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桑仔叶
《*辞典》:车桑仔叶
拼音注音
Chē Sānɡ Zǎi Yè
出处
《福建中草药》
来源
为无患子科植物坡柳的叶。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坡柳,又名:铁扫把,明子柴、明油脂、炒米柴、毛乳、白石楝、溪柳。
常绿灌木,高达3米。树皮褐黄或灰色,长条状剥落,有胶状物质。小枝纤弱,有角棱。单叶互生,薄纸质,椭圆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4~13厘米,宽1~3厘米,基部楔形,延至叶柄,全缘,稍反卷,两面光滑无毛,主脉显着凸起,侧脉细密。花小,杂性或单性,雌雄异株;顶生圆锥或总状花序,长不超过3厘米;雄花黄绿色,长2~3毫米,花柄细;萼片4,长圆形;花瓣缺;雄蕊3,花丝极短,花药长圆形;雌花萼片4,子房上位,3~6室,每室胚珠2。蒴果近圆形,具3片膜质的翅。种子圆形,暗灰色。花期春季。果期冬季。
生境分布
生于荒坡、沙地和小树丛间。分布云南、四川、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地。
性味
淡,平。
功能主治
清热渗湿,消肿解毒。
复方
①治小便淋沥,癃闭:车桑仔鲜叶一至二两。水煎调冬蜜服。
②治肩部漫肿:车桑仔鲜叶二至三两,蝼蛄四至五个,酱豆豉一两。冷饭适量,同捣烂外敷。
③治疔、疖:车桑仔鲜叶捣烂外敷。
④治会阴部肿毒:车桑仔鲜叶、南岭荛花鲜叶各等量。红糖、冷饭少许,同捣烂外敷。
⑤治汤火伤:车桑仔叶研细末,调蜜或茶油涂抹伤处。(性味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三出叶委陵菜
- 鳖头
- 蝉翼藤
- 柿皮
- 倒卵叶五加
- 丁香蓼
- 海螵蛸
- 红毒茴
- 灰锤
- 鸡爪参
- 阔叶十大功劳
- 苦参
- 丽江青木香
- 凌霄
- 六方藤
- 米皮糠
- 柠条花
- 普贤菜
- 沙棘
- 杉蔓石松
- 透骨草
- 乌蛇膏
- 土沉香
- 莴苣
- 午香草
- 细柄薯蓣
- 香血藤
- 鸮
- 雪胆
- 异被赤车
- 栉叶蒿
- 猪髓
- 黄荆子
- 圆叶碱毛茛
- 珊瑚藻
- 功劳叶
- 大良姜
- 石刷把
- 秋海棠
- 桦叶葡萄根皮
- 小粉
- 麻蕡
- 网脉旋蒴苣苔
- 豆麻
- 了哥王子
- 豇豆壳
- 银鱼
- 小齿锥花
- 雪参
- 青蒜
- 栀子根
- 驴毛
- 萱草根
- 小酒瓶花
- 藕粉
- 华东瘤足蕨
- 白山苔
- 大叶金花草
- 山乌珠叶
- 鸭涎
- 蒙疆苓菊
- 地瓜
- 香木菌桂
- 虎图辣
- 粘人草
- 仰天钟
- 小对叶草
- 苦檀子
- 牛王肺筋草
- 草石蚕
- 海蛤壳
- 僵蚕
- 苦参实
- 鲛鱼
- 琴叶榕
- 青桐翠木
- 山吴萸
- 狮子七
- 四叶草
- 香蕉
- 洋草果
- 竹叶莲
- 宁波溲疏
- 牛胆参
- 八目鳗
- 石龙子
- 羚羊角
- 大薸
- 槠子皮叶
- 泥炭藓
- 牛奶浆根
- 黑面叶
- 山小橘
- 白芥子
- 油茶油
- 芡实
- 留师蜜
- 排骨灵
- 大三叶升麻
- 九头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