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耳花
《中华本草》:苍耳花
拼音注音
Shēnɡ ěr Huā
英文名
Flower of Siberian Cocklebur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苍耳工蒙古苍耳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 Xanthium mongolicum Kitag.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鲜用或阴干。
原形态
1.苍耳 一年生草本,高20-90cm。根纺锤状,分枝或不分枝。茎直立不分枝或少有分枝,下部圆柱形, 上部有纵沟,被灰白以糙伏毛。叶互生;有长柄,长3-11cm;叶片三角状卵形或心表,长4-9cm,宽5-10cm,的全缘,或有3-5不明显浅裂,先尖或钝,基出三脉,上面绿色,下面苍白色,被粗糙或短白伏毛。头状花序近于无柄,聚生,单性同株;雄花序球形,,总苞片,总苞片小,1列,密生柔生,花托柱状,托片倒披针表,小花管状,先端5齿裂,雄蕊5,花药长圆状线形;雌花序卵形,总苞片2-3列,外列苞片小,内列苞片大,结成囊状卵形,2室的硬体,外面有倒刺毛,顶有2圆锥状的尖端,小花2朵,无花冠,子房在总苞内,每室有1花,花柱线形,突出在总苞外。成熟具瘦果的总苞变墅坚硬,卵形或椭圆形,边同喙部长12-15mm,宽4-7mm,绿色,淡黄色或红褐色,喙长1.5-2.5mm;瘦果2,倒卵形,瘦果内含1颗种子。花花期7-8月,果期9-10月。2.蒙古苍耳 本种与苍耳的区别是:成离的具瘦果的总苞椭圆形,连喙长18-20mm,宽8-10mm,外面具较疏的总苞刺,总苞刺坚硬,刺长2-5.5mm(通常5mm),基部增粗。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平原、丘陵、低山、荒野、路边、沟旁、田边、草地、村旁等处。2.生于干旱山坡或砂质荒地。资源分布:1.分布于全国各地。2.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及河北。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止痒。主白癞顽痒;白痢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1.《本草纲目》:主白癞顽痒。2.《南宁市药物志》:治白痢。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苍耳花
拼音注音
Cānɡ ěr Huā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菊科植物苍耳的花或花蕾。
功能主治
①《纲目》:"主白癞顽痒。"
②《南宁市药物志》:"治白痢。"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7钱。外用:捣敷。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川层草
- 虫莲
- 藏鮡骨
- 曾青
- 楮叶
- 柞木皮
- 大籽蒿
- 苍白过路黄
- 苍耳囊虫
- 藏报春
- 糙叶树皮
- 糙壳菱蟹
- 翠蓝草
- 香港四照花果
- 葱须
- 撑篙竹
- 沉香曲
- 秤砣梨根
- 穿山甲
- 翠云草
- 草果药
- 草红藤
- 常春藤子
- 春花胡枝子
- 虫豆
- 苍山橐吾
- 苍耳子
- 川莓
- 菜蓟
- 慈竹笋
- 粗叶木叶
- 翠羽草
- 臭藤子
- 虫蚁菜
- 秤砣梨
- 穿山龙
- 糙叶水苎麻
- 车桑子叶
- 草乌
- 蟾皮
- 禾虫
- 茨黄连
- 草蛛
- 蟾舌
- 楮茎
- 橙黄玉凤花
- 脆蛇
- 茶条槭
- 草本水杨梅
- 蝉蜕
- 草泽泻
- 蟾酥
- 赤小豆花
- 穿心草
- 船形乌头
- 茶树根
- 川素馨
- 慈菇
- 樗叶
- 茅苍术
- 槐花
- 豺皮樟
- 川滇大黄土
- 藏紫菀
- 臭菘种子
- 川桐皮
- 穿地龙
- 臭菘叶
- 草鞋青
- 苦蘵果实
- 石菖蒲花
- 箭杆七
- 金星草
- 鞭叶耳蕨
- 丝瓜叶
- 实葫芦
- 楮实
- 鸡脚草乌
- 茶叶
- 藏荆芥
- 垂花胡枝子
- 菜板
- 樗叶花椒
- 穿肠草
- 翠鸟
- 臭辣树
- 草地早熟禾
- 慈乌
- 春尖油
- 船盔乌头
- 石莲子
- 茶花
- 草藤乌
- 草豆蔻
- 莼
- 葱汁
- 春不见
- 柴胡
- 橙子皮
- 草灵脂