尾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 uniflora Pal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根茎,切片,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矮小草本,高15-40cm。植株基部围有黄褐色的老叶残留纤维及膜质的鞘状叶。根茎细长,二叉分枝,节处略膨大,棕褐色。须根细,生于节处。叶条形或披针形,花期长5-20cm,宽0.4-1cm,果期长30-40cm,先端渐尖,基部鞘状。花茎纤细,中下部有1枚茎生叶;苞片2,内含1花;花蓝紫色,直径4-4.5cm,外花被裂片狭倒披针形,内花被裂片条形或狭披针形;雄蕊3,长约1.5cm;花柱分枝扁平,与内花被裂片等长;子房长约5mm。蒴果圆球形,直径0.8-1cm,有6条明显的棱。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缘、林中旷地,多成片生长。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西北部。
性味
甘;苦;微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泻下行水。主水肿;肝硬化腹水;小便不利;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研末。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有清热解毒的功能。主治咽喉肿痛、黄疸、肝炎、通便利尿。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单花鸢尾
来源
鸢尾科单花鸢尾Iris uniflora Pall.,以种子、根入药。
生境分布
四川。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种子:清热解毒。主治咽喉肿痛,黄疸肝炎。
根:泻下,逐腹水。
用法用量
1~2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大百解薯
- 丝瓜子
- 石上瓜子菜
- 乌榄核
- 刺玫果
- 大扁竹兰
- 枫杨
- 三七叶
- 长毛香科科
- 獭肝
- 猪胆
- 迷迭香
- 野罂粟
- 麻叶绣球
- 驴蹄草
- 黄瓜叶
- 白草根
- 黄花仔
- 青箭
- 蒲蒻
- 龟甲胶
- 蝇子草
- 龙齿
- 胡桃树皮
- 千年不烂心
- 水榆果
- 大金发藓
- 大叶樱叶
- 叉歧繁缕
- 水百合
- 单根木
- 大砂仁
- 鲜地黄
- 葱汁
- 大发表
- 牌楼七
- 卷柏
- 赤沙糖
- 天韭
- 千里找根
- 野苋子
- 葱白
- 红接骨草
- 赤茯苓
- 打碗花
- 红花点地梅
- 绿花独活
- 老婆子针线
- 猴头菌
- 草菇
- 锅粑
- 辽东栎皮
- 白云瓜
- 安胎药
- 草乌叶
- 紫楠叶
- 点地梅
- 小三棵针
- 大叶沿阶草
- 省雀花
- 光梗丝石竹
- 石南实
- 海鹞鱼齿
- 茯神木
- 狐心
- 石吊兰
- 牛胆参
- 吉龙草
- 帕梯
- 藤梨根
- 轮叶八宝
- 神曲
- 泡桐根
- 黄泥菜
- 盾叶唐松草
- 麻蕡
- 海虾
- 小叶金花草
- 河鲀鱼
- 苍耳花
- 菠萝根叶
- 芝麻菜
- 布荆
- 茨菇草
- 毛稔
- 山苦荬
- 兴木蒂那布
- 鳟鱼
- 菠萝皮
- 黄珠子草
- 披针骨牌蕨
- 山郎木叶
- 草血竭
- 叩头虫
- 华凤仙
- 丰花草
- 霸王根
- 吕宋楸毛
- 泡桐树皮
- 厚叶素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