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桑仔叶
《*辞典》:车桑仔叶
拼音注音
Chē Sānɡ Zǎi Yè
出处
《福建中草药》
来源
为无患子科植物坡柳的叶。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坡柳,又名:铁扫把,明子柴、明油脂、炒米柴、毛乳、白石楝、溪柳。
常绿灌木,高达3米。树皮褐黄或灰色,长条状剥落,有胶状物质。小枝纤弱,有角棱。单叶互生,薄纸质,椭圆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4~13厘米,宽1~3厘米,基部楔形,延至叶柄,全缘,稍反卷,两面光滑无毛,主脉显着凸起,侧脉细密。花小,杂性或单性,雌雄异株;顶生圆锥或总状花序,长不超过3厘米;雄花黄绿色,长2~3毫米,花柄细;萼片4,长圆形;花瓣缺;雄蕊3,花丝极短,花药长圆形;雌花萼片4,子房上位,3~6室,每室胚珠2。蒴果近圆形,具3片膜质的翅。种子圆形,暗灰色。花期春季。果期冬季。
生境分布
生于荒坡、沙地和小树丛间。分布云南、四川、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地。
性味
淡,平。
功能主治
清热渗湿,消肿解毒。
复方
①治小便淋沥,癃闭:车桑仔鲜叶一至二两。水煎调冬蜜服。
②治肩部漫肿:车桑仔鲜叶二至三两,蝼蛄四至五个,酱豆豉一两。冷饭适量,同捣烂外敷。
③治疔、疖:车桑仔鲜叶捣烂外敷。
④治会阴部肿毒:车桑仔鲜叶、南岭荛花鲜叶各等量。红糖、冷饭少许,同捣烂外敷。
⑤治汤火伤:车桑仔叶研细末,调蜜或茶油涂抹伤处。(性味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羊屎果树皮
- 酸模叶橐吾
- 苏木蓝
- 假辣蓼
- 蜂乳
- 檰芽
- 满天星
- 橘皮
- 大叶熊巴掌
- 合萌
- 假蒟子
- 山白果根
- 光杆琼
- 猪肚木
- 蛤蟆草
- 麻楝
- 柱果木榄叶
- 通城虎
- 蜈蚣藤
- 芭蕉子
- 南赤瓟
- 细齿叶柃
- 红果楠
- 山合香
- 大飞扬草
- 鸭公藤
- 羽叶山蚂蝗
- 刺齿凤尾蕨
- 雀麦米
- 牛心果
- 牛角(角思)
- 土玉桂
- 石松子
- 断血流
- 泥炭藓
- 小飞蓬
- 鹧鸪脂
- 巴戟天
- 剑叶耳草
- 草血竭
- 野棉花
- 假大薯
- 贯众
- 山李子
- 牡荆叶
- 万寿菊花
- 海红豆
- 皱叶变豆菜
- 三尖杉根
- 山檨叶泡花树
- 翼核果
- 羖羊角
- 胡燕卵
- 九头青
- 矮脚苦蒿
- 老鼠瓜
- 石蔓藤
- 含羞草根
- 楤叶悬钩子
- 开口箭
- 孩儿草
- 锥螺厣
- 臭梧桐子
- 柚花
- 法罗海
- 痰药
- 四轮香
- 催乳藤
- 叶子花
- 蜘蛛网
- 大黄茎
- 三棱草
- 漆树根
- 草地早熟禾
- 水葫芦苗
- 摇钱树
- 金丝桃果实
- 籼米
- 海金沙
- 大狗尾草
- 锈叶野牡丹
- 虻虫
- 桑白皮
- 熊筋
- 云南希草
- 水红花子
- 芸香
- 川楝子
- 喜树叶
- 莱菔子
- 里白
- 广藤根
- 两面针
- 丁茄
- 落地生根
- 野苦梨根
- 马鬃
- 铁脚草
- 东风菜
- 南方红豆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