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头紫菀根
《*辞典》:单头紫菀根
拼音注音
Dān Tóu Zǐ Wǎn Gēn
出处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为菊科植物陀螺紫菀的根。夏、秋采收。
性味
微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
复方
①治急性乳腺炎:单头紫菀根一至一两半,或全草一至三两。水、酒各半煎服;亦可加威灵仙三钱同煎服。
②治急性扁桃体炎:单头紫菀根三株。洗净,剪碎,加烧酒炖服,小儿可用米泔水炖服。
③治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单头紫菀根二至五钱,红枣三至五个。水煎服。(性味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临床应用
预防感冒:取单头紫菀根制成煎剂,成人每次服20~40毫升(含生药3~6钱),每10天服药1次,连服5次。试用于1018人,经对照观察,发病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服药组的患病者,临床症状较轻,病愈时间亦较短。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单头紫菀根
拼音注音
Dān Tóu Zǐ Wǎn Gēn
英文名
Root of Turbinate Aster
出处
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陀螺紫花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ter turbinatus S. Moore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
原形态
陀螺紫菀 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有根茎。茎粗壮,常单生,被糙或有长粗毛,下部有较密的叶。下部叶在花期常枯落,叶片卵圆形或卵圆披针形,长4-10cm,宽3-7cm,先端尖,基部截形或圆形;渐狭成4-8cm稀12cm,宽1-3cm,有浅齿,基部有抱茎的圆形小耳,先端尖或渐尖;上部叶小,卵圆形或披针形;全部叶两面被短粗毛,下面沿脉有长糙毛;中脉在下面突起,有离基三出脉及2-3对侧脉。头状花序直径2-4cm,单生或2-3个簇生上部叶腋,花序梗长1.5-5cm,有密集而渐转变为总苞片的苞叶。总苞倒锥形,长10-12mm,径10-18mm。总苞片约5层,覆瓦状排列,常带紫红色,有缘毛;外层卵圆形,先端圆形或急尖,内层长圆状线形,先端圆形;舌状花约20余个;舌片蓝紫色,长达14mm;管状花长6.5mm,裂片长1.7mm;花柱附片长达1mm;冠毛白色,有近等长的微糙毛。瘦果倒卵状长圆形,两面有肋,被密粗毛。花期8-10
性味
味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喉蛾;乳痈;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倒扣草
- 单刀根
- 刀口药
- 冬青皮
- 单花鸢尾子
- 倒水莲
- 东廧子
- 单面针
- 独脚金
- 到老嫩
- 冬瓜叶
- 冻绿刺
- 刀豆
- 单花芥
- 冬瓜瓤
- 丢了棒
- 水稻清乳汁
- 单根木
- 东野菰
- 倒挂牛
- 东北雷公藤
- 冬葵子
- 东北埃蕾
- 丁香油
- 冬青子
- 丁蛎
- 倒根蓼
- 冬瓜子
- 单花山竹子
- 丁香露
- 吊吊果
- 倒扎龙
- 冬菇
- 单叶铁线莲
- 冬葵
- 东莨菪
- 单叶血盆草
- 倒钩刺
- 辣木通
- 倒吊笔
- 丁香蓼
- 东风橘
- 羊哀
- 茶条槭
- 倒挂草
- 丁香
- 东北延胡索
- 斑鸠木
- 倒卵叶五加
- 倒插花
- 丁萝卜
- 倒触伞
- 东菊
- 单花金丝桃
- 丁香根
- 东北卫矛
- 单花鸢尾
- 冬瓜
- 东北鼢鼠
- 绣线菊叶
- 荨麻
- 小棕包
- 血盘草
- 西南菝葜
- 血见愁老鹳草
- 细齿叶柃
- 绣球防风
- 虾须豆
- 血当归
- 虾壳钱
- 蘘荷花
- 西瓜黑霜
- 细轴荛花
- 西施舌
- 西北莸
- 血风藤
- 绣线菊
- 西南山茶
- 莪术
- 药鼠李实
- 绣线菊根
- 血叶兰
- 蠵龟血
- 血苋
- 丁榔皮
- 荨麻根
- 虾
- 西藏凤仙花
- 血榧
- 血沟丹
- 虾子草
- 虾子花
- 西红柿
- 腥藤
- 小白绵参
- 血竭
- 西南石梓
- 续断
- 绣球防风果
- 萱草嫩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